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西安這座十三朝古都,擁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其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其歷史悠久有著很大的關係。

西安飲食文化更多表現為皇室文化、帝王文化、宮廷文化和地域文化。全國諸多地域的傳統吃食,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失了。西安的大多數吃食卻很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街邊不起眼的小吃可能是幾百年前古人就已經開始做了,我們每次品嚐的時候不禁會有種“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感慨。

今天為大家整理十大西安最有年代感的小吃,作為西安人你應該瞭解的,作為外地人你來旅遊也更能體會到西安小吃的文化底蘊的深厚。

1肉夾饃

很多人來西安不理解肉夾饃為什麼這樣叫,明明是饃夾肉。其實“肉夾饃”是一種古代的用法,意為“肉夾於饃中”。

據古籍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戰國時,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肉夾饃,由兩種食物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臘汁肉夾饃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由於選料精細,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再用“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夾著吃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聞名中外。

2牛羊肉泡饃

有人說秦代就有,是秦朝的禮饌,也有人說是唐代伊斯蘭教傳入長安後才有;

宋代蘇軾也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描述。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泡饃也有一個可愛的故事:相傳宋太祖流落長安,飢渴難耐,囊中只有一餅,餅冷口乾,難以下嚥,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闆,見之不忍,給了他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太祖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稱帝后,嚐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製,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

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麵烤餅,烤餅的面必須是死麵,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叫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香菜、黃花菜、黑木耳、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

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水盆羊肉),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

還有一種吃法叫

"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添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

3涼皮

起源於秦朝,相傳有一年,陝西戶縣秦鎮一帶大旱,稻穀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麵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後大喜,命每天製作食用,才形成了我們今天說的涼皮。

涼皮種類繁多,有面筋涼皮、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麵皮、岐山擀麵皮、寶雞扶風烙麵皮。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西安涼皮具有“白、薄、光、軟、筋、香”特點,是西安老少皆宜的小吃。

4黃桂柿子餅

起源於明末清初:相傳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后,當時,關中正逢災荒之年,臨潼縣的老百姓就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伴上面粉,烙成柿子麵餅,慰勞義軍,並讓他們帶在路上當乾糧吃。後來,為了紀念李自成及義軍,每年柿子成熟,臨潼百姓家家戶戶都要烙些柿麵餅吃。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柿子餅也很多禁忌,大家看情況食用

1.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後忌飲白酒、熱湯、以防患胃柿石症;

2.柿子含單寧,易與鐵質結合,從而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所以貧血患者應少吃為好;

3.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飯後吃;

4.吃柿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5鍋盔饃

歷史相當悠久,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武則天修乾陵時,因民工在頭盔中烙制而成,所以稱鍋盔;也有人說早在周朝就有了鍋盔,所以鍋盔又被稱為“文王鍋盔”。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鍋盔其實在秦代就普及推廣。當時秦軍行軍時士兵配發的墩餅,一個都有五六斤重,兩個墩餅為一組。在突遇作戰時,墩餅又起到了盔甲的作用。後來士兵們把墩餅叫做“鍋盔”,即用鍋烙出來的硬麵盔甲。

大家可以買個帶回家,來避免媳婦的拳打腳踢哈。

6biangbiang面

陝西關中傳統褲帶面。因為製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biangbiang字有個口訣: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

使用關中當地麥子磨成的麵粉,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麵條,再用醬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調入麵湯,撈入麵條,淋上燒熱的植物油即成。

7餃子宴

有著近50多年的歷史。西安餃子宴飯店從1984年起,研製餃子宴,走遍京、津、滬、杭以及瀋陽、青島等城市,學習各地餃子的式樣、特點、製作工藝和民間餃子做法,又研究古代唐宋宮廷餃子的製作工藝,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餃子宴。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西安餃子宴,分為百花宴、牡丹宴等5個檔次。

每宴由108種不同餡料、形狀和風味的餃子組成。宮廷宴主要是以燕絲、熊掌、甲魚等為主料的餃子;

八珍宴主要以八珍為主料的餃子;龍鳳宴和牡丹宴,則是以猴頭、魷魚、海參等為主料的餃子;

百花宴稍次一等,為普通型,除部分海味外,多數是肉類和素餡。其上桌程序亦頗有講究。

從烹製方法上講,先上炸、煎類餃子,後上蒸、煮類餃子;

從口味上講,先鹹、次甜,後麻、辣。鹹味餃子中,先海鮮,次雞肉,後清素,約十餘道餃子以後,上一道“銀耳湯”嗽口清喉,調節一下口味,再繼續上其它餃子,層次分明,使人回味無窮。

8岐山臊子面

一說源於周代屍祭制度的"竣餘"禮儀,一說來源於唐的“長壽麵”,一說先秦周人殺龍和麵集體食之。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臊子面在當地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當地人沿襲著唐代"長命面"的有關習俗,如在生日做壽時必食外,每遇婚喪喜事,或逢年過節,都要以它來款待客人。舊時,陝西農村還有這樣的習俗:新媳婦過門的第二天,要在婆家舉行一個隆重的擀麵儀式,新媳婦當著客人的面上案擀麵,以測試其技藝的高低。技術高超嫻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勻,切條細長,下到鍋裡不會斷裂,這樣的新媳婦,才能贏得大家的讚譽

9甑糕

甑糕是近些年的網紅糕點,很多人不知道甑糕究竟是什麼,其實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甑糕則以這種獨特炊具為名。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西安甑糕的原料是糯米和紅棗,以蓮湖區麻傢什字穆斯林製作的為最佳。做甑糕要會蒸,還要會鏟,會裝碟,用專用剷刀將甑糕鏟得棗米交融,紅白相映,裝入碟中,如琥珀,似凝脂,誘人食慾。

10蕎麵餄餎

是一道以蕎麵、羊肉、土豆、香菜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美食。

西安十大美食,穿越古今與你相見

據有人考證說此食物在元代已經有了,根據是元人王楨著的《農書·蕎麥》節中有“北方山後,諸郡多種,磨而為面或作湯餅,渭之河漏。”“河漏”、“餄餎”,兩者在讀音上無論按普通話還是陝西腔都很相近。

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吃熱的,另一種是吃涼的。

夏季多為涼食,調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子,是消夏的利器。

冬季多是熱食,澆上臊子和熱骨頭湯,再撒入胡椒粉、香菜、蒜苗絲和紫菜,吃起來湯鮮麵筋,通體舒暢。

以上介紹的西安十大美食文化,我們不難發現西安真的是個古城,不僅地下地上的古蹟,連我們經常吃的美食都是活化石。歡迎各位說出你瞭解的西安美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