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未來更需加強風險防範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在地方非傳統金融業態的發展,我國金融風險高發區域也一定程度上從傳統金融體系向非傳統金融體系轉移。如何構建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順應金融科技發展內在要求、有利於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地方金融監管框架,成為金融科技風險防範的核心環節。

央行孫國峰:完善制度 防止監管重疊 管空白

我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未來更需加強風險防範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談及“金融科技時代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時談到,近年來,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地方金融風險逐漸凸顯。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縱向制度變遷反映了央地之間基於金融資源配置的動態博弈,地方政府往往通過鼓勵地方金融組織創新爭取配置更多的金融資源。而在此過程中,在中央建立垂直監管體系和明確地方對非傳統金融業態的風險處置責任之後,近年來金融科技逐漸成為地方非傳統金融業態組織創新的重要載體,出現了P2P網貸、股權眾籌和區域性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多種互聯網金融組織形式。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地方金融風險逐漸凸顯。他認為,縱向上向監管相對薄弱的省級以下區域傾斜,橫向上向監管競次形成的監管窪地集聚,不僅增大了地方防範金融風險的壓力,也擾亂了金融科技的行業秩序,最終將會制約整個行業的發展。

孫國峰指出,金融科技時代需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制度,首先,要完善地方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包括央地監管體系的協調、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以及金融科技監管與傳統金融監管之間的協調。同時,應明確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與定位,特別是在金融科技廣泛應用的非傳統金融業態的分工與定位,防止監管重疊與監管空白。要壓實地方金融辦的責任,強化對金融科技應用帶來的金融風險的監管和處置,防止收益本地化,風險外部化的傾向。

範文仲 金融科技的真相

我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未來更需加強風險防範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負責人範文仲,金融活動和金融機構都日益數字化、智能化,監管一定要能跟得上,監管機構也必然變成一個數據化的平臺。監管機構的理念、架構一定要更新,更加重視技術發展,RegTech和SuperTech將成為重點領域。在不久的將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出現人工智能的合規官,未來的監管機構也會有人工智能的監管者。監管機構將會從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並重的金融監管部門,變成為更多依靠實時非現場監控的大數據平臺。

如何應對這種風險,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要重視對目前經濟核心資源的管理。對數據合理利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要建立有效制度,不能讓人沒有安全感。

☑壟斷是一個自然的結果,但我們要減少壟斷對社會的負面效應。我們應鼓勵數據的透明使用,在社會經濟體系中,一定不能形成數據黑箱。

☑一定要注意保護中小企業、弱勢群體,防止金融風險轉化為社會風險。我們一定要注意對那些由於技術變化、產業轉變造成的摩擦失業的現象,對弱勢群體給予保護,以此來降低技術衝擊,讓大多數人共享創新成果,這樣的社會才能穩定。

☑現在我們處於技術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一定要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北大黃益平 :中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我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未來更需加強風險防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最終將走向跟美國模式差不多的格局——行業規模並不大,但做得很合規。在這一過程中,他希望中國仍然能保持在金融科技的領先地位,不能一巴掌拍死,這需要業內人士和監管層的智慧,在創新與穩定之間求得平衡。

他援引一份投資公司H2 Ventures的調研報告稱,在全球排名前100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佔據9席;全球規模最大的十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佔據5席,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科技已經領先全球。但另一方面,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金融整治開始,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P2P平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很大的問題。這是當前中國金融科技的現狀:一方面暫時領先全球;另一方面能不能活下去還尚未可知。

他判斷,中國金融科技過去魚龍混雜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持牌經營,接受監管,最後出現很大的分化:技術與金融形成新的合作與分工,擅長做技術的讓他做技術,擅長做金融的讓他做金融,既擅長技術又擅長金融的,要當做金融機構來監管。

我國金融科技暫時領先 未來更需加強風險防範

金融的本質就是服務實體經濟,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體系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存在不足。近年來,中國數字金融走在世界前列,加強金融監管,降低金融的風險。從業者需全面的理解金融科技創新的意義和風險,在未來才可以實現技術和金融的引領,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