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拥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其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历史悠久有着很大的关系。

西安饮食文化更多表现为皇室文化、帝王文化、宫廷文化和地域文化。全国诸多地域的传统吃食,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了。西安的大多数吃食却很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街边不起眼的小吃可能是几百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做了,我们每次品尝的时候不禁会有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感慨。

今天为大家整理十大西安最有年代感的小吃,作为西安人你应该了解的,作为外地人你来旅游也更能体会到西安小吃的文化底蕴的深厚。

1肉夹馍

很多人来西安不理解肉夹馍为什么这样叫,明明是馍夹肉。其实“肉夹馍”是一种古代的用法,意为“肉夹于馍中”。

据古籍记载,腊汁肉在战国时称为“寒肉”。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战国时,韩国已能制作腊汁肉了,秦灭韩后,制作工艺传进长安,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肉夹馍,由两种食物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腊汁肉夹馍选用上等硬肋肉,用盐、姜、葱、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粮、大香等20多种调料汤煮而成,由于选料精细,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具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独特风味。再用“虎背铁圈菊花心”的白吉馍夹着吃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有着中式汉堡的美誉,闻名中外。

2牛羊肉泡馍

有人说秦代就有,是秦朝的礼馔,也有人说是唐代伊斯兰教传入长安后才有;

宋代苏轼也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描述。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泡馍也有一个可爱的故事:相传宋太祖流落长安,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太祖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称帝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

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烤饼的面必须是死面,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叫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香菜、黄花菜、黑木耳、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水盆羊肉),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

还有一种吃法叫

"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添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

3凉皮

起源于秦朝,相传有一年,陕西户县秦镇一带大旱,稻谷枯萎,百姓无法向朝廷纳供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面粉,蒸出面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每天制作食用,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说的凉皮。

凉皮种类繁多,有面筋凉皮、麻酱凉皮、秦镇米皮、汉中面皮、岐山擀面皮、宝鸡扶风烙面皮。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西安凉皮具有“白、薄、光、软、筋、香”特点,是西安老少皆宜的小吃。

4黄桂柿子饼

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后,当时,关中正逢灾荒之年,临潼县的老百姓就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伴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并让他们带在路上当干粮吃。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成熟,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柿子饼也很多禁忌,大家看情况食用

1.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饮白酒、热汤、以防患胃柿石症;

2.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

3.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

4.吃柿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5锅盔馍

历史相当悠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武则天修乾陵时,因民工在头盔中烙制而成,所以称锅盔;也有人说早在周朝就有了锅盔,所以锅盔又被称为“文王锅盔”。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锅盔其实在秦代就普及推广。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两个墩饼为一组。在突遇作战时,墩饼又起到了盔甲的作用。后来士兵们把墩饼叫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大家可以买个带回家,来避免媳妇的拳打脚踢哈。

6biangbiang面

陕西关中传统裤带面。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biangbiang字有个口诀: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使用关中当地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再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7饺子宴

有着近50多年的历史。西安饺子宴饭店从1984年起,研制饺子宴,走遍京、津、沪、杭以及沈阳、青岛等城市,学习各地饺子的式样、特点、制作工艺和民间饺子做法,又研究古代唐宋宫廷饺子的制作工艺,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饺子宴。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西安饺子宴,分为百花宴、牡丹宴等5个档次。

每宴由108种不同馅料、形状和风味的饺子组成。宫廷宴主要是以燕丝、熊掌、甲鱼等为主料的饺子;

八珍宴主要以八珍为主料的饺子;龙凤宴和牡丹宴,则是以猴头、鱿鱼、海参等为主料的饺子;

百花宴稍次一等,为普通型,除部分海味外,多数是肉类和素馅。其上桌程序亦颇有讲究。

从烹制方法上讲,先上炸、煎类饺子,后上蒸、煮类饺子;

从口味上讲,先咸、次甜,后麻、辣。咸味饺子中,先海鲜,次鸡肉,后清素,约十余道饺子以后,上一道“银耳汤”嗽口清喉,调节一下口味,再继续上其它饺子,层次分明,使人回味无穷。

8岐山臊子面

一说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一说来源于唐的“长寿面”,一说先秦周人杀龙和面集体食之。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臊子面在当地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当地人沿袭着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

9甑糕

甑糕是近些年的网红糕点,很多人不知道甑糕究竟是什么,其实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甑糕则以这种独特炊具为名。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红枣,以莲湖区麻家什字穆斯林制作的为最佳。做甑糕要会蒸,还要会铲,会装碟,用专用铲刀将甑糕铲得枣米交融,红白相映,装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诱人食欲。

10荞面饸饹

是一道以荞面、羊肉、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与你相见

据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是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河漏”、“饸饹”,两者在读音上无论按普通话还是陕西腔都很相近。

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热的,另一种是吃凉的。

夏季多为凉食,调入精盐、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是消夏的利器。

冬季多是热食,浇上臊子和热骨头汤,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丝和紫菜,吃起来汤鲜面筋,通体舒畅。

以上介绍的西安十大美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西安真的是个古城,不仅地下地上的古迹,连我们经常吃的美食都是活化石。欢迎各位说出你了解的西安美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