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名将辈出,将星璀璨。孙膑无疑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颗。关于他和庞涓的故事,大家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两人曾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来各为其主,在战场上多次较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了。不过,两次战役均以孙膑指挥的齐军获胜而告终,孙膑最终名扬天下,庞涓却落得个兵败身亡的结局。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在桂陵之战中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战国》中孙红雷饰演的孙膑

说起桂陵之战,大家应该十分熟悉,是战国时期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孙膑指挥齐国军队采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等战法,在桂陵大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这一战法已经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对于这一次战役,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所记载,不过他着重记述的是“围魏救赵”战法的提出,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则极为简略,仅有“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不足二十个字。

幸运的是,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重新面世,其中首篇《擒庞涓》以故事的形式记载了孙膑在桂陵之战中的用兵计谋,将其与《史记·孙子列传》合而观之,可以看出孙膑“围魏救赵”战法的整个施展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桂陵之战中孙膑是如何一步步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

一、“批亢捣‍虚”策略的提出

周显王十五年,即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向其朝贡。卫原是魏的属国,魏惠王不能容忍赵国染指卫国,于是命将军庞涓带兵八万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国求救于齐。对于是否救赵,齐国大臣们意见不一,齐相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主张救,并提出了救援办法,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兵援赵。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救赵还是不救?齐国君臣要商讨一下

从《孙膑兵法·擒庞涓》一篇的记载中可以得知,当时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军和庞涓率领的魏军从数量上来看势均力敌,都是八万人。但实际上两军士卒的战斗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魏军“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荀子·议兵》也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王之锐士”,可见,魏国士卒较之齐国士卒更加凶悍勇猛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看法。而且魏国是战国初期率先在诸侯国进行改革的国家,从综合国力上来讲,盛于齐国。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魏武卒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如果齐军同魏军正面交锋,自然没有取胜的把握,不但救不了赵国,而且自己也可能会招致削地而危社稷的后果。所以当田忌提出挥师直入赵国,与赵内外夹击,以解邯郸之危时,孙膑果断否定了这一战略决策,提出了“批亢捣虚”的策略。他生动形象的做了一个比喻,他说要想解开杂乱缠绕在一起的乱丝,不能乱抓乱扯一气。要想给人家排解搏斗纠纷,不能直接参与他们的厮杀。只要扼住要害,打击空虚无备之处,争斗自然解开了。目前魏国正全力进攻赵国,精锐部队全部出国作战,国内必然空虚。不如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回师自救。这样,既解了赵国之围,又打击了魏国。田忌接受这一建议,向魏国腹地进军。

二、攻‍打平陵

为了实现围魏救赵的策略,孙膑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迷惑庞涓。他首先建议田忌派兵佯攻平陵。其意图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开魏国主力,避免陷入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力削弱魏军实力。平陵是魏国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其城虽小,却人口众多,兵力很强,不易攻打,而且魏国很容易从市丘出兵切断齐军粮道,因此攻打平陵纯属于不懂军事的举动,庞涓见齐军攻打平陵必定会认为齐军将领不善于用兵,从而产生麻痹心理而放手攻打卫、赵。当魏军实力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再寻找机会与之交战,这样就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多的利益。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桂陵之战示意图

孙膑在提出南攻平陵的作战计划后,又建议由不懂作战规律的齐城、高唐两邑的大夫带所属部队去攻打平陵。孙膑之所以采取这种未战而先杀己将的行动,其目的就在于故意牺牲齐城、高唐两大夫及所属部队,以进一步迷惑庞涓。因为孙膑深知,平陵乃魏国东阳地区的军事重镇,庞涓在北上邯郸的同时,必定也会关注战局的发展,如果齐国军队真的占领了平陵,肯定会引起庞涓对齐军的重视,庞涓很有可能会停止北上,调头回师与齐军决战。这时魏军实力还没有经过太多消耗,战争形势对齐军来说,仍然不利。因此,只有齐军攻打平陵失败,才能促使庞涓真正相信齐军不堪一击,从而毫无顾忌的围攻邯郸。

战事的发展果如孙膑所预料,齐城、高唐二都邑大夫兵分两路去攻打平陵,黄、卷二邑的魏军从环涂大道连续不断的进攻齐军,齐城、高唐二部未及攻城,就被魏军杀得打败。庞涓认为齐军不谙军事,从而放松了对齐军的警惕,集中全力围攻邯郸,而当时赵国已经得到了齐国救赵的许诺,坚决抗魏,死死地拖住了魏军,使魏军实力消耗很大,这就为齐军后来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直捣大梁

周显王十六年,即公元前353年的7月,在魏军与赵军鏖战一年之后,邯郸终于被攻克。经过长期的激战,魏军已经精疲力竭。齐军与之交战的时机已到,为了诱使庞涓回师,孙膑再次施展诱敌之计,他建议田忌派少数兵力直攻魏国都城大梁。当时,魏国主力部队在赵国,大梁城内空虚,进攻大梁可以激怒庞涓,迫使其回师自救。孙膑之所以派少数兵力进攻大梁,是故意向魏军“示之寡”,其意图是要进一步麻痹庞涓,使庞涓确信齐军将领不会带兵、齐军不堪一击,与齐军交战根本不需要重兵。果然,庞涓听说齐军攻打大梁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积极准备回师大梁。

还原真实的“围魏救赵”,孙膑是如何将庞涓引入自己的埋伏圈的?

电影《战国》中吴镇宇饰演的庞涓

他见围攻大梁的齐军人数不多,就没有将齐军放在眼里,丢下辎重车辆,只率轻骑锐卒,日夜兼程,直奔大梁而来。而此时孙膑悄悄将主力部队埋伏在庞涓回师必经的要道桂陵。当庞涓率魏军进入齐军的埋伏圈后,齐军四面出击。此时魏军由于长期在外作战,再加上长途跋涉,急速行军,士兵已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以逸待劳。于是,齐、魏一交战,魏军大败。

文史君说

纵观战争的整个过程,从齐国出兵救赵到在桂陵大败魏军,齐军的每次行动与部署都展现着孙膑卓越的才智和谋略。首先在救赵问题上,孙膑提出了“批亢捣虚”的正确策略,反对直接出兵救赵,主张避实击虚,攻其必救,攻打内虚之魏都大梁,邯郸之围必定会自动解除;其次,示弱骄敌,避开敌人的锋芒,同时通过进攻平陵以及齐城、高唐二部的战败等一系列看起来不懂军事的行动,迷惑庞涓,坚定其攻赵之心。再次,等魏军实力消耗殆尽时,再派少数兵力进攻大梁,引诱庞涓率少数兵力回师自救。齐军以逸待劳,趁机歼敌。在整场战役中,孙膑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他通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部署,一步步将庞涓引向失败的结局。

参考文献:

《史记》、《银雀山汉墓竹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