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變化

“詩意”的變化

前兩天因為晨間微雨,霧濛濛的,空氣裡浸潤著夏末秋涼的感覺,清爽且清新。有感於此,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

《晨雨》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這首詩寫得很富生活氣息,這是杜甫的某一天,這一天的雨下得極美,一幅雨景中山水的圖畫,被杜甫極強的臨摹筆力呈現在讀者面前。

大家可以自行去搜索看此詩的賞析。我今天不是想談賞析的問題,而是由此詩賞析中的一個美麗“錯誤”,引發的一個感想。

在這首詩的一個評論中,對首聯中的“聞”字表述有了一個美麗“錯誤”。“初來葉上聞”,“聞”在此句中應該是“聽”的感受,與前句的“小雨晨光內”的視覺相對應。然而在一個評論裡,“聞”確是被讀解為嗅覺的意思。

姑且不去管“聞”字的嗅覺意是如何產生的,聞的聽覺意又是如何在現代漢語中消失的。聞字的詞意變化,造成了對於這首詩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偏差。

就這首詩中“初來葉上聞”。正常以聽覺的理解是,雨打葉子,發出了聲響,詩人聽見了雨聲,詩人的腦海中想象了一副雨、葉的圖畫。在這幅畫裡,雨和葉的兩種意象足夠讓讀者想象了。

然而如果“初來葉上聞”以嗅覺的理解,由於詞意的不同,讀者自然會加入更為自然的意象聯想。其中很自然的一個聯想是,晨雨打葉,葉動花晃,水汽的氤氳和著花香四處飄逸,詩人聞見了香味,這是花的味道。在這幅圖畫裡,意象得到了豐富,讀者自行進行了延伸性的理解,讀者使得詩的情、感體會更加飽滿了。

這是詞意變化給了詩詞帶來了新的理解,其中這個理解給詩詞賞析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這算是正能量的改變。因此我認為這是個美麗的“錯誤”。當然還有更多的這種情況是,由於現代詞意的變化,造成對古詩詞的理解有了極大偏差,甚至是背道而馳。還有一種情況也是極為常見,就是詞音的變化,也讓詩詞的理解變化萬千。當然這種情況我都不表了,因為要就此擱筆了。

“詩意”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