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相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横扫欧陆的,并在1939年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摩托化/机械化侦察兵战术研究和改进的德军装甲兵,可怜的美国陆军到了1941年全国总共坦克保有量仅为2000辆!而这其中由于装甲侦查的轻型轮式车辆更是少得可怜!

然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使得美国人有了扩军备战的理由。在其介入欧洲战场之前,根据其盟友英国人在战场上的报告,美军也开始了加紧研究新一代轮式车辆。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二战中德军的四轮装甲车辆的不断发展无疑刺激了当时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人。无线电标配且随时能与空军单位联络成为了德军装甲侦察兵的特色,美国人也想这样。

在战场上,轮式装甲车相较于传统的轻型坦克虽然容易受地形影响,但其机动性和车辆可靠性显然要比速度更为缓慢的轻坦要好得多。为此,美军在1941年底时开始了对轮式火炮机动车辆的研究和设想。只不过和德国人所想不同的是,美军这回的要求竟然是将轻型的装甲车辆用于反坦克!而不是去侦查!

到了1942年6月的时候,美方的各个设计公司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案。这其中就包括了灰狗的前一款型号——T17系列。但由于种种原因,美军军方并未采用T17E系列轮式车辆。相反,盟友英国却对这款“小4轮”兴趣有加,在采购后将其定型为“猎鹿犬”纳入己方的装甲车辆体系当中。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雪佛兰公司在1942年量产的T17E1系列“猎鹿犬”装甲车,由于其稳定性不佳等因素,被美国军方所否决,但在英国陆军当中却成为了打击非洲军团的“先锋”。其使用的37毫米M6火炮,足以对付非洲军团的Sdkfz222,223系列装甲车。然而,要是按照美军的思路走,作为坦克歼击车使用的话,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了。

猎鹿犬的装甲最厚处达到了44毫米(算上等效),而其车速最大也能达到89公里,满油行驶的情况下最远能开724公里!然而对于机动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的美国陆军,却选择了另一款紧密,结构小巧的轮式装甲车服役。它就是M8灰狗。

灰狗相对“猎鹿犬”来说装甲明显被削弱了(最厚仅为25毫米,车体顶部装甲仅有9毫米!),但在行走机构上,采用6*6机动性结构的灰狗显然在稳定性上要比猎鹿犬更胜一筹。虽然其最大行程被缩短至560公里(这还是公路行军的数据),但灰狗的发动机玛丽却达到了3200转,在面对敌军时能够更加灵活的转向,选择追击或者是逃跑。而这一点从德国人那里也能得到证明。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相较于仅有两挺1919轻机枪做护身的猎鹿犬,灰狗的副武器明显要上一个档次——12.7毫米的M2重机枪可以作为主武器对德军步兵进行射击压制的同时,甚至能直接打穿砖瓦结构的房屋杀伤敌军。配以37炮的高速射击,其对步兵和轻装甲车的杀伤可见一斑。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洛林战役期间,德军曾经缴获过一批灰狗装甲车,并且迅速补充到了已经严重缺编的装甲侦查单位中。对于灰狗良好的机动性和美军火炮的一定杀伤威力,德国人也给予了一些肯定和赞许。

有意思的是,在欧洲战场上随着“虎豹”成群,灰狗作为坦克歼击车的地位全无,只能改组为轻型装甲侦查车辆。但到了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装甲脆弱的日军装甲兵,“毫无用处”的37毫米炮总算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以至于美军步兵时常会将灰狗装甲车呼叫到身边,进行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打击日军堡垒。


二战美军的神奇小六轮:欧洲战区只能肉侦,亚洲却是坦克杀手


▲日军坦克在二战中最厚的部位只有25毫米,灰狗那门37炮足以在500米的距离将其击穿,而灰狗低矮的造型相比坦克更适合在太平洋的战区执行“反黑枪”任务。击杀那些躲藏在密林中的日军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