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你家孩子還能保持「未來可期」嗎

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從黑白電視機到液晶網絡電視機,從日晷到智能表,從人工駕駛到自動駕駛,等等,無處不在彰顯著科技的力量,數字的強大以及世界的變化。

何為數字化?業界將它定義為把許多複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簡單來說,就是在某一個領域或產品採用數字信息處理技術,以帶來實時、在線、智能等效果。

數字化時代:你家孩子還能保持“未來可期”嗎

未來的世界將是數字化的世界。

而在數字化時代,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編程教育不可或缺。

在中國,少兒編程教育還未廣泛普及。但在國外,它已經是孩子的必修課程之一了。比如,2012年,日本的中小學開始普及編程教育科目;2013年,英國新的教學大綱裡,要求5-7歲的學生需要通過計算機課程掌握,英國5歲以上的孩子都必須學習編程,11歲的孩子必須具備電腦雙語;2016年,芬蘭將編程列入課程核心,等等。這一系列改變,讓我們看到了其他國家對編程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讓我們警惕不能再落後於人,應當讓編程適時進入孩子的世界。

當然,關於編程教育,我國並不是沒有“動作”的。例如,近期在北京舉行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就極其引人注目。尤其是青少年機器人設計類賽事中的“智造分揀工程挑戰”,這一項目既考驗選手的團隊合作能力,又需要選手對編程有一定的瞭解,但這絲毫難不倒來自深圳的年齡僅有6歲的白同學和付同學。當然,過程也十分曲折,不斷試驗——失敗——重新編程——再次試驗,直至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耐心等素質都會得到提升,更有了失敗也要站起來再戰的習慣和勇氣。

在這次大賽上,許多家長表示,“只是抱著讓孩子來玩玩的心態,沒想到他們竟然對編程這一領域這麼感興趣,玩的也很上手。而編程既然能夠為孩子的成長帶來這麼多好處,孩子又很感興趣,當然要大力支持啦!”

數字化時代:你家孩子還能保持“未來可期”嗎

我國對編程教育亦越來越重視。

2017年8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到要重視中小學編程教育,併為一些機器人競賽加入了應試加分機制。

2017年開始,浙江省將編程語言Python納入新高考。

2018年4月11日,南京市將信息技術納入中考考試科目。

然而很多家長對“孩子到底幾歲可以學編程”還是很困惑。三好老師綜合瞭解後,就青少年不同年齡階段做出以下分類及建議供參考:

0-3歲,啟蒙為主,可以小遊戲,如畫畫、搭積木等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4-6歲,接觸編程的入門階段,帶孩子玩一些簡單的編程小遊戲或有趣的機器人,瞭解基礎的編碼邏輯;

7-11歲,具體運算階段,孩子初步掌握了理解符號、物體的能力;

12歲以後,形式運算階段,孩子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可以進行假設,演繹推理。

數字化時代:你家孩子還能保持“未來可期”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他們強有力的後盾。我們不僅僅要想方設法發現和挖掘孩子的潛能,更要思考這一個潛能該如何發展,盡己所能為孩子提供資源,讓孩子的能力和眼界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