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藏教师梁文典:帮学校更新理念 助青年教师成长

东莞援藏教师梁文典:帮学校更新理念 助青年教师成长

■梁文典在上课受访者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记者 覃凤春)2016年4月16日,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带着领导的嘱托、家人的不舍,可园中学教师梁文典放下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登上飞往西藏拉萨的班机,踏上了广东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之路,开启艰辛而充满众多未知因素的教育援藏之旅。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教学副校长,是梁文典十多年来从教的又一站,在这里,梁文典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完成了援藏工作。

不给自己缓冲期 到岗即上任

2016年5月刚进藏不久,梁文典还未来得及适应高原的生活,就迎来西藏自治区素质教育评估验收。他迅速进入状态,完善和细化迎检工作方案,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提出建设性、可操作的意见,直接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磨课,助推学校以自治区最高分通过了评估验收。

梁文典老师说:“把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到更多地方是一种荣幸,能为西藏林芝的教育发展作贡献是一种荣耀”。刚通过验收,他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根据巴宜区中学实际情况,提出打造“五个示范”“四得”“一相当”的目标,即通过三年援藏,将巴宜区中学建设成素质教育示范校、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管理示范校、教育质量示范校及民族团结示范校,总体效果达到“管得精细、教得高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并与广东省义务教育平均水平相当。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巴宜区中学不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教研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2017年的中考,学校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比2016年提高57.7分,比学校最好成绩提高了45.5分。

结对帮扶谋发展

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梁文典认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结合受援学校巴宜区中学和广东省“组团式”援藏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取得了成效。

在“一对一”结对帮扶中,梁文典老师与桑杰次仁老师结对。桑杰次仁老师是巴宜区中学80后藏族老师,毕业于西藏大学数学专业,从教多年,并取得了一级教师资格。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曾有过辉煌,曾有过自豪的时光,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教学状态低迷,甚至被学校安排上七年级的劳技课程,还打算以后不再安排他承担教学工作……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后,梁文典老师与桑杰次仁老师深入课堂教学,互相学习、积极沟通,成效明显。桑杰次仁老师迅速成长,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教育教学方式,都有较大转变,教学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桑杰次仁老师所带教学班在两次学期考试成绩分别超出年级同类班级平均分7.8分和9.4分,成为援藏结对的典型成功案例。当地不少老师都深有感触地表示“结对子,一辈子”。

人物档案

梁文典,东莞市可园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支教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中学

教师随笔

做研究型教师 促学校内涵发展

抵达林芝后,梁文典老师参与了2017年林芝市立项课题《写好汉字,提高专注力》的研究,还参与了西藏自治区立项课题《“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在他的倡导下,2016年巴宜区中学向巴宜区、林芝市、西藏自治区提交了24项课题。经严格筛选评审,巴宜区中学组团教育援藏教师邵载丰团队(团队成员有邵载丰、王思远等老师)课题《微信平台开展化学第二课堂辅助教学应用》被西藏自治区选为青年专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成功,是巴宜区中学建校以来,在西藏自治区级别课题上“零”的突破。

一次西藏行,一生巴中情。梁文典相信,在粤藏两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殷切关怀下,在援藏生力军青春无悔、追梦圆梦的不懈努力下,教育援藏定能达成最广泛的民族共识,描摹出一个有爱的时代、一个温暖的西藏;为民族团结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西藏教育也定会如高原上美丽的格桑花,遍野盛开,满地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