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鉤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狀元林鴻年祖籍於福清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林鴻年曾就讀的私塾古宅

在沙埔鎮礪坑村曾發現的一本族譜《東潘林氏支譜》在龍高一帶林氏後人中掀起了不小波瀾,他們口口相傳當年有狀元回鄉祭祖的傳說終於找到了有力證據,村內有關狀元的各種事物也隨之得以印證。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林鴻年像

這位狀元郎便是福建清代首位狀元林鴻年,系三山江厝、沙埔礪坑、東瀚蓮峰等村林氏始祖安祿公的第22世孫。

清朝267年間,福建先後出過三位狀元,中葉以前近200年,福建未出狀元,林鴻年大魁天下,改寫了福建歷史,也極大鼓舞了當時福建的讀書人。

據東瀚鎮蓮峰村老人回憶,祖輩相傳林氏族人中有清朝道光年間考中狀元者,而且還曾回到三山、東瀚祭過祖,大家還一起籌錢接待,林氏後人引以為豪的狀元郎回鄉祭祖的故事被口口相傳了170多年。據說,林狀元祭祖的路線是先到蓮峰祖祠,再到東潘支祠(東潘村即今三山鎮江厝村附近),後到福州的入籍地。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東潘林氏支譜》記載的始祖是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出生的林安祿,最後收錄恰好截至林鴻年這一代,整整收錄了林氏22代子孫。據族譜記載,林安祿以明經出身,選授為福清照略,從莆田義門遷居到福清城關。後來,由於天災人禍,繼室魏氏夫人孤兒寡母無處投身,無奈攜幼子投靠舅氏,遷居到了東瀚鎮蓮峰村。

林安祿的五世孫林足元末明初從蓮峰村入贅東潘村,林足生有二子,萬福、萬壽。萬福的子孫們或定居於東潘村,或遷居於東陳村、麗江村(今礪坑村)、田墘村、赤礁村;萬壽一脈仍定居東潘,生有三子:億致、億月、億柰。億柰的七世孫林南山於明朝嘉靖32年為躲避倭寇之亂,舉家逃到福州,隨後入籍侯官縣,林鴻年即林南山的十世孫。於是有了林鴻年祖籍為侯官的說法。

蓮峰村保存的是《蓮峰林氏族譜》,自然未能窮盡支脈,然而《東潘林氏支譜》為入贅東潘的林足子孫所為所有,在記載支脈上更為詳盡細緻。林南山雖遷居侯官,但其繁衍的子孫仍入譜至《東潘林氏支譜》,一直記載到林鴻年這第22世孫。

據福建省情資料庫地方誌之窗人物誌記載,林鴻年,字勿村,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少時勤學,與同縣名流沈廷楓、陳淇、陳壽祺等人交往親密,互相切磋學問。道光八年(1828年)中舉,翌年赴京會試落第。道光十六年(1836年),再次赴京應試,果以狀元及第,授職翰林院修撰。

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鴻年奉旨為冊封琉球國王正使,賜一品服。在琉球160天中,廉潔自守,屏絕饋遺,禁止隨從人員攜貨勒迫銷售。琉球國送使者的“宴金”,也卻之不受。林鴻年訪知該國人民生活困苦,便把清廷所發出使費節餘錢240萬貫,悉數交與琉球國王進行賑恤,贏得琉球舉國上下的感戴。歸國後,著《使琉球錄》,記述此行的經過和見聞。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鴻年任山東鄉試副考官,學差銷繳後繼任國史館協修、文淵閣校理、方略館纂修等職。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京察一等,簡放廣東瓊州(今海南省)知府。任上,關心民瘼,澄清吏治,重視文教。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護理雷瓊道。雷州、瓊州瀕海地區常受海盜騷擾,林鴻年誘使海盜登陸後縱兵截殺。海盜戰敗受撫,百姓得以安寧。咸豐二年(1852年),其母故,回籍丁憂。孝服滿後,由兩廣總督奏調廣東參贊軍務。咸豐九年(1859年),赴京晉見,授職雲南臨安府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升為雲南按察使,不久補雲南布政使,同治三年(1864年),授雲南巡撫。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清廷據駱秉章、崇實合劾林鴻年“畏寇逗留”及所招撫人有“藉詞投降,意圖混入四川”,而將林鴻年革職。

林鴻年回裡後,正值閩浙總督左宗棠奏設正誼書院於福州,遂受聘為山長。光緒四年(1878年),福建巡撫丁日昌以林鴻年“掌教閩中,著有成效”上奏,詔交吏部從優議敘。光緒八年(1882年),吏部以“經術湛深,品行峻潔”回奏,並請特賞三品卿銜。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林鴻年寫真像(清代泥塑)

光緒十一年十二月,(1886年1月)林鴻年病故於家,有《松風仙館詩抄》傳世。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文化钩沉丨清代福建首位状元林鸿年祖籍于福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