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这批“半成品”如何?企业:其实只能算“原材料”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一点: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才补给,由学校负责校园加工,成为“半成品”后转由企业负责加工成所需“产品”,这是一个需要两者配合的过程。

学校:这批“半成品”如何?企业:其实只能算“原材料”

高中毕业生作为原材料,经过高考的材料选择,送入大学进行加工,大学毕业加工成“半成品”,“半成品”交由企业负责。

目前毕业生就业困难,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现状。

不考虑客观存在扩招的因素,至少满足企业现有大部分人才需求是基本要求。但现状是二者的严重不匹配,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半成品”不合格,或者企业考虑成本,不愿意再加工。

大学在这产品生产线上起到了中转和加工作用,人生宝贵的3-4年的时间在这个大熔炉度过,大多数人都及时行乐,在以各种方式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大学课程外,其余的时光都用在了谈恋爱、打游戏、逛街、潇洒上面,所谓的不负好时光。

学校:这批“半成品”如何?企业:其实只能算“原材料”

学校专业课可以多年不变,社会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岗位的不断饱和、更新,几个轮回,但很多大学开设专业经久不变。

新社会岗位的需求的出现,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各种辅导机构,就算岗位只需简单的基础技能,但很多学校依然不能授予学生这部分技能。

转眼间四年青春时光就花没了,不得不面对就业,到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的时候了,找工作时发现曾经的天老大我老二,此时天还是老大,自己是老多少呢?

其实在企业眼里,毕业生根本不能算“半成品”,“基本什么都不会”是很多毕业生最基本的标签。

企业看中的是学生这块“原材料”,在本身经过三、四年的时间,所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能”,比如可塑性。

学校:这批“半成品”如何?企业:其实只能算“原材料”

社会发展太快,人才需求与培育严重脱节。这已经不是原材料与半成品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

如果目前的整个教育环境达不到预先设想的人才培养标准,那学校应该关心的是学生能多掌握几项企业所需基础技能。以利于孩子们就业,要想改变大环境,需要很长时间,等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