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开学了,学生们又要迎来新的学年。原来还是小学生的孩子们,就要升入中学;而刚升入初中的那一批孩子,也要“升级”成为初二学生……作为家长,在孩子“升级”之际,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

心理学专家注意到,在所有“问题学生”当中,初二学生为数偏多。在学校,许多老师、班主任也深有体会:在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学习成绩下滑、对抗情绪、说谎、破坏……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初二现象”。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初二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初二现象”,我们身边似乎就有很多事例。微信上有家长咨询说,孩子原来学习成绩马马虎虎能过得去,但自从孩子上了初二,一下子变化很大:除了平时不好好学习,还经常打架、泡网吧,常惹出事情来。这是不是就属于“初二现象”呢?

是的。“初二现象”指的是孩子上了初中二年级后,出现了一系列学习和行为问题,如不完成作业、厌学、逃学,脾气暴躁,顶嘴,打架,结交不良朋友等等。事实上,研究也发现,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而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为什么孩子原来还“马马虎虎能过得去”,但一到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下降就变得很突出了呢?

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比小学时复杂,孩子上初中一年级后,可能会在学业上遇到种种困难。此时,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孩子就会体验到失败感。尤其是那些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本来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再加上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内容上的变化,往往很难适应,最终导致在初二时行为问题集中出现。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听一些初中的班主任老师讲,孩子上初二后问题多,与青春期的身心发育有一定关系,是这样的吗?

同意。初二现象是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在这个年龄段的凸显,其原因与青春期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渴望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想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有关。也与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情绪波动大、冲动性增加有关。还与中学生视野扩大、渴望友谊而又不善交往有关。当然,初二现象还与学习难度增大而没有适应中学学习方法以致学业失败有关。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家长对“初二现象”应该有所了解。那么,孩子上初二后,怎么发现他是否属于“初二现象”的一员?

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不完成作业、厌学、逃学;②脾气暴躁,顶嘴、反抗,甚至骂(打)父母;③有违纪违规、破坏、打架、结交不良朋友等行为;④染上了吸烟、喝酒、迷恋上网等不良习惯;⑤孩子变得孤僻、自卑,有焦虑、抑郁、自伤等表现;⑥孩子开始处异性朋友(早恋),打扮过于时尚、过分“扮酷”,出入娱乐场所等。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如何应对和避免“初二现象”

微信上有家长说,孩子上了初二以后,学习成绩下降,怀疑属于“初二现象”,有什么好办法避免吗?

进入初中,环境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很多孩子觉得有压力、功课多。另一方面,父母不可能像小学时那样守着他们学习。这个转变如果没有适应好,容易造成学业失败,导致丧失信心,继而出现初二的学习滑坡。因此,对中学生初二现象的预防最好从初一入校时就开始。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不要让孩子因为一次失误而变得“一蹶不振”。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除了学习方面的问题,进入初二后,孩子在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发育等方面也会面临挑战。如何加以应对呢?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调适情绪,对于学业不佳、交友失败、亲子冲突造成的负性情绪,要让他们学会及时调适,找到不良情绪的宣泄渠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不良情绪积蓄起来,甚至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可就这类问题咨询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其次,如果孩子孤僻、不善交往,要创造条件帮他们建立友谊,比如与同事、亲友共同带孩子外出郊游、远足等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面对“初二现象”这类问题,家长在自身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否也要有所讲究?

是的。父母要改变教育方式,给孩子空间,管原则上的事,不要事无巨细都管。不要唠叨,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尊重孩子,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让孩子参与做出决定。同时要保持权威,让孩子理解有些讲原则的事情他必须服从。父亲要加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与孩子谈些有关男人的话题,让孩子理解男人的视野,这对避免行为问题也是有作用的。

开学季,警惕“初二现象”来袭

预防“初二现象”,是否从孩子升入初中那一时刻就要努力呢?

深究原因,不难发现,初二的变化是以初一的不成功为基础的,因此,帮孩子上好初一非常重要。孩子升入中学,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契机举行一个孩子进入少年期的仪式,让孩子理解自己长大了、独立了。还可以买一个纪念性的礼物祝贺他长大了。同时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一个“家规”,包括:家庭内不使用辱骂和暴力,不吸烟喝酒,不接触毒品,不赌博,按时回家,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这一“家规”全家人都要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