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点击上方“清远检察”可订阅哦!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8月27日,广州市公安局对外发布,依法对“健康猫”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相关阅读:广州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健康猫”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健康猫是只什么样的猫,小姐姐还没听说过就被查了,于是赶紧到网上搜了一波,搜索结果是这样↓↓↓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看来,这又是一波借助网络平台实施非法集资的骚操作啊~云联惠的风波还没过去,健康猫的风波又来了~

据说,这一只“健康猫”,是这样“抓老鼠”的↓↓↓

号召广大体育专业师生注册“健康猫”app会员账号成为私教会员——私教会员自行发布私教课程供学员预约——平台根据私教会员的交易额返还“课时补贴”——学员通过网上预约到线下完成课程服务。

按照一个正常的网约平台,流程到此基本结束。但是,这个平台却放出了2%、5%等高额补贴利率,鼓励广大注册会员“刷单”以赚取补贴,崩盘前利率最高甚至达12%,回报相当惊人。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健康猫为了让大量的私教服务于该平台,除了给予私教课时补贴外,还采取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吸引人入驻,即私教通过邀请码邀请别的私教入驻该平台又可得到奖励。

因此,私教们为了在这个平台上充分赚钱,一方面自己要拼命“刷单”,刷得越多补贴就越多,另一方面要不断“拉人”,以获取奖励。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该平台2015年上线,2017年出现很多次资金分批到账情况,从2018年年初开始,就有私教的补贴连续几个月没到账了。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说实话,每当听到看到老百姓的钱拿不回来,小姐姐的心就痛痛的。互联网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习惯,但也带来了烦恼。不少网络平台是通过“高额返利、高额补贴、购物返利”这样的字眼来吸引人们入驻并交钱成为会员,说到这,不自觉就会想到云联惠、e租宝、钱宝网这些让许多人血本无归的网上平台。

根据“云联惠”的宣传,它是一个电商平台,该平台上衣服、数码、家居、家电甚至汽车都应有尽有……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用特大号标题写着的“全返”。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今年7月2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称,广州警方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云联惠公司实际控制人黄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依法执行逮捕。

经查,2014年以来,黄某等人依托广东云联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云联商城”互联网平台,打着“消费全返”等幌子,以线上线下积分返利为诱饵,引诱人员加入,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的形式发展会员和代理,涉及人员众多、涉案资金巨大,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黄某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对利用“云联商城”平台实施传销犯罪活动的事实供认不讳。

说到这,小姐姐还有点心有余悸,因为小姐姐自己也是个喜欢买买买的人,自从有了网上购物,感觉生活变得更美了!过惯了手指一点,商品送到家的生活,就再也不想拿着购物袋去辛苦拎东西了,人家可是小仙女,更何况,网上购物还能返利,说不定还可以不花钱就把东西买了,那么好的事情,没理由拒绝啊!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今年初,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以下四类网络传销活动:

  • 一是以“消费返利”“资金互助”“虚拟货币”“投资理财”“网络游戏”等为幌子的网络传销活动;

  • 二是假借“慈善”“扶贫”“创新”“均富”“军民融合”等名义,故意歪曲国家有关政策的网络传销活动;

  • 三是侵害学生、低保、残疾人员等弱势群体的网络传销活动;

  • 四是跨境操纵实施的网络传销活动。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网络虽好,但漏洞也多,一不小心就会踩雷!最有可能的,是陷入传销网络或是被骗,令人身或财产权益受到不法侵害!

无论“返利”还是“拉人头”,都是通过让人产生错误认识的方法来骗取钱财,类似的骚操作还有很多,小姐姐再给大家点一点。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你以为的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是金融传销】这类操作常常打着“金融互助社区”“金融互助理财”“财富互助平台”等旗号吸引投资,承诺高回报率,投资款往往通过个人银行账户网银转账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流转。此类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面临严重损失。

【你的免费旅游,可能是一个假的“旅游”】这类操作打着“旅游直销”“低价旅游”“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人入会交费,进行传播。目前,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中并没有旅游公司,同时,由于目前“旅游”并不在直销许可的产品范围内,短时间旅游公司都不可能成为合法的直销。

作为大家的贴心小姐姐,必然要教大家识别并躲过套路陷阱: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1

警惕“返利”“返现”“零成本”“高利率”“创业”“投资理财”“互联网创新”“共享经济”等宣传掩盖下的非法集资。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投入资金以前要仔细研究其商业模式,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如果其经营的项目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创造财富的方式有时间差、利润率畸高、不当场兑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甚至通过“拉人头”发展人员获取“回报”,那么请务必提高警惕,尤其要注意通过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违法犯罪模式。目前网络传销活动手段多变,不断翻新,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

这里提醒大家判断何为高利率,多数情况下明显高于银行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法律规定,民间借贷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可以此作为判断回报是否过高的参考。

2

要会识别网络传销的特点和手段。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目前利用互联网实施传销的情形很多,要防止跌入传销陷阱,要重点考察,一是否交“入门费”,是不是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才能获得加入资格;二是否“拉人头”,是不是需要发展其他人员才能继续盈利;三是否“团队计酬”,是不是按照发展人员的数量、所处层级等来计算和给付报酬。确认过三项,就是传销要找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财富都是通过奋斗来的,类似这种用他人的投入来支付自己回报的模式基本都是庞氏骗局,借助后面的投资人的资金归还前面投资人资金,最后资金链断裂,底层投资人血本无归,诸如钱宝等案件。

这类案件一般都涉嫌非法集资,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最后的“接盘侠”。当前网络传销犯罪手法层出不穷,具有极强的诱惑性、迷惑性,但其拉人头、非法牟取利益的本质不会变。

3

不可轻信P2P幌子下的非法网贷。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P2P网贷行业最常见的非法集资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然后通过在各个投资类论坛上打广告或者拉投资人进入QQ群,以从事“P2P”为名,承诺保本保息,以高额利息诱骗他人投资。投资人通过在该网站注册账户,将投资款通过线上第三方平台充值或者线下直接打入犯罪嫌疑人个人银行账户及其公司的银行账户,从而对网站上发布的标的进行投资,而实际上犯罪嫌疑人在网站发布的全部为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和标的,也就是假标。e租宝就是此类典型案例。

4

不要被宣传套路所迷惑。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非法平台为了赢得口碑骗取信任,初期通常会按照约定返利,让会员口口相传,进行病毒式传播。为进一步骗取认可,还会找来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物为平台代言,或通过电视台、知名栏目等进行宣传,假借国家扶持、政策补贴等制造合法表象,有些甚至制作虚假宣传产品,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让大家“放心”,相信这是一个合法合规的平台,最终吸引大家不断往平台投钱或拉人。所以,还是要唠叨一句,平台套路多,加入需谨慎。

5

要学会通过查询各类公共信息来识别骗局。

说好的消费返利、金融互助理财,钱都去哪儿了?

可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如果主体身份不合法、不真实,则有诈骗嫌疑。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否处于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