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未来更需加强风险防范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在地方非传统金融业态的发展,我国金融风险高发区域也一定程度上从传统金融体系向非传统金融体系转移。如何构建有效防控金融风险、顺应金融科技发展内在要求、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地方金融监管框架,成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的核心环节。

央行孙国峰:完善制度 防止监管重叠 管空白

我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未来更需加强风险防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谈及“金融科技时代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时谈到,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地方金融风险逐渐凸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纵向制度变迁反映了央地之间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动态博弈,地方政府往往通过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争取配置更多的金融资源。而在此过程中,在中央建立垂直监管体系和明确地方对非传统金融业态的风险处置责任之后,近年来金融科技逐渐成为地方非传统金融业态组织创新的重要载体,出现了P2P网贷、股权众筹和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多种互联网金融组织形式。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地方金融风险逐渐凸显。他认为,纵向上向监管相对薄弱的省级以下区域倾斜,横向上向监管竞次形成的监管洼地集聚,不仅增大了地方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也扰乱了金融科技的行业秩序,最终将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

孙国峰指出,金融科技时代需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首先,要完善地方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包括央地监管体系的协调、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金融科技监管与传统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同时,应明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定位,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非传统金融业态的分工与定位,防止监管重叠与监管空白。要压实地方金融办的责任,强化对金融科技应用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监管和处置,防止收益本地化,风险外部化的倾向。

范文仲 金融科技的真相

我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未来更需加强风险防范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负责人范文仲,金融活动和金融机构都日益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一定要能跟得上,监管机构也必然变成一个数据化的平台。监管机构的理念、架构一定要更新,更加重视技术发展,RegTech和SuperTech将成为重点领域。在不久的将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会出现人工智能的合规官,未来的监管机构也会有人工智能的监管者。监管机构将会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并重的金融监管部门,变成为更多依靠实时非现场监控的大数据平台。

如何应对这种风险,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要重视对目前经济核心资源的管理。对数据合理利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要建立有效制度,不能让人没有安全感。

☑垄断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但我们要减少垄断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我们应鼓励数据的透明使用,在社会经济体系中,一定不能形成数据黑箱。

☑一定要注意保护中小企业、弱势群体,防止金融风险转化为社会风险。我们一定要注意对那些由于技术变化、产业转变造成的摩擦失业的现象,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以此来降低技术冲击,让大多数人共享创新成果,这样的社会才能稳定。

☑现在我们处于技术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一定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北大黄益平 :中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我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未来更需加强风险防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最终将走向跟美国模式差不多的格局——行业规模并不大,但做得很合规。在这一过程中,他希望中国仍然能保持在金融科技的领先地位,不能一巴掌拍死,这需要业内人士和监管层的智慧,在创新与稳定之间求得平衡。

他援引一份投资公司H2 Ventures的调研报告称,在全球排名前100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9席;全球规模最大的十家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5席,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领先全球。但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整治开始,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P2P平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很大的问题。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科技的现状:一方面暂时领先全球;另一方面能不能活下去还尚未可知。

他判断,中国金融科技过去鱼龙混杂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持牌经营,接受监管,最后出现很大的分化:技术与金融形成新的合作与分工,擅长做技术的让他做技术,擅长做金融的让他做金融,既擅长技术又擅长金融的,要当做金融机构来监管。

我国金融科技暂时领先 未来更需加强风险防范

金融的本质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不足。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走在世界前列,加强金融监管,降低金融的风险。从业者需全面的理解金融科技创新的意义和风险,在未来才可以实现技术和金融的引领,行稳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