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不道歉,程維萬人錘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現在在處理滴滴的問題上,除了譴責還有其他辦法嗎?似乎沒有。滴滴會有所改變嗎?似乎很難相信。現在矛頭都指向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經理,但這遠遠不夠。打蛇打七寸,才是關鍵。

28號晚上,滴滴的高管終於發聲了。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嗯,這個道歉很好,態度很好,所有暴露出的問題都指出來了,這封道歉信跟滴滴的客服指導書一樣完美。

1

滴滴成為全民公敵

人們對滴滴的抨擊無處不在,女孩坐順風車喪命一事甚至比百度魏則西事件的熱度更高。8月26日一天裡,知乎熱榜的話題熱度超過1億,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

滴滴顯然始料未及。從一開始承諾三倍賠償的傲慢態度,到全國下線順風車業務、免去兩位高管,滴滴被逼邁了一大步。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滴滴最初的自查公告中可沒有說永遠下線順風車業務,而是“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和產品邏輯;暫時下線順風車”。

也就是說,滴滴順風車可能會在某個時候,改頭換面重新上線。

看到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很擔心。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未來的整改效果,一次全民抨擊,包括官方的強力施壓,對滴滴有多大作用呢?

不好判斷,我們可以引入一個參照企業:百度。

因為魏則西事件,百度同樣受到來自民間和官方的巨大施壓,但至今百度和莆田系的關係還是曖昧不清。

要改變一個企業並不容易。一年多前,陸奇拿著李彥宏給的尚方寶劍大力變革百度,把百度的市值帶回到巔峰900億美元,結果他灰溜溜走了。

據傳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陸奇本來計劃砍掉部分競價排名,但不敵百度內部的利益集團。

換句話說,滴滴要解決問題的核心,在於改變領導人。做不到這點,就別指望滴滴能有實質改變了。

2

黃潔莉只是小角色

應該劍指最高層!

這次事件中,很多人會提到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她是順風車“社交化”的最大推手,在對她的多次採訪中,順風車被形容為一種社交工具,“一個非常sexy的場景”。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黃潔莉被免職,看起來是一個徹底的解決方案。

回顧五月份的“空姐事件”,有兩點值得關注:一點是順風車的社交功能被無數人抨擊,滴滴取消這一功能;另一點是黃潔莉安然無恙。

而不久後,滴滴的社交功能死灰復燃。

滴滴順風車在5月份空姐遇害事件風頭過去之後,為了訂單量,為了業績,為了社交理念,滴滴不惜自打自臉,又重新悄悄將乘客個人信息,從默認隱藏改成了默認公開。

知乎上一個高達23K讚的答案中也同樣提到這一點,作者正是順風車司機:

作為一個經常跑順風車的司機,我從司機的角度來說一下。自上次空姐遇害事件後,滴滴開始整改,其中我認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條就是隱藏了乘客性別和頭像。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滴滴又悄悄顯示出了性別,直到昨天下午,我還能看到自己要拉的乘客是女同志。神奇的是,現在打開順風車,發現滴滴又把性別顯示給關了。


所謂欲蓋彌彰,不外如是。

看完這兩則信息,滴滴的狡猾畢露無疑。而在滴滴重新開啟社交化道路上,核心決策顯然少不了黃潔莉。

被免職後的黃潔莉幾乎隱匿,滴滴客服副總裁已經對外發聲,但黃潔莉沒有在任何渠道發聲,她的微博已經被清空。相比前者,她的壓力顯然更大,對她的鞭撻已經形成一種新的浪潮。

但是,幹掉一個黃潔莉,就可以確定滴滴會放棄社交這一方向嗎?其實不然。

我們發現滴滴對社交的鼓勵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在順風車這一產品上。甚至,已經達到與被稱作“約炮軟件”的陌陌不相伯仲的地步。

早在滴滴尚未改名,還叫嘀嘀打車的時候,其文案的性暗示已經足夠明顯。“溼了嗎?”“緊了嗎?”“硬了嗎?”如此密集的出位文案,任誰都會往性方面想象。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滴滴改名是在2014年5月,黃潔莉加入滴滴是在2014年10月,也就是說,黃潔莉還沒加入滴滴時,滴滴的社交傾向就有端倪了。

此外,在滴滴的車友群裡,司機談論有關乘客的露骨話題,已經毫不掩飾。

甚至滴滴車友會的運營人員也表示:“鼓勵你們拉活賺錢的業餘時間泡泡女乘客”。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問題絕不只在一個黃潔莉身上,問題出在更高層,在柳青和程維那裡。

當然,他們不可能離職。退而求其次,如果他們不能改變觀念,滴滴的未來仍然是嚴峻的,乘客的命運仍然是令人擔憂的。

3

柳青一開始就錯了

程維一開始就很天真

先說滴滴總裁柳青。

柳青的履歷十分光鮮,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而且她還有個被稱作“中國商業教父”的父親柳傳志。

此外,柳青對外給人以患有“乳腺癌”、卻勤奮猶如“拼命三郎”的創業者形象,一度博得不少人的好感。

柳青一手促成滴滴吞併快的,幫助滴滴拿下包括蘋果10億美元融資在內的絕大多數融資,堪稱居功至偉。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但是,在順風車上,她也想錯了。

如果說黃潔莉是順風車業務的操盤手,那麼柳青才是貢獻理念、拍板子的人。

時間撥回到2015年5月20日,北京798藝術街區的滴滴順風車業務發佈會上,柳青身穿滴滴順風車宣傳T恤,作為開場和收場嘉賓出現。而黃潔莉還沒到挑大樑的地位。

柳青闡述了做順風車的理念:

那時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特別感慨,我在路上隨時敢攔截一輛車,路邊打的車,而且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我敢上他的車,我們會一起走到一個地方有說有笑的聊。


但今天這件事情在中國暫時還沒有,這是一個問題,它應該不應該有呢?


其實應該有的,順風車其實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概念,當你不需要擔心人與人信任危機的事情,能夠搭一個車,和陌生人有一段對話是很浪漫的。

她這段話主要告訴我們兩點信息:順風車模仿自美國;順風車應該是浪漫的。

事實上,滴滴順風車幾乎模仿自拼車鼻祖——美國的Lyft,Lyft主打“社交”。

其標誌性特點是車上裝飾有粉紅色鬍子,為的是營造輕鬆休閒的聊天氛圍。

滴滴順風車備受詬病、容易暴露乘客隱私的社交功能也起源Lyft。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另一方面,我們看黃潔莉此前的工作履歷,包括雅虎一搜MP3(雅虎在華業務)、百度搜索產品經理、騰訊微博內容組組長、微視產品負責人。

這些工作都在國內,與打車市場也沒有相關性。這麼看來,黃潔莉對順風車根本不熟。

黃潔莉加入滴滴的5個月後,即2015年10月,順風車業務開始討論,2015年1月立項。如此迅速,單憑一個幾乎沒有做出成功產品的黃潔莉,滴滴順風車業務更無法成立。

柳青對Lyft多年的親身體驗、對Lyft社交理念的模仿,才是滴滴順風車的內核,黃潔莉只是執行者。

事實證明,作為資本操盤高手的柳青,加上黃潔莉這個失敗的社交產品經理,做出了一款足以讓Lyft顏面盡失的產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Lyft最初的設計是,如果乘客司機給予對方積極評論,那麼雙方就能看到對方的評論,由此產生社交可能性,否則雙方是無法看到對方評論的。

但是,滴滴上的留言即“印象標籤”完全是公開曝光的,乘客的隱私完全沒有保障。

其他國內拼車軟件卻不同於滴滴,一般只是開放一句話互評,比如“車主很好”、“很不錯”,乘客隱私曝光的幾率小,而滴滴所謂的“印象標籤”則不斷公開曝光乘客的隱秘信息,比如容貌、職業、性格等,安全隱患極大。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從滴滴順風車的廣告來看,他們所謂的社交,其實本質上是鼓勵年輕男女“豔遇”、“約炮”,發生關係。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微博網友“花殺七十三”根據Lyft的廣告指出,Lyft也鼓勵大叔大媽、爺爺奶奶成為拼車司機,有幫助社會解決老齡化問題的考慮。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它們完全是兩款不同理念的產品。滴滴只學到了皮毛,精髓卻一點沒有學到。

有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

一開始,程維親身體驗順風車後,發現自己老婆的接單率總比自己高,她總能打到奔馳和寶馬,自己只能打到QQ、五菱和金盃這類低端車。於是他和黃潔莉抱怨,黃就建議他換個“花美男”頭像試試。

這個故事說明,程維絲毫沒有覺察到順風車社交功能存在的漏洞。

當然,程維及其妻子顯然只是嘗新鮮,否則他們一定對被害的兩位女孩更加感同身受。

所以,無論是從公司最高領導者的角度,還是從順風車的來源,柳青和程維都需要有一個交代。

4

滴滴別牛

實質不過是襁褓中的嬰兒

滴滴從模仿國外打車軟件起家,在資本催熟下一統中國,並野心勃勃,計劃和Uber爭奪全球第一的位置,看起來強大無比。

程維在每次接受採訪時都難掩霸氣,不是說“爾要戰便戰”,就是說“中國互聯網就沒輸過”。眼看著一個80後似乎要成長為全球科技領袖。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彭博商業週刊:Uber屠夫

但是,這些只是假象而已。

滴滴的贏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低廉的管理和人力成本,以及目前的處罰監管力度小等中國特色的因素做支撐的。

很多滴滴司機及車輛其實是不合規的。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國內網約車司機人數超3120萬,符合資質的總共也就34萬,僅佔1.1%。而滴滴首當其衝,不合規的人數最多。

當然,這個數據可能很嚴苛。但乘坐過滴滴的人,應該都知道APP上的汽車和司機信息,可能與現實是不一樣的。

況且,順風車審核更寬容。由此推斷,不合規車主和車輛的數量不可小覷。

也就是說,滴滴用寬鬆的審核標準,讓很多“不合格”的人成為滴滴司機。他們為滴滴創造了大量營收。

舉個例子,5月份空姐事件中的罪犯劉振華並非合規順風車車主,乃是冒用其父親的賬戶。加上滴滴的夜間審核系統不到位,才讓他有可乘之機。

包括現在這個殺人犯的車牌資質的真假,滴滴也處理得一塌糊塗。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要規範化管理上千萬的司機,自然是一件難事,投入成本巨大。但滴滴對自己的團隊也不捨得花錢。

比如這次出事的客服。滴滴客服擅長拖延推諉是出了名的,無論乘客司機都無比痛恨。這背後卻是壓縮成本的結果。

滴滴客服中有大量人員都來自外包團隊。

這些人的存在是以降低滴滴運營成本為首要目標。鳳凰網採訪了一家和滴滴有合作的外包服務商,為我們披露了一個不同於公開報道的、頗為鐵血的柳青,他說:

滴滴的客服外包並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和專業度,而是為了壓縮成本。柳青給各部門總監級一個指標,一年降低多少錢,沒達標就走人。

又是柳青?這實錘柳青恐怕無法撇乾淨。

那麼,假設滴滴大幅提高客服成本呢?

作為對比,Uber在涉及人身安全相關的投訴上,有一個專門的安全團隊負責,完全不需要普通客服上報等冗雜程序。

通過內置軟件報警,警察甚至可以在五分鐘內到達現場。這一切,滴滴無從談起。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很大程度上,滴滴客服用“拖”字訣讓無數乘客和司機知難而退,讓不少投訴不了了之,進一步降低其他成本支出。

而滴滴又處於完全壟斷地位,根本不擔心用戶的流失。如此循環下來,滴滴利益毫無受損。

受處罰力度小也是很多人提到的問題。

南方都市報根據公開報道統計,滴滴四年間至少發生50起性侵案例:

2起故意殺人案、19起強姦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這還只是公開報道的。

但滴滴受過多大處罰呢?

滴滴給出過“一條命三倍賠償”方案,在它看來是足夠誠意了。但是,有網友估計,以國內最高的北京物價為例,賠償金額可能就1000萬元。

而滴滴順風車在臺灣的兩個月時間裡,因為九張在國內算不上嚴重的罰單,就被罰了4000萬人民幣,還被下線業務。而Uber在2016年的兩場訴訟中,就被判賠償了2850萬美元。

按照Uber的處罰力度,滴滴可能就不存在了。

程維的狂傲和李彥宏的狂傲如出一轍,都是坐井觀天式的自大。

5

結 語

最後,滴滴最關鍵的、最內在的問題恐怕是有意無意的“受害者心理”。看得見的創傷可以醫治,但“心病”不能。

滴滴的心病基本表現為:不相信別人,總擔心別人要損害它利益。

滴滴不相信客服,客服的權限只有5元錢的優惠券,所以導致處理投訴等方面十分滯後。而Uber客服員工的權限包括封禁、扣任何人的錢(數額不限)。顯然,滴滴認為把權限給予客服會導致利益受損。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來自前滴滴客服

在這次案件中,為什麼警方兩次向滴滴索要信息都被拒,結果拖了兩個多小時?

滴滴給出的理由是保護用戶隱私,擔心有人惡作劇。

說實話,有人惡作劇只需要花些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如果有人因此喪命,那就無法挽回了。孰輕孰重,滴滴難道掂量不清楚?

程維前幾天還說了句特別招黑的話,他說:

“現在漲價就是你們還前兩年補貼的債”,說的好像前兩年所有人求著他補貼,而現在所有人欠他似的。

從滴滴歷次事件後的傲慢表現、以及整改不徹底的情況來看,滴滴其實都是不服的。它一直是一種受害者心態,而不是犯錯者心態,所以陽奉陰違。

如今,柳青和程維依然身居幕後。

強勢如柳青,在上一次事件的回應裡,絲毫看不到歉意二字,此次則乾脆沉默到底。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滴滴早期投資人朱嘯虎曾在朋友圈評論稱,“國民級的應用必須承擔起國民級的責任。”

這一次,滴滴終於敢違拗投資人的意思了:國民級的應用,必須承擔得起國民級的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