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洲象是如何被古人趕到西雙版納去的?你如何評價?

輿地鏟史官


在今天的中國,提起動物園之外的野生大象,人們大部分都只會想起那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熱帶特有物種。然而,在古代中國,大象曾經廣泛分佈在中國的東部地區,數量十分龐大。那麼中國的大象是如何一步步龜縮到雲南的一隅之地呢?

圖/西雙版納的亞洲象


曾經的樂土

早在堯舜時代,大象分佈的北界曾經延伸到今天北方的山西河北一帶,據《史記·帝王本紀》記載:舜的繼母為舜生了一個名為象的弟弟,後來舜被髮配到歷山(山西雷首山)時,當地就有著眾多的野生大象,且有“象耕鳥耘”的記載,後來的殷墟王陵挖掘中,曾經出土了馴象,並有甲骨文記載商王貴族狩獵大象的活動。


周朝建立時,東方商人反叛時,曾有“服象為虐東夷,周公遂逐之中原”的記載,隨著周人的東征,大象開始逐漸南遷,到春秋戰國之際,大象的記載更多則是見於長江流域的楚地,北方的大象基本絕跡。


南國象土

在北方的大象逐漸南遷之後,長江流域的大象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狀態。東漢王充曾經記載“數仞之象為越僮所鉤”,三國時期的吳國曾經向蜀國贈送大象兩頭。到了南朝後期,大象在江淮流域仍然大量存在,比如梁元帝時期,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廬舍。直至唐代,大量在今天的華中與華東地區仍然分佈十分廣泛。

圖/亞洲象的歷史分佈北界


從宋朝開始,經濟中心的轉移和南方的開發使得野象生存棲息之地日漸稀少,北宋時期,大象已經成為兩廣地區與雲貴高原的特產。野象在兩廣、雲貴的棲息地在元明時期大體保持穩定,兩廣地區的“十萬大山”與雲貴高原的山林地貌使得野象得以安居。


清代以來,隨著人口的暴增與耕地的開墾,山林的墾殖活動不斷加劇,以盈利為目的的捕獵者愈加氾濫,最終導致亞洲象繼續向南退卻,最終到了今天雲南南端的西雙版納地區,而在中國其他地區,大象則全部滅絕。

圖/亞洲象的歷史分佈區(淺色)和今日分佈區(深色)


從商周時期開始,中國氣候的逐漸乾旱與寒冷同樣造成了大象生存區域的不斷南遷,然而,最終使亞洲象在中國走向滅絕的罪魁禍首仍然是人類自己。


參考文獻:1.張梅坤:《我國亞洲象的盛衰及原因》


歷史研習社


有一種說法是關於氣候變遷的,中原地區曾經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徵,所以也有亞洲象的存在,河南古稱豫,從字義顯示是有象的地域。而從目前的分佈來看,應該是氣候變化,使中原地區的氣候,不再適合亞洲象生存,所以分佈區域也都逐步南遷。


紅塵倦客16


中國的野生大象目前僅生活在雲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在古代,大象曾經廣泛分佈於中國的東部地區,且數量十分龐大。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人口活動劇增。明清以來人口的增加,耕地山林的開墾加劇,捕獵氾濫,導致亞洲象不斷向西南退卻。其次是氣候的變遷,導致中國的北方、南方已沒有熱帶雨林,最終只有雲南西南端的西雙版納還保留有熱帶雨林,有適宜大象生存的氣候環境,大象在中國其他地區全部滅絕了,而西雙版納卻碩果僅存。解放前西雙版納還有專門為傣族土司養象的寨子,訓練大象作為生產生活工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