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考证过法门寺佛指舍利?你别骗我!

季羡林考证过法门寺佛指舍利?你别骗我!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质疑法门寺佛指舍利的文章,还扯大旗,说「法门寺的舍利子是马骨,学者季羡林考证过,科研成果发表在《考古动态》」云云。我特意查证了一下,没查到所谓《考古动态》,却查到季羡林赞叹法门寺佛制舍利的文章两篇,这下要让某些人失望了。

季羡林考证过法门寺佛指舍利?你别骗我!

话说季羡林当年,也算是名声在外,很多媒体把他夸得,那叫一个啥。后来,听说了一些事,觉得毕竟还是个凡人,还因为他的日记呵呵一笑,表示要学习季老「多看大腿」。当然,季老的日记也有很有趣的,比如这一则(让我笑了足足好几分钟)——

今天听梁兴义说,颐和园淹死一个燕大学生。他本在昆明湖游泳,但是给水草绊住了脚,于是着了慌,满嘴里大喊「help」,中国普通人哪懂英文,以为他说着鬼子话玩,岂知就真的淹死了。燕大劣根性,叫你说英文。

季羡林并非考古专家,为什么有人要扯他的大旗攻击佛指舍利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名气够大吗?奇怪,也不奇怪!哪一个名人没「被发言」过呢?莫言就转发过一段号称「莫言说」的心灵鸡汤,并说:「理不糙,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搜到的,季羡林谈法门寺佛指舍利的两篇文章吧。

第一篇,是散文,题为《法门寺》。文中说他「不想起探索考证」,但他对这件千年文物,还是肃然起敬——

我不是佛教信徒,不想去探索考证。但是,这个指骨舍利在十三层宝塔下面已经埋藏了一千多年,只是它把年纪不就能让我们肃然起敬吗?何况它还同中国历史上和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

当然,令季先生生起敬畏之心的,并非佛指舍利,而是劝唐宪宗不要迎接佛骨的韩愈。所以季羡林还说——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论佛骨表》,千百年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恐怕有千百万。

季羡林还引用了一首诗,是韩愈因为谏迎佛骨被贬后,在途中写给他的侄孙韩湘(对,就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洲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写得非常感人,虽然我信仰佛教,和韩愈立场不同,但还是佩服韩愈的肝胆。

季羡林考证过法门寺佛指舍利?你别骗我!

第二篇,应该是发言整理稿,题为《季羡林先生谈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佛教文物》,发表在1987年第五期的《法音》杂志上。

文章开篇,季羡林指出——

扶风县法门寺如来指骨舍利和佛教文物的发现是继半坡和秦俑的发现后,第三次重要发现。这次发现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等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束,又有季羡林的寄语——

总之,这次伟大的发现,其意义是非常伟大的,将来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需要很多专家,各方面的专家来协作,经过相当长的时候,十年、二十年、儿十年,才能取得比较圆满的成绩。我相信,同敦煌学一样,研究法门寺的文物,也将成为一门国际学科。我预祝将来科学研究的成功。我们都应该感谢陕西省各级领导对于这次发现的重视,感谢他们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们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关于法门寺佛指舍利,我搜到季羡林一篇散文、一段发言。发言都是场面话,散文话锋一转赞扬韩愈去了。但都算不上质疑佛指舍利,也没看到所谓考证,也没有找到题为《考古动态》的杂志。所以,某些人信誓旦旦的,所谓「季羡林考证」,究竟语出何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