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援藏教師劉成兵:愛讓教鞭「下崗」 德促制度構建

东莞援藏教师刘成兵:爱让教鞭“下岗” 德促制度构建

■劉成兵老師(右一)以獎品獎勵形式為學生購買各類書籍受訪者供圖

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覃鳳春)東莞市可園中學教師劉成兵響應政策,於2017年加入了進藏援教隊伍,至今在藏區已有一年多。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劉成兵不忘初心、不怕吃苦,改變了林芝市巴宜區中學“上課時老師要帶教鞭進教室”的現狀,重新構建了巴宜區中學的德育體系,幫助當地教師改進了教育方法,贏得了當地教師和學生的尊重與愛戴。

用愛和耐心讓教鞭“下崗”

劉成兵於2017年8月6日進藏,並在林芝市巴宜區中學擔任一個班的漢語教學任務,以及主持德育處工作,同時承擔部分廣東省“組團式”教師團隊內部管理工作。

“當地的老師告訴我,漢語對於藏區的孩子來說是第二語言,不能按照內地語文那樣來教,這裡的孩子都是來自農牧區,坐不住,很調皮,要奉行棍棒底下出優生。”劉成兵說,我利用軍訓一週的時間仔細觀察八九年級的上課情況,果然上課鈴響後,老師們幾乎是人手帶一根棍子進課室,有的老師擔心上課聲音不夠大壓不住學生,還專門配備了‘小蜜蜂’喇叭。我當時想,既然是來援藏,如果還手持教鞭進課室,那怎麼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呢?不僅我不能帶教鞭進課室,還想帶動本地教師一起讓教鞭‘下崗’。”

劉成兵沒有帶教鞭,第一堂課,孩子們在響鈴後不出意外地“拖拖拉拉”進教室,好不容易人員齊整後,沒有超過5分鐘,孩子們又開始跑進跑出,並大聲說話,“提前來了一個月,通過觀察,發現這裡的孩子們注意力只能堅持10分鐘左右,所以我決定用最大的耐心和愛心來包容他們,並用鼓勵和表揚來替代教鞭。”劉成兵沒有生氣,而是安靜地微笑,並看著孩子們。看著他面帶微笑,孩子們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開始陸續安靜下來,“這個時候我開始表揚3個做得好的孩子。”慢慢地,孩子們開始自覺起來。如此繼續,“讓所有孩子們嚴格遵守上課紀律用了一週的時間。”

為了讓孩子們輕鬆上課,劉成兵將課程分塊,改變教學模式,結合東莞市教育局的智慧課堂以及微課理念,每5到8分鐘一個帶知識點的活動,孩子們非常容易接受。如此用心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劉成兵所帶班級在期末考試中,成績提升非常快,讓本校教師十分驚訝,紛紛討教,劉成兵也樂於分享,“現在也有本地老師上課不帶教鞭了,看到不用教鞭孩子們也進步很大,我非常高興。”

構建規範德育制度

劉成兵思考,要重新構建巴宜區中學的德育體系,遺憾的是也遇到了阻力。“因為本地教師接受的教育是本地的,所以他們沒有足夠意識到德育規章制度的重要性,所以對建規章制度也持懷疑的態度。”劉成兵說,制定八大塊規章制度需要將近幾年來的德育工作材料分門別類地整理,於是他默默地找出2017年學校的德育工作所有材料,各個年級分開整理,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幾乎每天都加班,任務太重,但我想用行動來告訴老師們,規章制度的必要性。”一年過去,德育規章制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們變得守紀律、認真聽講,且十分有禮貌,學風也發生很大改變,“好的德育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劉成兵說。

此外,劉成兵開始逐步培養本校德育管理人才,搭建平臺,細心指導,藉助一個個單項活動提升本校德育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人物檔案

劉成兵,中學高級教師,東莞市可園中學語文教師

支教單位: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中學

教師隨筆

援藏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收穫

回憶這一年,有苦有甜、有笑有淚、有快樂幸福,也有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的時刻,但最大的感受是,援藏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收穫。

這裡的老師和孩子們真的特別淳樸,老師對待孩子,儘管教學方式不同,可他們對學生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那種質樸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得到了啟發,我們用什麼教學生?除了好的教學方法,還要有無私的愛,足夠的愛,去接納每一個不同的孩子,去愛他們,教育他們,才是真正的師者。

至於付出,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結合到國家的戰略中去,讓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因為援藏教師的付出奉獻而發生改變,讓支教援藏經歷成為自己人生之中最難忘、最有收穫、最能夠體現價值的一段經歷,才會不虛此行。

其實可園中學也缺老師,這種情況下學校批准了我援藏的申請,真的不容易,學校領導是有情懷的,支持我援藏,甚至在我到藏後缺少資料時,學科老師們都積極無條件地幫助我,表面看是我的付出,其實是可園中學從上到下對援藏事業的付出和支持。我從未對他們說聲謝謝,藉此機會,我要把我內心的感謝表達出來,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在後方支持,就沒有我如此安心的援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