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现在在处理滴滴的问题上,除了谴责还有其他办法吗?似乎没有。滴滴会有所改变吗?似乎很难相信。现在矛头都指向滴滴顺风车事业部经理,但这远远不够。打蛇打七寸,才是关键。

28号晚上,滴滴的高管终于发声了。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嗯,这个道歉很好,态度很好,所有暴露出的问题都指出来了,这封道歉信跟滴滴的客服指导书一样完美。

1

滴滴成为全民公敌

人们对滴滴的抨击无处不在,女孩坐顺风车丧命一事甚至比百度魏则西事件的热度更高。8月26日一天里,知乎热榜的话题热度超过1亿,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滴滴显然始料未及。从一开始承诺三倍赔偿的傲慢态度,到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免去两位高管,滴滴被逼迈了一大步。

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滴滴最初的自查公告中可没有说永远下线顺风车业务,而是“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暂时下线顺风车”。

也就是说,滴滴顺风车可能会在某个时候,改头换面重新上线。

看到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会很担心。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未来的整改效果,一次全民抨击,包括官方的强力施压,对滴滴有多大作用呢?

不好判断,我们可以引入一个参照企业:百度。

因为魏则西事件,百度同样受到来自民间和官方的巨大施压,但至今百度和莆田系的关系还是暧昧不清。

要改变一个企业并不容易。一年多前,陆奇拿着李彦宏给的尚方宝剑大力变革百度,把百度的市值带回到巅峰900亿美元,结果他灰溜溜走了。

据传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陆奇本来计划砍掉部分竞价排名,但不敌百度内部的利益集团。

换句话说,滴滴要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改变领导人。做不到这点,就别指望滴滴能有实质改变了。

2

黄洁莉只是小角色

应该剑指最高层!

这次事件中,很多人会提到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她是顺风车“社交化”的最大推手,在对她的多次采访中,顺风车被形容为一种社交工具,“一个非常sexy的场景”。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黄洁莉被免职,看起来是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

回顾五月份的“空姐事件”,有两点值得关注:一点是顺风车的社交功能被无数人抨击,滴滴取消这一功能;另一点是黄洁莉安然无恙。

而不久后,滴滴的社交功能死灰复燃。

滴滴顺风车在5月份空姐遇害事件风头过去之后,为了订单量,为了业绩,为了社交理念,滴滴不惜自打自脸,又重新悄悄将乘客个人信息,从默认隐藏改成了默认公开。

知乎上一个高达23K赞的答案中也同样提到这一点,作者正是顺风车司机:

作为一个经常跑顺风车的司机,我从司机的角度来说一下。自上次空姐遇害事件后,滴滴开始整改,其中我认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条就是隐藏了乘客性别和头像。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滴滴又悄悄显示出了性别,直到昨天下午,我还能看到自己要拉的乘客是女同志。神奇的是,现在打开顺风车,发现滴滴又把性别显示给关了。


所谓欲盖弥彰,不外如是。

看完这两则信息,滴滴的狡猾毕露无疑。而在滴滴重新开启社交化道路上,核心决策显然少不了黄洁莉。

被免职后的黄洁莉几乎隐匿,滴滴客服副总裁已经对外发声,但黄洁莉没有在任何渠道发声,她的微博已经被清空。相比前者,她的压力显然更大,对她的鞭挞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浪潮。

但是,干掉一个黄洁莉,就可以确定滴滴会放弃社交这一方向吗?其实不然。

我们发现滴滴对社交的鼓励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在顺风车这一产品上。甚至,已经达到与被称作“约炮软件”的陌陌不相伯仲的地步。

早在滴滴尚未改名,还叫嘀嘀打车的时候,其文案的性暗示已经足够明显。“湿了吗?”“紧了吗?”“硬了吗?”如此密集的出位文案,任谁都会往性方面想象。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滴滴改名是在2014年5月,黄洁莉加入滴滴是在2014年10月,也就是说,黄洁莉还没加入滴滴时,滴滴的社交倾向就有端倪了。

此外,在滴滴的车友群里,司机谈论有关乘客的露骨话题,已经毫不掩饰。

甚至滴滴车友会的运营人员也表示:“鼓励你们拉活赚钱的业余时间泡泡女乘客”。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问题绝不只在一个黄洁莉身上,问题出在更高层,在柳青和程维那里。

当然,他们不可能离职。退而求其次,如果他们不能改变观念,滴滴的未来仍然是严峻的,乘客的命运仍然是令人担忧的。

3

柳青一开始就错了

程维一开始就很天真

先说滴滴总裁柳青。

柳青的履历十分光鲜,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而且她还有个被称作“中国商业教父”的父亲柳传志。

此外,柳青对外给人以患有“乳腺癌”、却勤奋犹如“拼命三郎”的创业者形象,一度博得不少人的好感。

柳青一手促成滴滴吞并快的,帮助滴滴拿下包括苹果10亿美元融资在内的绝大多数融资,堪称居功至伟。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但是,在顺风车上,她也想错了。

如果说黄洁莉是顺风车业务的操盘手,那么柳青才是贡献理念、拍板子的人。

时间拨回到2015年5月20日,北京798艺术街区的滴滴顺风车业务发布会上,柳青身穿滴滴顺风车宣传T恤,作为开场和收场嘉宾出现。而黄洁莉还没到挑大梁的地位。

柳青阐述了做顺风车的理念:

那时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特别感慨,我在路上随时敢拦截一辆车,路边打的车,而且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我敢上他的车,我们会一起走到一个地方有说有笑的聊。


但今天这件事情在中国暂时还没有,这是一个问题,它应该不应该有呢?


其实应该有的,顺风车其实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概念,当你不需要担心人与人信任危机的事情,能够搭一个车,和陌生人有一段对话是很浪漫的。

她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两点信息:顺风车模仿自美国;顺风车应该是浪漫的。

事实上,滴滴顺风车几乎模仿自拼车鼻祖——美国的Lyft,Lyft主打“社交”。

其标志性特点是车上装饰有粉红色胡子,为的是营造轻松休闲的聊天氛围。

滴滴顺风车备受诟病、容易暴露乘客隐私的社交功能也起源Lyft。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另一方面,我们看黄洁莉此前的工作履历,包括雅虎一搜MP3(雅虎在华业务)、百度搜索产品经理、腾讯微博内容组组长、微视产品负责人。

这些工作都在国内,与打车市场也没有相关性。这么看来,黄洁莉对顺风车根本不熟。

黄洁莉加入滴滴的5个月后,即2015年10月,顺风车业务开始讨论,2015年1月立项。如此迅速,单凭一个几乎没有做出成功产品的黄洁莉,滴滴顺风车业务更无法成立。

柳青对Lyft多年的亲身体验、对Lyft社交理念的模仿,才是滴滴顺风车的内核,黄洁莉只是执行者。

事实证明,作为资本操盘高手的柳青,加上黄洁莉这个失败的社交产品经理,做出了一款足以让Lyft颜面尽失的产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Lyft最初的设计是,如果乘客司机给予对方积极评论,那么双方就能看到对方的评论,由此产生社交可能性,否则双方是无法看到对方评论的。

但是,滴滴上的留言即“印象标签”完全是公开曝光的,乘客的隐私完全没有保障。

其他国内拼车软件却不同于滴滴,一般只是开放一句话互评,比如“车主很好”、“很不错”,乘客隐私曝光的几率小,而滴滴所谓的“印象标签”则不断公开曝光乘客的隐秘信息,比如容貌、职业、性格等,安全隐患极大。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从滴滴顺风车的广告来看,他们所谓的社交,其实本质上是鼓励年轻男女“艳遇”、“约炮”,发生关系。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微博网友“花杀七十三”根据Lyft的广告指出,Lyft也鼓励大叔大妈、爷爷奶奶成为拼车司机,有帮助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考虑。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它们完全是两款不同理念的产品。滴滴只学到了皮毛,精髓却一点没有学到。

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一开始,程维亲身体验顺风车后,发现自己老婆的接单率总比自己高,她总能打到奔驰和宝马,自己只能打到QQ、五菱和金杯这类低端车。于是他和黄洁莉抱怨,黄就建议他换个“花美男”头像试试。

这个故事说明,程维丝毫没有觉察到顺风车社交功能存在的漏洞。

当然,程维及其妻子显然只是尝新鲜,否则他们一定对被害的两位女孩更加感同身受。

所以,无论是从公司最高领导者的角度,还是从顺风车的来源,柳青和程维都需要有一个交代。

4

滴滴别牛

实质不过是襁褓中的婴儿

滴滴从模仿国外打车软件起家,在资本催熟下一统中国,并野心勃勃,计划和Uber争夺全球第一的位置,看起来强大无比。

程维在每次接受采访时都难掩霸气,不是说“尔要战便战”,就是说“中国互联网就没输过”。眼看着一个80后似乎要成长为全球科技领袖。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彭博商业周刊:Uber屠夫

但是,这些只是假象而已。

滴滴的赢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低廉的管理和人力成本,以及目前的处罚监管力度小等中国特色的因素做支撑的。

很多滴滴司机及车辆其实是不合规的。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国内网约车司机人数超3120万,符合资质的总共也就34万,仅占1.1%。而滴滴首当其冲,不合规的人数最多。

当然,这个数据可能很严苛。但乘坐过滴滴的人,应该都知道APP上的汽车和司机信息,可能与现实是不一样的。

况且,顺风车审核更宽容。由此推断,不合规车主和车辆的数量不可小觑。

也就是说,滴滴用宽松的审核标准,让很多“不合格”的人成为滴滴司机。他们为滴滴创造了大量营收。

举个例子,5月份空姐事件中的罪犯刘振华并非合规顺风车车主,乃是冒用其父亲的账户。加上滴滴的夜间审核系统不到位,才让他有可乘之机。

包括现在这个杀人犯的车牌资质的真假,滴滴也处理得一塌糊涂。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要规范化管理上千万的司机,自然是一件难事,投入成本巨大。但滴滴对自己的团队也不舍得花钱。

比如这次出事的客服。滴滴客服擅长拖延推诿是出了名的,无论乘客司机都无比痛恨。这背后却是压缩成本的结果。

滴滴客服中有大量人员都来自外包团队。

这些人的存在是以降低滴滴运营成本为首要目标。凤凰网采访了一家和滴滴有合作的外包服务商,为我们披露了一个不同于公开报道的、颇为铁血的柳青,他说:

滴滴的客服外包并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和专业度,而是为了压缩成本。柳青给各部门总监级一个指标,一年降低多少钱,没达标就走人。

又是柳青?这实锤柳青恐怕无法撇干净。

那么,假设滴滴大幅提高客服成本呢?

作为对比,Uber在涉及人身安全相关的投诉上,有一个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完全不需要普通客服上报等冗杂程序。

通过内置软件报警,警察甚至可以在五分钟内到达现场。这一切,滴滴无从谈起。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很大程度上,滴滴客服用“拖”字诀让无数乘客和司机知难而退,让不少投诉不了了之,进一步降低其他成本支出。

而滴滴又处于完全垄断地位,根本不担心用户的流失。如此循环下来,滴滴利益毫无受损。

受处罚力度小也是很多人提到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根据公开报道统计,滴滴四年间至少发生50起性侵案例:

2起故意杀人案、19起强奸案、9起强制猥亵案、5起行政处罚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骚扰事件。这还只是公开报道的。

但滴滴受过多大处罚呢?

滴滴给出过“一条命三倍赔偿”方案,在它看来是足够诚意了。但是,有网友估计,以国内最高的北京物价为例,赔偿金额可能就1000万元。

而滴滴顺风车在台湾的两个月时间里,因为九张在国内算不上严重的罚单,就被罚了4000万人民币,还被下线业务。而Uber在2016年的两场诉讼中,就被判赔偿了2850万美元。

按照Uber的处罚力度,滴滴可能就不存在了。

程维的狂傲和李彦宏的狂傲如出一辙,都是坐井观天式的自大。

5

结 语

最后,滴滴最关键的、最内在的问题恐怕是有意无意的“受害者心理”。看得见的创伤可以医治,但“心病”不能。

滴滴的心病基本表现为:不相信别人,总担心别人要损害它利益。

滴滴不相信客服,客服的权限只有5元钱的优惠券,所以导致处理投诉等方面十分滞后。而Uber客服员工的权限包括封禁、扣任何人的钱(数额不限)。显然,滴滴认为把权限给予客服会导致利益受损。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来自前滴滴客服

在这次案件中,为什么警方两次向滴滴索要信息都被拒,结果拖了两个多小时?

滴滴给出的理由是保护用户隐私,担心有人恶作剧。

说实话,有人恶作剧只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如果有人因此丧命,那就无法挽回了。孰轻孰重,滴滴难道掂量不清楚?

程维前几天还说了句特别招黑的话,他说:

“现在涨价就是你们还前两年补贴的债”,说的好像前两年所有人求着他补贴,而现在所有人欠他似的。

从滴滴历次事件后的傲慢表现、以及整改不彻底的情况来看,滴滴其实都是不服的。它一直是一种受害者心态,而不是犯错者心态,所以阳奉阴违。

如今,柳青和程维依然身居幕后。

强势如柳青,在上一次事件的回应里,丝毫看不到歉意二字,此次则干脆沉默到底。

柳青不道歉,程维万人锤

滴滴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曾在朋友圈评论称,“国民级的应用必须承担起国民级的责任。”

这一次,滴滴终于敢违拗投资人的意思了:国民级的应用,必须承担得起国民级的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