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金瓦金鑾殿,皇上看不見,一朝出了午門口,一個鼻子兩隻手。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門口,百姓的事兒牽著走 牽著走。

今天璟業園林小編帶著大家就來講講古建築這個金瓦金鑾殿的故事。金鑾殿名叫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更是東方三大殿之一。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金鑾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那時叫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叫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才改叫太和殿,一直用到今天。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太和殿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受清宮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其實不是的。太和殿其實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實際使用次數很少。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這才是太和殿真正的用途。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古建築物了。它長64米,寬37米,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建築面積2377.00㎡。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殿下為高8.13m的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鎮瓦,這些鎮瓦獸排列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漢族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同時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裝飾物鎮瓦獸。從左起第一為騎鳳仙人,其次為鴟吻(音吃吻,龍的九子之一)、獅子、海馬、天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裝飾物越多,建築等級越高。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簷角處,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築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

關注璟業文化園公眾號,傳承中國園林古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