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你家孩子还能保持“未来可期”吗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从黑白电视机到液晶网络电视机,从日晷到智能表,从人工驾驶到自动驾驶,等等,无处不在彰显着科技的力量,数字的强大以及世界的变化。

何为数字化?业界将它定义为把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个领域或产品采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以带来实时、在线、智能等效果。

数字化时代:你家孩子还能保持“未来可期”吗

未来的世界将是数字化的世界。

而在数字化时代,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编程教育不可或缺。

在中国,少儿编程教育还未广泛普及。但在国外,它已经是孩子的必修课程之一了。比如,2012年,日本的中小学开始普及编程教育科目;2013年,英国新的教学大纲里,要求5-7岁的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机课程掌握,英国5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须学习编程,11岁的孩子必须具备电脑双语;2016年,芬兰将编程列入课程核心,等等。这一系列改变,让我们看到了其他国家对编程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我们警惕不能再落后于人,应当让编程适时进入孩子的世界。

当然,关于编程教育,我国并不是没有“动作”的。例如,近期在北京举行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就极其引人注目。尤其是青少年机器人设计类赛事中的“智造分拣工程挑战”,这一项目既考验选手的团队合作能力,又需要选手对编程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丝毫难不倒来自深圳的年龄仅有6岁的白同学和付同学。当然,过程也十分曲折,不断试验——失败——重新编程——再次试验,直至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耐心等素质都会得到提升,更有了失败也要站起来再战的习惯和勇气。

在这次大赛上,许多家长表示,“只是抱着让孩子来玩玩的心态,没想到他们竟然对编程这一领域这么感兴趣,玩的也很上手。而编程既然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带来这么多好处,孩子又很感兴趣,当然要大力支持啦!”

数字化时代:你家孩子还能保持“未来可期”吗

我国对编程教育亦越来越重视。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要重视中小学编程教育,并为一些机器人竞赛加入了应试加分机制。

2017年开始,浙江省将编程语言Python纳入新高考。

2018年4月11日,南京市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考试科目。

然而很多家长对“孩子到底几岁可以学编程”还是很困惑。三好老师综合了解后,就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做出以下分类及建议供参考:

0-3岁,启蒙为主,可以小游戏,如画画、搭积木等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4-6岁,接触编程的入门阶段,带孩子玩一些简单的编程小游戏或有趣的机器人,了解基础的编码逻辑;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孩子初步掌握了理解符号、物体的能力;

12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孩子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数字化时代:你家孩子还能保持“未来可期”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他们强有力的后盾。我们不仅仅要想方设法发现和挖掘孩子的潜能,更要思考这一个潜能该如何发展,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资源,让孩子的能力和眼界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