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普通話環境會影響寶寶說話嗎?「雙語」環境不可不說的祕密

最近在後臺看到有很多家長在問家裡有說方言的,有說普通話的,會不會影響寶寶說話?這樣混雜的語言環境會不會造成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方言在家庭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問題需不需要擔心呢?小康君這就來講一講。

方言+普通話環境會影響寶寶說話嗎?“雙語”環境不可不說的秘密

“雙語環境”對語言能力的影響

在講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雙語。從雙語的標準來講,如果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差別很大,兩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性不佳,那從某種程度上,是符合雙語標準的。

有些家長會認為多語言環境,會使寶寶困惑,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其實,寶寶天生就具有識別不同語言的能力,不同寶寶語言發育速度不同,本身就存在個體差異,但並不會說因為多學了一種語言就造成語言發育減緩或滯後。

有研究發現,同時流暢使用方言和普通話的孩子會表現的更聰明,在社交理解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優勢。

一項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兩種方言或者一種標準語言一種方言或者多種語言的人,他們的認知發育特點和我們普通意義上說雙語的人是類似的。

雖然“雙語”環境益處多多,但家長掌握不當,也並不能發揮其益處,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文。

日常注意事項

1、主導型口音

有些地方的方言口音比較濃重,或者部分音素不分(比如h、f、n、l、r),這就比較令家長擔心了。

不過,寶寶口音的形成,肯定是這種口音的語言在其生活中佔據比例最大,那麼如果爸爸媽媽用正確的發音和寶寶交流的足夠多,那麼方言就不會有主導型的影響。而且就算受影響,長大後通過有意識的改正與學習,也是可以改正過來的。

2、不要一句話中混雜多種語言

不要一句話中夾雜多種語言,比如普通話中夾雜方言、中文與英文混著說。

3、平衡的語言環境

教孩子說話,需要給孩子創造平衡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能夠流暢的表達。如果一種語言還不流暢,不建議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讓孩子學習另一種語言。

4、寶寶開口晚需注意

不同寶寶語言發育速度不同,本身存在個體差異,但是落後太多就需要注意了。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寶寶出現以下情況,提醒“寶寶語言發育遲緩”了,需要引起重視。

4個月

沒有發出過咿咿呀呀的聲音,不會模仿家長的聲音。

6個月

不會發出笑聲或尖叫聲。

12個月

沒有說過任何簡單的詞語,不會用身體語言和嬰兒語與家長溝通。

15個月

不明白常見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勺子等)。

18個月

會說的詞語少於15個。

2歲

聽不懂簡單的指令(拿給媽媽),不會說由兩個詞組成的句子。

3歲

不會說由3個詞組成的句子,不會正確使用你和我,從來不提問題。

4歲

不能理解複雜的指令(玩具撿起來放進籃子裡),不能正確說出自己的姓名,不會講述自己的日常活動。

小康君嘚吧嘚

當爺爺奶奶用方言和寶寶互動時,不用緊張,我們小時候不都是方言薰陶的嘛,但一上學普通話張嘴就來了。當然,如果沒有方言環境,也不必刻意把寶寶送回老家學方言,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不過,鑑於有些方言較為濃重,部分音素不分(比如h、f),這樣的話建議爸爸媽媽一開始就給寶寶灌輸正確的讀音。等到寶寶大一些,你會發現寶寶普通話與方言完美轉換,極為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