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朋友为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儿,为叙述方便,我采用了第一人称。

晚饭后,我和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到村边的广场去玩。大女儿小学毕业即将上初中,儿子即将上小学一年级,二女儿即将上幼儿园大班。大女儿在玩健身器材,二女儿在广场遇到了她的同班小朋友,边呼喊着他的名字,边跑过去和他玩,儿子也加入了其中。

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小孩子们最普遍的游戏就是互相追着玩。这时候天已经黑下来,远处路灯的微光传过来,仅仅能够辨别大概的环境,对面的人脸是看不清的。我一直在提醒两个孩子不要瞎跑,这时只听旁边一位成年男性大吼一声:“哎!你们两个干什么?为啥把他推倒了?”二女儿所说的同学从地上爬了起来,也不哭也不闹。倒是这位家长的大吼极不和谐。我又提醒了两个孩子一下,那位家长口气缓和了“好好玩儿”。两个孩子可能觉得那位家长的吼叫不太友好,便过来和姐姐一起玩。

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那位家长大吼一声:“你到底想干什么?你那么大了,欺负小孩子!”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在吼谁。不过虽然天黑,好像这里就我们两家,难道在责备我大女儿?这时那个家长又说:“刚才两个小的推我孩子,他们小就算了,你那么大了,你撵他干啥?”果然在说大女儿。

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这时候大女儿也说话了,她显然也没意料到那位家长会如此出格和霸道,带着委屈说:“我在和他玩。”我赶忙插言:“你把小朋友怎么了?”在一旁的妈妈也听出不对来了,也来质问大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现场除了几个孩子的叽叽喳喳,一切都很平静,怎么就突然冒出这么一出。

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女儿说和孩子玩,我和妈妈虽然没看到,但我能想象出大孩子逗小孩子的情景,无非就是追追堵堵,也就是那位家长口中所说的那个“撵”字。那位家长还在不依不饶、盛气凌人的说着:“你这么大了,竟然欺负个小孩子,你到底想咋地?”

我妈妈听不下去了,回了一句:“你这个人咋这样了,都是孩子,在一起玩。你也太霸道了!我们走!在这儿玩,还受这委屈。”那位家长依然拿出得理不饶人的架式说:“那两个小的就算了,这个大的岁数相差太大,太不应该。”我的妈妈,孩子的奶奶可以这样回嘴,作为爸爸的我,受传统道德观的束缚,却只能理智地将事态往下压——这算什么事儿?来的太突然了,也没什么肢体冲突,直得闹大吗?我问二女儿:“小朋友是你的同学,你们认识是吧?”小家伙也是被吓着了,一向快言快语的她也怯怯的说“是”

碰上这样的家长令人无语!孩子是否感到委屈?

我们领着孩子回了家。因为天黑,我和妈妈都不知道对方家长是谁。但这么晚还会在广场玩,再加上孩子的姓氏,我判断出一定是本村儿的。幸好不知是谁,否则双方是会尴尬的。

我一直想不通的是,那位胆汁质性格的家长,难道就因为护子情深而把每一个人都看做“敌人”了吗?大女儿是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她受着不白之冤,心里会觉得委屈吗?六年来,她可是一直被家人宠着、老师护着的“公主式”人物,面对她第一次遇到的如此“口暴力”,但愿心里不会留下阴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