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體現的特殊性質——中國完人

道之德。

道本來是無形無象、無有分別的特殊狀態,一旦形成異於道的可以名狀的物態時,道就寓於其中,併成為支配該物自然變化的根據。

對於寓於物中的道,就稱為德。

《管子•心術上》中說:“無為之謂道,舍之之謂德,故道之與德無間。”從這裡可以看出,古意的道與德似乎是一回事,但細究之,又有區別。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體現的特殊性質。

《管子•心術上》中說:“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這裡不說“生”,而說“生生”,是德以示與道的“生天生地”,“萬物得以生”相區別。正因為道有德這種“生生”特性,所以使道之生萬物呈現出自然之性,即道本身是自然之物,生出的萬物也是自然之性。這一生化過程,只有前後之間的因果性,沒有目的性,能生與被生之間沒有隸屬關係。

正如《道德經》所說:“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對道這種“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特性,老子稱之為玄德。 道之德還表現在維持萬物的平衡上。

《道德經》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才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古人建立道論的目的,不只是要解釋宇宙萬物彼此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指導人們對氣功的修煉

鑑於古人尚不能提示超常智能與常態智能之間的辯證關係,不瞭解練氣功開發出的超常智能是人類的進步,不瞭解人的意識活動的特殊性,從而把人的意識(精神)與道相提並論,甚至認為人心即道,人所以失卻道的本性是由於人的七情六慾的干擾,因而主張修道就是要祛除這些干擾,修煉的根本就是效法道的各種體性。

德是指道的功能得以體現的特殊性質——中國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