“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PART 1

明天中午12点,宝盛道谷酒店3楼,万科江湾城选房!

608套房子,前1200户到场。除了入围的608户外,另有592户家庭轮候选房

乍看之下,又将是一场开盘盛宴。

但你发现了吗?608套房子,1200户。也就是说,开发商做好了50%人弃选的准备。

最终结果虽未定,但在热门红盘,尤其是7个“万人摇”楼盘中,江湾城的备选数量可能是最多的,将近1:1。

放在5、6月,那是不敢想的。

首个登记破万的红盘——融信澜天,最后404套房源开盘,预备46户替补。最后,第410号选走了最后一套房子。只有6人弃选。

我粗略统计了摇号后,热门红盘预备的替补情况。发现,6月底前开盘的红盘,开发商预备的替补数量都不多。绿城梧桐郡最少,替补家庭只占10%,其他的有20-30%。

弃选的很少。中奖的人,大多不愿放弃,哪怕只剩一楼的房子。


“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替补数量越小,意味着开发商销售信心越强。否则,像宝嘉誉府这样,安排了替补,仍有房子没选完,还要“二轮替补”。

宝嘉誉府也是杭州首个,官方发表声明,推盘房源未售罄,需要“二轮替补”的楼盘。

自那时起,摇号的助推器效应愈发减弱。

就连红盘,也出现开盘当天未能售罄的现象。西雅图8月再开盘时,就出现类似情况。391套房源,叫了500人选房,结果当天只卖了356套。

剩下一堆大户型,开发商只好把500号以后的,叫来选房。

眼下,热门红盘虽然销售不愁。但开发商为了一次性把房子卖完,只好通过增加选房人数加大售罄概率。

候补人数多的,是可售房源量的两到三倍,甚至还要多。

购房者也不傻,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我一朋友,中了江湾城800多号。在替补名单里,算是排位比较靠前的,但她放弃了。

“就是轮到我,也不会有什么好房子,还不如不折腾。”

PART 2

以前行情好,只要一二手价差大,什么房子都敢买。眼下行情微妙,自然要谨慎些。

摇号效力,眼看着在减弱,开发商推盘节奏,却有加快趋势。临平的法兰公园、未来科技城的华夏之心、萧山的越溪府,8月接连领了两张预售证。

华夏之心推盘量最多,749套住宅,两次开盘售罄。

从首开到清盘,花了不到一个月。

未来海岸、天空之翼,都是8月首开的纯新盘,很快又加推。天空之翼,前两天刚公示了新的预售证。

良渚的梦栖祥云、藏珑玉墅、沐澜,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开盘。

还有未来科技城一带,未来悦、时代之城、华夏之心,以及远一点的江南府、未来海,推盘节奏就没停过。

不光在售楼盘推盘速度加快,老盘中还有组团没卖完的,也赶着开盘。


“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最典型的是东海,一年半没卖过高层的闲湖城、一年没开盘的水景城,上周接连领出预售证。一下子,推盘量超800套。

有的开发商甚至加速抢跑。

余杭远郊一带,正在登记的A楼盘,业内普遍认为是在抢跑。板块内另一新盘,差不多节点也要开盘。

城东B新盘也是一样。售楼处刚开放不久,就已发动中介蓄客。整个城东新城,可售库存有70多万㎡,若是几大新盘相继开盘,客户很快被分流。

新盘扎堆的申花、崇贤、萧山市北、南部卧城、临安等区域,各新盘间的竞争压力,也不小。

大家心照不宣,早点开盘,还能早一点收割市场上,那为数不多的“韭菜”。


PART 3

开发商抢跑,除了预期转变,还有来自业绩下滑和负债高企的双重压力。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7月和8月,全国TOP100房企销售业绩,已连续两个月保持低迷,仅成交7661亿和7758亿。

而今年6月,TOP100销售额高达11164亿。相比之下,跌幅超过30%。

另一方面,负债高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未解决。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36家上市房企最新资产负债总额超过10万亿,平均负债率约80%。

国内地产企业贷款期限以3年为主,过去两年疯狂扩张产生的大量贷款,将在2018—2019年到期。也就是说,未来1-3年,地产行业债务到期压力非常大。


“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雪上加霜的是,在严厉金融监管态势下,融资渠道不断收窄,“借旧还新”这种模式基本被堵。

于是,降负债、去杠杆……已经成为不少企业首要目标。

所以,我们看到,曾经在土地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激进房企,大部分消失了。以杭州为例,下半年的惨烈,与上半年的疯狂,形成了鲜明对比。

甚至还可以看到,不少大型房企,掀起了“裁薪减员”风。

比如,8月底,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房企——长江实业上海公司被曝大量裁员,不少员工已离职。

据统计,最近半年内,传出裁员的大型房企,包括绿地、长实、万科、富力、雅居乐等近10家大型上市房企。

近期公示的房企中报也显示,包括融创、恒大、碧桂园等头部公司,在内的多家房企,均透露出控制发展节奏、淡化年初既定销售目标的信号

PART 4

少拿地、甚至不拿地,开发商都可以控制。但在抢跑、去化现有库存方面,开发商却是左右为难。

因为早期低价获取的项目,逐渐售罄。留在手上的,大部分是过去两年,为抢占市场,而获得的高地价项目。

限价体系下,拿出来卖必然亏本,捂着手里资金压力又大。

眼下的杭州,就是典型代表。随着江湾城、西湖国际城等限价红盘的陆续出货,接下来真正有丰厚利润的住宅已屈指可数。

但供应接力者——高地价楼盘,却因为限价原因,迟迟未上市。如公园1872、都会森林、钱塘天誉等楼盘开盘时间,一拖再拖。

大概率可以预见的是,高地价项目,最终将屈服于限价之下。


“万人摇”楼盘也怕弃选,“韭菜”不够割,开发商正在抢跑


首先,全年销售业绩和资金成本的压力,将促使开发商加速项目去化和销售回款。

其次,按目前政府表态,短期之内,限价基本不会宽松。也就是说,纵使拿地成本4万+,最终也只能卖给5万左右。

所以,接下去,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有趣现象。

由于高地价楼盘,所在位置往往比较优越,但因为限价,最终售价仍会低于周边二手房,或与之齐平。

品质优劣对比明显的情况下,购房者可能会一拥而上,抢购地王盘,导致二手房更加惨淡。(一个板块同样4万,多数人优先选择新房。)

接下来,改善购房者应该擦亮眼睛,因为很可能会出现一批“高性价比笋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