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市場在美國大爆發,在中國可不見得

二手奢侈品市場在美國大爆發,在中國可不見得

 前不久,美國最大的二手奢侈品在線銷售平臺The RealReal,公佈了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報告。報告顯示,Chanel、Hermès、Louis Vuitton為目前最受95後歡迎的奢侈品牌,其中男士寄賣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08%,奢侈品手錶銷售額增長了150%,主要品牌為勞力士、卡地亞、百達翡麗等奢侈品牌。

通過這組數據,我們發現:美國的二手奢侈品不僅逐漸傾向年輕化,而且銷售量正呈著火熱的趨勢增長。那麼,同樣在奢侈品消費量逐年增長的中國市場,二手奢侈品是否也如此受歡迎呢?這可不見得。

  美國市場風頭正勁,中國市場不盡人意

美國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源於美國人先進的消費理念,以及發展多年已自成體系的二手奢侈品交易模式;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潮流奢侈品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事實上,The RealReal公佈的報告也顯示了這一消費特點。

根據報告顯示,該網站用戶中95後比90後多出35%,而且隨著這一批年輕化群體的入駐,潮流品牌受關注度也隨之上升。其中潮流奢侈品牌Supreme的銷量增加了150%;Off-White增加730%;Vetements增加了548%;年輕設計師領導的女裝品牌也漲勢喜人,Self-Portrait的銷售額同比上漲636;J.W.Anderson同比上漲143%;Rosie Assoulin同比上漲137%。

另外,由於美國市場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二手奢侈品線上交易體系,為了進一步刺激人們對二手奢侈品的需求,或者說為了更好地服務那些對二手奢侈品有需求的人群,不少規模龐大的電商平臺,開始逐漸拓展線下二手奢侈品實體店。這也讓二手奢侈品交易,成為了一種潮流和風尚。

根據WWD報道,今年6月,The RealReal再獲得5000萬美元融資,目前已獲1.73億美元的總投資。實體店銷售很可能是The RealReal的下一個突破口。自去年12月份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概念店以來,The RealReal已在7個城市提供免費的線下奢侈品鑑定服務。日前The RealReal宣佈今年年底將在紐約曼哈頓開設一家佔地740平方米的線下旗艦店。除了讓消費者親見二手銷售的商品之外,門店還將提供包括鑑定、估價等服務。

此外,除The RealReal,在美國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同樣火熱的,高檔奢侈品二手交易平臺Vestiaire Collective、專攻奢侈品包袋領域的Rebagg,以及於7月才推出測試版奢侈品寄賣網站“Luxe”的thredUP等等,這些二手奢侈品線上平臺也都陸續開始在消費體驗及售後服務方面下功夫。

據瞭解,目前美國市面上已有不少的線下二手奢侈品商店,如同專賣店、便利店一樣開在繁華的商業區,且銷售模式、服務質量等方面都已接近一手商店。相比起美國市場的火爆,二手奢侈品交易在中國市場的境況,就顯得慘淡的多了。

根據中國舊貨協會二手奢侈品工作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奢侈品流通總量達到約500億美元,而二手奢侈品市場不到15億美元。此外,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地區稍具規模的二手奢侈品門店數量僅達2500,而日本數量則達兩萬多家。

由此可見,近兩年中國奢侈品消費能力雖有不斷增長,但二手奢侈品交易的生存空間與國外相比卻極度狹隘。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二手奢侈品交易在中國發展受阻呢?

二手奢侈品市場在美國大爆發,在中國可不見得

 二手奢侈品在中國發展受阻的原因

  (一)奢侈品消費依然強勁

所有的二手奢侈品都是從一手市場的閒置物品中延伸出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中國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無法形成規模,關鍵原因就在於,中國消費者對一手奢侈品的消費力還處於盲目、非理性消費階段,也就是說,目前中國市場還未出現大量過剩的閒置奢侈品。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奢侈品購買者呈現年輕化態勢,最年輕的群體從開始平均年齡35歲下降至目前的25歲,處於消費升級中的年輕群體更為重視品牌。

而根據調查發現,25~35歲這一批年輕的消費群體,大都處於事業上升期,也正是對奢侈品需求最旺盛的時期,因為對於這個階段的人群來說,奢侈品消費是他們躋身上流社會的標誌,衣櫥裡愛馬仕、香奈兒、蒂凡尼越多,越能彰顯他們的消費能力和生活水平,這是一種消費心理的驅動。

另有部分媒體報道稱,目前中國者對奢侈品消費的狂熱,可與90時代日本經濟繁榮時期,國民瘋狂購買奢侈品的境況相匹敵。

據公開數據顯示,1995年日本奢侈品市場規模達到978億美元,佔據了全球72%的市場份額。最誇張的時候,日本的新貴階級幾乎買斷了歐洲美國所有門店裡的奢侈品,很多名牌產品剛上架就被銷售一空。

而根據麥肯錫今年5月發佈的《2017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6年有760萬戶中國家庭購買了奢侈品,超過了馬來西亞或荷蘭的家庭總數。其中,家庭年均奢侈品消費達7.1萬元人民幣,是法國或意大利家庭的兩倍。總體來看,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市場。

根據這個數據推算,如若中國經濟沒有出現大幅度衰弱,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未來還將持續增長,到2025年達到上萬億人民幣的貢獻值,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這一層面講,中國的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但是基於目前一手奢侈品市場強勁的勢頭,短時間內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

(二) 奢侈品牌擁抱中國電商

以往中國消費者想要購買奢侈品,只能到大型商場或者國外購買,但這些奢侈品牌在國內門店畢竟有限,而且價格也比國外的旗艦店要偏貴一些,所以對於消費能力較強的人尚可,但對於其它有消費需求,但消費水平有限的人群就難免令人望而卻步了。

因此,基於這一點很多有消費需求的“中產階級”大都通過國外代購,或者國外旅遊帶貨的方式購買,有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三分之二的奢侈品消費均發生在海外,可見中國人海外購的消費能力有多麼強大。

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這些奢侈品牌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今年以來,部分奢侈品牌為了彌補線下銷售的不足,拓展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應對來自輕奢和原創品牌的外部競爭,已開始放鬆對中國市場的警惕,與天貓、京東等知名大型電商平臺達成合作。

今年7月份,路易威登和古馳宣佈在中國推出電子商務服務;本月月初,西班牙品牌Loewe宣佈,將在阿里巴巴的天貓商城上舉辦標誌性“巴塞羅那”手提包的限時搶購,而且為了迎接即將到來中國情人節——七夕,馬德里的Loewe甚至設計了“Hearts”巴塞羅那手袋,價格為15,900元,專門針對中國的在線購物者。據悉,這是LVMH奢侈家族在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上首創。

在中國消費者佔世界奢侈品市場三分之一的基礎上,再有電商平臺的助力,無疑又為“剁手黨”們開闢了一條全新的“買買買”道路。根據全球諮詢公司畢馬威預測,到2020年,中國國內奢侈品消費的一半將於線上產生。

國外奢侈品牌對中國電商平臺要求的放鬆,顯然會繼續拉動一部分在出行上受限,或者說習慣於超前消費和互聯網消費的線上消費者。據此分析,未來奢侈品線上銷售會成為奢侈品消費市場新的增長力,而對於中國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來說,或將是新的機會。

(三)假貨成風,鑑定成謎

中國二手奢侈品交易市場能否形成規模和體系,關鍵還是在於消費者對這個市場的信任度。

依照中國目前電商市場的發展狀況,且不說二手奢侈品線上交易,就連一般的海外商品交易都備受消費者質疑,更別說奢侈品消費市場了。

當然,這主要還是中國電商平臺“自己給自己挖坑”的結果。目前大部分電商平臺,包括淘寶、京東、考拉、小紅書等,無論是專門做海外購還是數一數二的電商平臺,無一例外沒有不售假的,當然這並非平臺一方的過錯。

一方面,目前中國的電商監管體制仍不健全,政府部門對於造假售假行為的懲戒力度,相比國外還不夠嚴厲;另一方面,一些商家既想在價格上獲得競爭優勢,又不願意耗費太多的人力、財力在海外採購上,因此就半真半假的摻著賣,或者直接造假售賣,而且造假手段千奇百怪,令人防不勝防。

雖然之前中國市場已有像“閒魚”、“轉轉”等口碑較好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並有部分消費者在上面銷售二手奢侈品,但同樣也是由於缺乏監管、且二手交易市場混亂,導致假貨、虛假交易盛行。

據統計,2016年奢易拍鑑定學院共鑑定商品132376件,除了面向消費者的鑑定服務外,其中刑事偷盜商品3174件,海關扣押商品2147件,大型奢侈品電商平臺入庫抽檢7817件,其中鑑定為正品的51073件,正品率僅為38.5%。

因此,從這一層面講,二手奢侈品交易要想獲得發展空間,還得先從如何獲取消費者的信賴方面入手才是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