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学习“、“不胜任"的父母

“放开我!”

“你这么弄,我就死给你看!”

“不想再受控制了。”

这些声嘶力竭的嘶吼

出自央视出品的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

三位正当青春期的花季少年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家明,15岁,

是个不愿上学、日夜颠倒的网瘾少年。

家明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可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


张钊,17岁,

因谈恋爱已辍学4个月,

他反锁家门阻止父母进入,

被制止后则对着父母破口大骂。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泽清,14岁,

是三个孩子里最小的,

但却表现得最平静的,

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他沉迷于网上下棋,

面对母亲的关心,

他开口骂她“贱”,甚至动手。


纪录片中的三位孩子大多有着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暴力倾向等共同点。

而在这些满是暴戾和愤怒的孩子身后,隐藏着的是三个家庭的迷茫和叹息。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这部选材于武汉一家心理辅导培训学校的纪录片,讲述着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这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


纪录片中的父母们认为,特殊学校会用特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帮助让孩子听话走上正轨。然而殊不知,在这些被撕扯的亲子关系背后,这所学校最重要的,却是“改造”父母。


与其说这部纪录片在探讨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教会双方如何去和解,相比于“问题少年”,还有不少“问题父母”亟需学习。


1

在《镜子》中,年纪最小的泽清平日里沉迷于网上军棋,在家中他会撕心裂肺的呐喊,暴躁得把家里的门狠狠地踢到破烂。

他不上学、上网、不仅言语粗鲁甚至会动手动刀殴打母亲。

每每描述到儿子的这些细节,母亲便会泪如雨下。


然而,但凡了解过泽清家庭的人就会知道,他的外公外婆是湖北大学大学教授,母亲是医务工作者,父亲则在事业单位任职,都有着不错的职业。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与这些相比,母亲口中颓废而疯狂的泽清,似乎与这个体面的家庭格格不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本应受到良好教育的他辍学在家,甚至对最爱他的母亲拔刀相向?


面对镜头,这位14岁的少年显得异常冷静,他说在家中“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在他眼里“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都是她对。我爸在一边躺着,受不了了,就会使用暴力”。


冷漠、暴力、互相埋怨,就是这个家庭的标签。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家中,暴力早已成为这里潜移默化的习惯。


泽清开始像父亲一样厌烦母亲的暴躁和唠叨,也学会了用父亲的方式对待母亲。甚至有一次泽清把母亲逼到墙角殴打时,父亲就躺在一旁的床上一动不动,直到儿子暴力行为升级才起身制止。

倪萍阿姨曾形容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也许这句话略显粗糙,但在泽清的案例中却无比贴切。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决定了这张纸的色彩。在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可能都有着一对“不学习“、“不胜任”的失败父母。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2

前央视记者柴静曾就青少年网瘾问题,采访过许多网瘾少年的父母。在现场,她向所有父母提了这样一些问题:


在坐的家长当中,

曾经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对孩子有过过度溺爱的

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

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在孩子身上发泄的

经常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在言语中刺伤孩子的

作为父母,不懂得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的

在曾经的观念中,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

最后,你们认为以上的问题,跟孩子现在出现的这些问题有关系的

请举一下手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当镜头从柴静转向在坐的家长,现场几乎一大半父母都齐刷刷举起了手。


随后,柴静又面向孩子:


“认为父母不爱你们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在家庭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在每个问题之后,也都可以看到丛林一样刷刷举起的手臂。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在柴静所做的调查中,凸显的家庭矛盾更多于外界因素,几乎所有网瘾少年都认为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导致自己染上网瘾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家长也承认管教过程中存在的家庭暴力。


在纪录片《镜子》中这三位“问题孩子”的背后,各式各样的“问题家庭”其实殊途同归。不懂怎么跟孩子沟通、对孩子过分控制,以及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几乎都是这几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

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而人大附中校长更是一语惊人:

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些教育老师无能为力,只能靠父母。


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那些“问题”少年所谓的劣习,大多是由家庭关系、沟通问题、父母疏于教育引起。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3

在中国,父母的内心其实很脆弱。三毛说,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将孩子当作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他们从未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却将孩子视作自己的私人财产。


“听话“是贯穿于许多中国家庭中常见的字眼,“乖”和“听话”和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也是划等号的,听话的孩子养育起来最轻松、最省力,遇到的问题也最少。


在这样的社会认知下,一旦孩子作出不和父母期望的事情,整个家庭便开始诚惶诚恐。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于是,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让孩子听话地走上正轨,他们都愿意尝试。


其中,便包括了暴力。


诚然,父母的一切做法,大多都源于“爱”,可殊不知这份爱却掺杂着太多的“强权”和“唯我至上”。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一方面是带有权威性的命令和指责,另一方面是不花时间或不屑与孩子沟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权利决定孩子的一切。


在纪录片的特殊学校中,学校给“问题少年”安排了81天的训练营生活,其中还有6天的家长课程,学校同时反复向家长强调,这6天的家长课程是最重要的。


可即使面对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有些家长仍然没意识到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有位父亲面对电话那头严肃的老师,根本不相信自己不去会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还嬉笑着答复到:


我要应聘别人,不能把工作推掉


正是在这种心态和作风下,亲子之间以“爱”的名义相互残杀,双方成了不可调和的敌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鸿沟愈发不可逾越,家庭矛盾愈发尖锐。


当孩子真的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再也不怕高压和拳头时,家长才惊恐地发现控制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有人说,孩子只是借助父母来到了这个世界,从剪断脐带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与母亲就应当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拥有各自独立的边界。


每一对父母都深深地爱着孩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作为父母应当意识到: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灵魂,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接受这样的思维不容易,世界上也从来就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但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却可以定期维护。

误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

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而家庭则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每个人的成长最后都在于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也许家长需要适当放手。


只有当孩子和家长都理解这一点,

把成长动力回归自身,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才能真正去到想到达的远方。


家长口袋以择校为入口,网罗真实家长的经验智慧,直击子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痛点,为当代家庭培养综合实力人才提供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关注家长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