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变成采购后,我都经历了什么?

从销售变成采购后,我都经历了什么?

以前在国内做销售,来到德国后就变成了采购,实现了从乙方到甲方的角色转变。

以前做销售的时候,感觉压力很大;所以成为甲方后,心情相当愉快,简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啊,结果被现实啪啪打脸。

首先,做采购也是有KPI的。首要目标就是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低走;或者价格虽然持平,但供应商更专业、服务更好、付款条件更优惠等等。

总之,在利益的驱使下,面对优质供应商,采购同样要对供应商百般呵护,生怕供应商一个不高兴直接飞了我。

与您分享几个我的小故事:

前段时间我们给宁波一家工厂下了印刷宣传品的订单,付了30%的首付,预计十月初交货。结果供应商怎么打样都不能达到我们要求,色差太多,边界不清晰。客户十一月份就要用这批宣传品,时间着实紧张。总经理和我们商量时,情绪很低落。

我们中国人讲究天塌下来也不变色,德国人相对来讲就情绪外露多了,看他那样,下一秒落泪也很正常。

同事建议,要不在德国印刷?总经理说,不行,价格太贵,时间也来不及。作为养活很多人的公司来讲,这个订单可以不赚钱,但亏钱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 ,虽然贵为采购大老板,苦逼也是常态。

我深刻体会到,优质的供应商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资源。

至于我等一线采购人员,就更不用说了,分分钟出奇葩。比方说,我经常发询盘给很多潜在供应商,有的什么也不问,直接一份报价过来,嗯,干脆利落也是让人欣赏。

但有些供应商,就会先问几个问题:贵司是贸易商还是最终用户呢?这个产品贵司的采购计划准备如何执行呢?贵司以前有从中国采购过吗?等等。不要小看这几个问题,知道答案后,成熟的销售会报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价格,同时,客户也会对他有良好印象,虽然老练的人不易对付,但大家总是想和强者合作不是?

有的供应商在第一印象上不下功夫,回发一份无所谓的报价,却对催单充满热情。

从销售变成采购后,我都经历了什么?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上海公司的姑娘,发了报价后,过几天就问我感觉如何?我清楚地告诉她,她的价格是别人两倍,完全不可能进入下一轮筛选。她告诉我,价格核算错了。我听后很是惊讶,这种话也好轻易说?

发给我新的报价后,就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周天天发起电话攻势。因为我司电话系统原因,她的几通电话分别被我同事接起,然后同事们纷纷给我留言。看到电话找不到我,她开始邮件诉苦,说公司有绩效考核,希望我帮她,让她拿到这个订单。看到这封邮件,我很无语。只想说,姑娘,你是我的什么人吗?现在有时间盯我,当初报价时为什么不下下功夫?

好吧,终于走到供应商寄样这步了。用我们的UPS帐号,绝大多数供应商是可以应付的,但偏偏有些实在乡土,给了到付帐号也不会用。因为工厂负责人自己即不懂外贸,也不愿意请人,说人工太贵。我只能在德国安排取件,顺带着帮工厂把报关单据做掉。心里想的是,拿到样品看完质量再说。如果质量相同, 分分钟让你飞。

从销售变成采购后,我都经历了什么?

收到样品也是很有意思。有的工厂很配合,让他寄多少就多少。有的一下寄好多,用得着用不着的。出于什么心理我不明白,但不是自己付费,还是听从付费方的建议比较好,这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对吧?当然这点可以忽略,不能忍受的是,有些工厂完全没有营销意识。样品装在散发着刺鼻味道的塑料袋里,用钉书针密密麻麻的订紧。确实,样品是不会掉出来的,但我拆时那叫一个费劲。钉书针也很劣质,一拆就断成三截掉在地上,最后我还得清理地毯。一边吸,我一边想,好不容易走到寄样这一步,却因为完全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导致客户对自己有了大大的问号,这样做到底亏不亏?

还有更奇葩的。眼看生意机会争取不到了,就开始发邮件调情,问我这么会谈生意,是不是犹太人啊?什么时候去中国,可以见面啊。种种之类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从销售变成采购后,我都经历了什么?

故事还有很多,但迄今为止学到的东西却是更多。如果将来有一天,我重新做回销售,那么我就知道,对于客户的询盘信,不是立即报价,而是要先了解客户背景、采购动机和需求;报价时,自己要先做好价格管理,面对客户对价格的置疑,能够说出所以然;寄样品时,要考虑客户收到时的外观印象,及客户打开时的便利度。要做到时刻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做到了,也会是收益极大,因为真的没有太多人会这样考虑。

本文由在德国工作的李淼同学投稿 ,感谢她的分享.

原题:从乙方变成甲方后,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