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日前接受了《中天金融報》專訪,就貴州大扶貧、農村“三變”、農業產業結構等話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中天金融:目前貴州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很重,大扶貧是一場輸不起的攻堅戰。貴州省正在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貴州如何發揮好在大數據、大生態方面的發展優勢,做好大扶貧這篇文章?

孔祥智:貴州屬於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貴州整個生態環境一直保持得還是比較好的,要充分利用好生態環境的“溢出功能”來發展相關產業。

經過40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農產品也是如此,但是人民對於農產品(的質量)不放心。在扶貧過程中,如何依託貴州優美的生態環境,打造貴州農產品品牌,這個非常重要。目前來看,省級層面沒有打造出放心農產品品牌。只要把品牌打造好,依託電商這個現代化的手段,就能賣出好價錢,農民就能從中直接獲益。剛才在論壇上譚丹女士提到的,中天金融團結村精準扶貧打造的“樂耕甜”農業品牌,就是一條正確的路子。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過去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可能賣不出這麼高的價格,可能自己消費了,也可能浪費掉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這些產品經過包裝以後,打造成品牌,通過電商平臺賣出去,對扶貧就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要打造貴州的區域品牌,按不同的產品品類進行細分,培育合作社並依託企業等市場主體,發揮大數據優勢,向外推介銷售——我的產品什麼樣?為什麼這麼好?這個產品最受哪個消費群體喜愛?

貴州的生態品牌沒有打出去。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舉辦已經有十年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生態文明的理念都獲得了高度認可。但是怎麼依託這個論壇,打造和宣傳貴州農產品品牌,要下大功夫。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中天金融: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三變”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天金融幫扶團結村提出“三三三”扶貧新模式,以三變融合三產,振興三農。您怎麼看現在農村的“三變”改革?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和環節是什麼?

孔祥智:“三變”改革通過股權紐帶,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各類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促進了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不可否認,這是農村改革的一種生動實踐。貴州的“三變”最早是從六盤水的經驗推廣開來的,當時六盤水剛做不久我們就過去進行了總結,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推廣起來了。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三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依託的合作社或者企業要有充分的經營能力,比如像中天金融這樣有實力的企業。通過“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促進“三變”經營主體做大做強。產業最終還是要對接市場,很多地方都是這樣——企業下去扶貧,但產品也是賣不出去,這是有問題的,還是要打造品牌,包括區域品牌、企業品牌。

中天金融:脫貧攻堅進入了“啃硬骨頭”的階段,剩下的都是“硬骨頭”,比如有些貧困群眾心理上存在依賴思想,“等、靠、要”,應該如何去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

孔祥智: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絕對懶惰的人不可否認是有,但比例很少;還有就是一部分比如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因病致貧,等等,這部分是需要政府兜底,通過社會保障來解決。有勞動能力的當然要促使他們通過勞動、靠自己的雙手來脫貧致富。

激發內生動力需要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可以發揮傳統文化的力量,包括鄉土文化、家族文化、農耕文化等。鄉土文化孕育守護著中華文化的精髓,理解鄉土文化、認同鄉土文化、尊重鄉土文化、熱愛鄉土文化是增強我們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前提。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範,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三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德治”。“德治”這根弦在很多地方已經斷了,要重新續上,這非常重要。

中天金融:我們去貴州很多貧困地區調研的時候,發現農村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空心村”現象,很多人感慨:故鄉已經“回不去了”。一邊是轟轟烈烈的城鎮化浪潮,一邊是大片大片的“空心村”,農民到底是該“上樓”還是“回村”,城裡融不進去,故鄉又回不去,何去何從?

孔祥智:我們現在就處於這樣一個發展階段。隨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我國農村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2005年至2009年,全國平均每年減少7000多個村民委員會。從國家統計局近兩年發佈的農業普查數據來看,全國每年減少6000個村。有的在城鎮化過程中變成街道了,確實有很多村實現城鎮化了,還有的合併了。全國還有近60萬個村,肯定還是會繼續減少的。當然鄉村不會全部消失,當城鎮化順利完成的時候,鄉村會維持在一定的比例,只不過跟現在相比要少得多。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自然很匱乏、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村,肯定要搬遷,或者合併,通過移民搬遷的形式進行扶貧。當然,這個成本很高,農民搬遷到另一個地方還需要土地,離不開土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當然要保存下來。要實現鄉村振興,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中天金融:調減玉米,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突破口。近年來我國大幅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16年和2017年,已累計調減了5000萬畝。貴州喊出了“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的口號。這場農業產業革命如何才能真正調整好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

孔祥智:玉米供給側改革既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市場使然。國家計劃在2016-2020年削減5000萬畝玉米種植,我國的“鐮刀灣”地區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點地區,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我理解,貴州的產業革命在農業上就是鼓勵農民種植、生產一些更高效的農產品,因為傳統的作物基本帶不來什麼收益,收益水平很低,要麼自己消費掉了,要麼就是浪費掉了。低效作物確實應該減下去,但是調成什麼?還是需要企業積極參與,要組建專業合作社,與市場對接,不是種出來了就能賣出去的,需要打出品牌,找到市場,銷售出去,這樣對農民來說,才能提高受益,他們才有這種積極性。

中天金融:從2012年到2017年,連續6箇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職業農民被國家寄予厚望,中天金融也在團結村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還有另外一種力量叫“新農人”。您覺得這兩個“新”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孔祥智:傳統農民的生產方式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型職業農民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他們的經營方式、科學技術水平、機械化水平提高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也與過去不一樣了。

教授支招,專治“葛優癱”式懶漢病!

“新農人”與新型職業農民是不同的概念,廣義上來說,那些有創業夢想,志在創新農業、改變農民、改造農村的各類人士,都應納入新農人群體之列,他們有嶄新理念、思維方式和產銷模式,希望到農村追尋新的人生價值。

不管是新型職業農民還是“新農人”,他們為傳統農業轉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已經成為引領新農村、新農業發展的一支新的生力軍。

中天金融:現在關於扶貧有各種各樣的模式——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文化扶貧等等。您覺得,金融如何在助力精準脫貧方面發揮作用?

孔祥智:農業產業、農村發展確實很需要金融的支持。如果產業沒發展起來,只是原來的“一畝三分地”,金融很難介入進去。一定要有主導產業,專業化生產,能夠形成規模,在此基礎上需要應用新技術,或者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實現轉型升級,這個時候就需要金融助力。

所以說,根本上還是農業產業的發展。有了主導產業,再加上中天金融這樣有責任心的金融企業介入,相信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之路會走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