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体现的特殊性质——中国完人

道之德。

道本来是无形无象、无有分别的特殊状态,一旦形成异于道的可以名状的物态时,道就寓于其中,并成为支配该物自然变化的根据。

对于寓于物中的道,就称为德。

《管子•心术上》中说:“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从这里可以看出,古意的道与德似乎是一回事,但细究之,又有区别。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体现的特殊性质。

《管子•心术上》中说:“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这里不说“生”,而说“生生”,是德以示与道的“生天生地”,“万物得以生”相区别。正因为道有德这种“生生”特性,所以使道之生万物呈现出自然之性,即道本身是自然之物,生出的万物也是自然之性。这一生化过程,只有前后之间的因果性,没有目的性,能生与被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正如《道德经》所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对道这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特性,老子称之为玄德。 道之德还表现在维持万物的平衡上。

《道德经》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才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古人建立道论的目的,不只是要解释宇宙万物彼此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对气功的修炼

鉴于古人尚不能提示超常智能与常态智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了解练气功开发出的超常智能是人类的进步,不了解人的意识活动的特殊性,从而把人的意识(精神)与道相提并论,甚至认为人心即道,人所以失却道的本性是由于人的七情六欲的干扰,因而主张修道就是要祛除这些干扰,修炼的根本就是效法道的各种体性。

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体现的特殊性质——中国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