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是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一种精细工艺,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是镶嵌法,它源于商代铜器上的错红铜,通常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铸出或錾刻出凹槽,嵌入红铜丝、红铜片,锤打牢固,再打磨光滑,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凸显花纹,突出装饰效果。金银以其特殊美丽的光泽,代替了红铜,很快在战国时的铜器上兴盛。第二种是涂画法,即将金银放入水银内,加热制成“泥金”,将泥金在青铜器上涂出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也有的涂在事先铸好的凹槽之内;然后烘烤加温,使水银蒸发,金银图案纹饰就固定在青铜器表面了。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普遍用在铜器的纹样、文字装饰上。青铜本身的质地,再加上金光闪闪的黄金和银光熠熠的白银,使得器物显得异常华丽。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错金银制品,造型生动,形制复杂。

下面介绍的四件,是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这一时期错金银制品的代表性作品。

错金银青铜犀牛,通高22厘米,长55.5厘米。犀牛颈以下至尾部均装饰嵌错金银涡纹,犀牛呈半蹲状,四肢弯曲且着地有力,昂首远视,双目圆睁,犀角竖立,长尾略下垂。犀背正中一柱,为灌注酒的饰件,两边饰兽面纹。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错金银青铜龙风案座,通高36.2厘米,长47.5厘米,案框为正方形框边上满饰嵌错如云头的纹饰,外侧为错银纹饰,内侧为错金纹饰。案座由四龙四风纠结而成,正方形的案框上分别焊接四条龙头,龙头承托案角。圆环底座呈半圆形状,由四只卧鹿承托。龙、风、鹿周身满饰嵌错金银纹饰。此器铸造工艺复杂,造型繁而不乱,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工艺美术品。错金银青铜虎噬鹿器座,通高21.9厘米,长51厘米。造型为一猛虎扑食幼鹿,虎口衔鹿身,柔弱的鹿回首作挣扎状。鹿、虎周身满饰密金银花纹。此器物表明,青铜线刻工艺的发展金银工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错银双翼铜神兽,高24厘米,长40厘米。神兽四肢弓曲,利爪外撑地平稳有力。前胸宽阔低沉,两肋生翼,臂部隆起,后尾斜挺,昂首向左作咆哮状,呈前进姿态。口、眼、耳、鼻、毛、羽均用银勾勒。全身以漫卷的云纹为主要纹饰,长翼上弓饰长羽纹,尾饰羽片和长毛纹,背部有鸟纹。此器物形象矫健有力,设计严谨,刻画细腻。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的使用成为普遍现象,白银开始被大量利用。不仅人体装饰件流行,就连马车、兵器上也装饰上了黄金。这一时期金银车饰剑柄、带钩大量出现。1977年,河北汉中山靖王墓出土了两件金龙首衡帽,为车衡两端的帽饰长9.8厘米,直径3厘米。龙头造型,龙首较长且直,龙目大睁,眼珠以银镶嵌,额头有一凸起的叶形饰。鼻上卷,鼻梁上有三道横纹,长嘴微启,利齿交错。耳为桃形,两角呈八字形附在头顶。颈部略束,带一圆形小孔和周弦纹。此件龙首衡帽轮廓清晰,线条洗练,在艺术造型上达到新的高度。

巧夺天工的金银器加工工艺——金银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