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有您!教师节系列报道|老师,您辛苦了!

今天是我国第34个教师节。教师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以外最重要的人,每年的教师节,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现出满腔的情感,想说给“您”来听。

有人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老师这个词如春风般温暖和煦,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深埋着一个老师的名字,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老师打下的根基。老师是我们迷惘时灯塔上的亮光,老师是我们迷失方向时的引路人,老师是我们灵魂的雕塑师,每个人都是一块璞玉,经过老师的多年雕琢,以一件艺术品的模样呈现出来。老师是每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攀登人生不同阶段的高峰。

古往今来,老师这个词就承载了满满的赞美之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希望的点燃者,老师是默默奉献的代名词。

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先生,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还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做老师不易,做好老师更不易,做好老师需倾注满腔情感,而学生也往往回报以赤诚之心。

在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教师节系列报道——感谢有您!》,我们深入山区感受了特岗教师和留守教师的艰苦和坚守,我们关注了特教老师的不易和坚持,我们也关注了从业比例已显失调的男性教师。同时我们在“燕赵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矩阵上推出了“心香瓣瓣”感师恩送祝福活动,我们的网友们写下了他们和老师的故事,也为老师们送上了真诚的祝福,在此我们选取其中一小部分,作为教师节的特别呈现。

在此,祝所有的教师们: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会嫔)

师恩深似海 祝福颂师恩

网友王延平: 矿院附小的杨老师,您辛苦了

感谢您指导我学习,帮我在生活中答疑解惑。自从认识您以后,我就对语文、数学从厌学到感兴趣,最后到全年级第一名,我的性格从内向到开始敢说话,我的整个生活都变得有了色彩。在去年的下半学期,由于工作的安排,您不再负责我们的教学工作。当时,我的心情特别低沉,特别难受。这次开学又见到了您,您给我们上课,我特别高兴,因为您不仅仅是在学习上帮助了我,而且在人生道路上和价值观上都给了我满满正能量!杨老师您辛苦了,虽然您不是明星,但您在我心里是最伟大的引路人,祝您节日快乐!祝全天下老师节日快乐!

读者孙立伟: 《慈母恩师赋》

妈妈是老师,也是小学校长,虽然妈妈2006年离开了,我也要说:妈,孩子永远爱您!谨作《慈母恩师赋》。

慈母恩深,首任老师。十月怀胎苦,一朝分娩出。母爱似海,一一细数。

恩师是慈母,家母是恩师。家母文学强,才情爱码字。孕育熏陶下,犬子搦翰值。唐诗与宋词,口诵并书纸。幼小初高大,慈母烛光诗。偶尔煤油灯,间或电灯炽。心疼融慈爱,夜宵有的吃。

熏陶三十余载,慈母憾然辞世。无限无语无奈,有种有梦有志。种下文学梦,文梦成真迟。报端豆腐块,然后百万字。

慈母兮妈妈,对你吹的牛,就是立的志。小子不曾忘,哪怕成真迟。踏平坎坷路,愿遂平生志!

网友尚庆朝: 谆谆如父语 意犹在耳边

20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一个农村的男孩子。我们村离深县县城五十多里地,属于偏远的农村。本村只有一至四年级,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我们只好到一里地以外的唐奉乡刘屯完小就读。

教我们语文课的是翟树芝老师。细高挑的个子,齐耳短发,非常爱笑。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唱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望星空》《我们的田野》……我们非常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更喜欢学习语文,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喜欢写作文。我写的作文每次都是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然后老师再作点评。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把昨天晚上写的作文朗读一遍,由于爷爷病重,作业没有完成,又不想让老师失望,我急中生智拿起作文本临场发挥,把一篇作文流利地“朗读”了一遍。老师照样点评,从那以后,我更加喜欢写作文,更加喜欢读书。这个“秘密”在两年前的小学同学聚会场合公开了。我后座的同学为我保密30年,真难得她一片苦心。

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没有自行车,没有家长接送,只有靠自己步行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三五个同学作伴,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我们完成了学业,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翟老师一生从事农村教学,深深地爱着每一个孩子,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早已是桃李满天下!由于工作忙,我们只有在春节放假回老家时才能与老师见面,希望翟老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笑口常开!翟老师每次出门,都会碰上自己的学生。一声问候,一次惊喜;欢声笑语,美好相遇;难忘过去培育桃李;身体健康,幸福甜蜜!

网友@北方佳木: 七律•谢师

和风正举物华悠,

润雨轻尘香暗留。

桃李无言恩始在,

成蹊有意念难酬。

书山寻觅少年事,

学海耕耘孺子牛。

但许千帆凭破浪,

一朝执梦抵春秋。

读者王新军: 回忆英语老师胡翠岚

胡老师是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她是唐山人,两只大大的眼睛,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唐山口音比较重,但是很好听。胡老师很敬业,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又和蔼可亲。她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她的启发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每到她提问时,我都首先举手,每次答完问题得到她“good”的鼓励时心里就高兴极了。有时我怕记不住某些单词的读音,就标上汉字,比如,“class”就标上“克拉丝”。胡老师发现后说这样会导致发音不准,一定要标注国际音标。很快我就改掉了这个不良习惯。此后我学习英语更努力了,每次考试都得九十多分(那时是百分制)。受胡老师影响,后来我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从事英语教学30多年。胡老师多才多艺,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为了排演学校1964年的春节晚会,她教我们几个女生排练舞蹈《夸地瓜》,其配唱歌曲的歌词是“夸地瓜,夸地瓜,地瓜是个好庄稼,勤浇水来多施肥呀……”。那次的演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五十多年了,那情景至今我还记得一清二楚。

还记得有一次胡老师感冒了,上课时不停咳嗽,一直用小手绢擦鼻涕,同学们劝她休息几天,她说快期末考试了,不能耽误课。她的这种忘我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以后的教师工作。我初中毕业后,胡老师调走了,就联系不上了。值此教师节之日,柏乡中学37班学生王新军给您送去祝福!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安度晚年!

读者彭彩欣: 和恩师支增勋老师的故事

人生的幸运之一就是上学时遇到好的老师。

在我初中班主任支增勋老师的教导和指引下,我喜欢上了作文,继而喜欢上了文学。初中时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己略有数学天赋,再加上痴迷于数字的神秘和几何图形的千变万化,认为一招鲜吃遍天,就一门心思攻读数学,梦想将来在数学上有所成就,甚至想当科学家。

升入初三时,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讲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说:“升高中时是看总分的,只有数学好不行,而且作文的分数占很大比例,你作文不好怎么能考上重点高中呢?”老师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正好初三开始写论文,所以我每天坚持写,老师每天给我批改作文,我印象最深的批语是“语言活泼自然,引语得当”。

由于老师的鼓励和我的刻苦,我的作文突飞猛进。我写的《努力争当一名三好学生》当作范文选入《葵花》(校刊),我至今保存着,同时还把老师批改过的几篇文章装订在后边。去年教师节,我们六个年近古稀的同学,去保定看望支老师,师生团聚,畅所欲言,我们用手机留下难忘的瞬间。

当我把50多年前的校刊《葵花》拿给支老师时,他颤抖着双手接过去,激动地说:“这是孤本了,你要好好保存。”当他翻到最后,看到我留存的作文和他的批语时,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看到老师如此欢喜,爱不释手,就说:“要不老师留存着吧!”老师稍加思索,坚定地说:“还是你留存吧,我留复印件。”过了不长时间,老师让丁乔然同学把《葵花》给我捎了回来。

由于文学水平的提高,在我的人生中受益匪浅。也是因为爱好文学,酷爱读书,使得我历经坎坷而精神不垮,同时发表的诗歌、散文给我带来很多荣誉和慰藉。我写的《文字的神秘力量:医伤、抚痛,使人崇高》,刊登在报纸上。我出版了三部诗集,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各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这一切,都是支老师教导有方。是啊,有些东西非得经历了岁月之后,才能够完全懂得,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师。当年的多少不理解的事情和话语,如今变得如此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在时间的河流中淡淡地闪现出来,如一道清浅的粼光,越是经历了岁月越是清晰和明朗,最后在我的心灵深处堆积成阳光般的色彩,照耀我的一生。所以,师恩永不能忘且永远报答不了。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恩师身体健康,青春永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