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甲午海战的失败,宣告了整个大清王朝的彻底衰落。在这个网络时代,查找一些真实的数据并不困难。当你翻开真实的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经历过洋务运动的大清王朝,军事实力、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在世界上虽然算不上位列前茅,但也绝对不贫穷落后。而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外部因素倒是其次,自身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武器装备就能代表的,思想文化才是第一位的。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在我们传统思维里,清政府就是一个腐败无能、破旧不堪的老躯病态,甚至有人说它连一颗铁钉都造不出。笔者很认同这套理论的前半部分,清朝末期,政府无能,官员腐败,内部矛盾远远大于外部压力。但你要说清政府科技上落后到一颗铁钉都要进口,笔者真的不敢苟同了,笔者不喜欢毫无意义的抬杠,笔者喜欢理性分析,下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一切。一八六八年,中国历史上第一艘千吨轮船福建下水。到一八八三年,清政府已经拥有了世界上第二大的综合造船中心了。第二年就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政府能造巡洋舰,毛瑟枪,大炮,却生产不了“洋钉”?这理论让人哭笑不得。提到清朝,很多人会骂满人。笔者理解不了,这和种族有什么关系?无论他是满人、汉人,他首先得是人。把一个人放到一大堆人里面,不告诉你他是什么民族的出生的,你能看出他是满人汉人吗?为什么非要用狭隘的民族主义来绑架这一切呢?就像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一样,就算他成功了。他是不是继续要把世界上其他民族全部屠杀干净呢?如果每个人都学希特勒,用种族歧视的方法来看待这个世界,那又会如何呢?要说满清思想禁锢,真正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文化里从何时开始进入思想禁锢的。从“商君五书”到朱元璋推崇的朱熹思想,那一个不是再玩权术、再玩愚民政策?仅仅在唐朝时期稍微好一点,还被骂成脏唐。反正历史就是如此,无论前人怎么做,总是有人赞有人骂的,这也很正常的。但理性地骂和污言秽语地无理谩骂是不同的。一个是拿数据来对比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一个是一腔热血,满脑杂物,毫无意义地情绪化发泄。一个时代的昌盛和衰落,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能够决定的,它是一个集体化的责任。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从上层建筑,到平头百姓,每个人都要为事情的发展负责。即使没有慈禧,还会有陶禧,砖禧。那些喜欢用脏话粗话漫骂李鸿章的人,到底有没有真正查查资料,看看李鸿章做了什么,再来骂呢?一个国家的衰亡和强大,军事、科技、兵力、国土面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制度。清政府当时的国力绝对是亚洲第一,但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结果。脑袋里的东西,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结果。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当时的清政府,常备兵力达90万,可征兵力达425万,战时最高可达850万,绝对的世界第一,当然这和清朝当时的总人口有关,当时有几个国家能够人口达到上亿的呢?而且清政府可以。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六连发步枪几十万支,而日本当时用的还是从明朝时代仿制过去的单发火铳式步枪。在朝鲜战争中,清军之所以能用两个营打败日军三千多人的混成旅,占的就是武器的优势。一百五十万发子弹像雨点一样扑向手拿手枪、单发步枪的日本娃,那不是开玩笑的。而后来的平壤之战,为何清军在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一败涂地?还是制度问题,腐败问题,思想问题,指挥问题。清军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自己。在火炮方面,清军装备的是德国榴弹炮,而日本装备的是口径为60mm的无名青铜炮。这差距不是一点两点,而是一节两节。在海军方面,清政府拥有四个海军师。总吨位85000吨,而日军为72000吨。清军拥有舰船82艘,水雷艇25艘。不但吨位大于日本,单艘舰船也大于日本。而且日本的军舰全部都是进口,中国当时至少能够自主生产一部分了。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搞的洋务运动中,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武器,并努力营造自己的兵工厂。在当时,就能够自己独立生产制造枪炮、弹药、轮船和加农炮了。江南制造总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能够进入世界两百强的。清政府不但拥有当时世界上数量可观的发电厂,还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机器设备。当时没有什么国际禁运,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更没有科技封杀。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而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清政府,不但地大物博,而且资源丰富,经济整体水平绝对能够位列前十。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不但有钱,而且武器先进,就因为人高马大,头脑简单,就被人揍的像狗一样,满地找牙。这是为什么?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如果把清政府做一个比喻,大肥猪这个词,绝对很适合他。这样一头吃的又肥又壮的大肥猪,走在世界的康庄大道上,屁股左摆右摆,性感又诱惑。惹得世界列强,个个蠢蠢欲动。尽管他拥有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它那头大脑袋里,装的是什么玩意大家都很清楚的很。一个人干不过,我们就两个人。两个人不行,我们就群殴,总要吃掉这头肥猪的。当时的清政府,也出了很多能人志士,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世界在变,自己在蛋,他们也想进步。他们搞洋务运动,派遣大臣去国外留学,提案君主立宪……但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如果大清不亡,到了现在,会不会君主立宪,会不会走向共和?但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只有铁血。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清政府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他自己害人害己。他们用愚民政策愚弄了全国人民,最后也害得自己国破家亡。但腐朽的上层清政府,势力割据,各霸一方,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小山头、小算盘,谁会考虑整体格局,全国人民的利益呢?他们自己忙着挣钱、喝血就够了,那管别人死活。如果读者您是李鸿章,您是慈禧老娘们儿,您又会如何呢?真的有人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局吗?

甲午战争前期,清军实力能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还会一败涂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