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合肥一25岁学生高考复读6年考上二本,执意要“七年抗战”考一本?

合肥生活通


我也是家长,个人觉得家里有这种情况需要检讨首先是家长。

无疑高考成功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但肯定不是唯一的方法,现在的情况是孩子连考6年成绩不理想,自己还是要再考一次,非要上一本。即使明年真考上了,他已经26岁,别的同学是18岁,四年后毕业是30岁。有点儿悲凉……


01.是父母先教给孩子“考上一本,一切ok”的想法,之后才有如此的执着

肯定是父母把考入一本就能翻身的思想传递给孩子的,再之后孩子坚信不移,以至于产生了执念——非要考上一本。
身为父母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现在的生活真的那么不堪吗?考不上大学(无论几本)那就是不成功,人生就完了吗?我看未必,很多学历不高的人过的也不错。父母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平安度过一生吗?啥学历不学历的,能有份工作,结婚生子,没病没灾到老就挺好。

年轻时不太理解父母这种期望,升级为父母之后我感觉越来越深。“做正常人,别出事”就是基本要求。


02.考试这事儿除了跟方法有关系,跟能力确实也是有关联的——以前80岁还没考上秀才的多半是能力不成

之前看过几本讲科举的书,清末还有人以考功名为终身志向,80岁了还要进考场,考不上不算完。
这里面有一点,我们还是需要承认的,无论是科举还是今天的高考某种程度上是能力测试,除学习方法、投入时间之外,如果成绩不高那多半是能力不行。
我并不是说能力不能提高,而是要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解决。6次参加高考仍然成绩不理想,那多半是对短板缺乏反思。

之前新闻还报道过70多岁大爷多次考研的事情,我也想问同样的问题:“难道您不应该检讨一下备考方法和能力吗?”


03.认知升级:每个人都在承担选择的后果

人生而自由,只要是自愿选择,选什么都成。如果这位同学就是要考上一本,明年不行就后年,家里也愿意支持,那继续考就成了。
只有一点要认清,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选择的后果。你选择反复考试,现在不找工作,那之后会出现的一系列情况的结局都要自己来担。
想清楚就成,别人无权干涉你的选择。
这是“张大志leo”的第494个长篇原创问答。

兼容并蓄交织感性理性,无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欢迎关注转发或者留言讨论,让我们用更全面的视角认识周围的世界。


张大志leo


执着有什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孩子有梦想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把自己的青春搭上去。为了考上一本学校,复习了七年,七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真的希望这个学生好好想一下,如果自己都复习了七年还没有考上一本大学,那是不是自己的能力确实难以达到,是不是可以考虑先去上大学,人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梦想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一本大学,应该还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那么七年时间上一个二本早已经毕业,可能因为本科的努力已经有机会继续上研究生都可以毕业了。但是这个孩子却还要执着于一本,把七年时间用在补习上。

青春的岁月多么可贵的,就算26岁考上了一本,四年之后30岁毕业,在自己而立之年才刚刚踏入社会,和身边已经工作多年的同龄人比较起来,社会实践上就差了很多,而现在很多好的工作机会对于年龄也有要求,即要求年龄还会要求有相对应的工作经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到时候心中肯定不只有惶恐吧。

我们常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了,一步走错,步步踩不上点,那么就会影响到很多事情,对于一个人的打击应该要比一个一本院校要大。

特别希望这个孩子警醒过来,大学只是一个途径,如果走不了一本,可以选择其他途径,最终能够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可以。


赵媛姐姐


成才必先成人。坚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或做到好,教育学历也许会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是关键的。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担当,那么成才的可能性,更小。

自强不应是自私的

这个小坤已经25岁了,法定的成人年龄是18岁,都成人7年了,结果依然去坚持复读。

如果他本人认真的复读,而且有家庭的支持,并且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麻烦,那么,这是支持的,毕竟大部分人对于这种认真是赞美的,有一种执着是好事。

但是,这个是有前提的,就是,你不要成为更多人的负担,给更多的人添麻烦。

而这个小坤就恰恰相反,他只顾着自己考一本,而面对家长的害怕和担忧以及劝阻,犹如耳旁风。从采访里,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小坤的行为已经给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他今年已经25了,及时考上一本,毕业也30了,然后工作,结婚,而父母渐渐老去,这种情况下,他给父母带来的压力将是远期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

小坤的做法,事实上就是一种十分自私的行为,以自强为口号来掩饰了自己的自私,看起来勤奋好学,看起来要努力考一本,然而这种自私的做法,是十分不合适的。

认识自己很关键

事实上,有句话尽管残忍,但是却更加真实,那就是小坤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一个人,复读了这么多年,还没考上一本,本身就说明问题了。曾经有人问我要不要复读,我说,如果你觉得你复读可以提高很大的空间(比如50分以上),那么你可以尝试复读,如果你仅仅觉得可以提升很小,那么还是算了,复读的压力,以及不稳定性,往往会让你的提升可能性大打折扣。

他复读这么多年,却依然如此,只能说明,他的实力就是这样子,而且随着时间持续,人的学习能力下降,他可能维持都是困难。

所以,这种行为,真的是十分不理性的。

坚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李雷博士


高考,是对一个人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的检验,当然根据你的偏科或者擅长,也是带有运气成分。

这位小伙,初中升高中时候就因为父母建议下,志愿填报错误,复读一年。高中期间,沉迷网络游戏,第一次和第二次直接本科线都未达上。结果开始了第三次复读,这次很令人开心考上了二本,但是小伙不满意,硬是考取一本才甘心,所以开启了第四年和第五年的复读之路,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次本科线都未达到,直至最后一次又考取二本,父母苦口婆心劝小伙放弃,毕竟压力太大了,后果很难想象。但是小伙说道:不考到一本分数我是不会上的。

多少父母望子成龙,孩子却不争气,这位小伙恰恰相反,父母不在意,自己确很是倔强,就是要考取一本。其实现在复读那么多年,考取一本意义已经不大。

你出来工作几年,经历几年人情世道,积攒几年工作经验,一本与二本起跑线也就拉近了。又或者在上大学期间,努力考研,也会比一本更加优秀。所以我们凡事不可钻牛角尖,要坦然面对,冷静分析其中的好坏。


合肥视觉


我觉得这也太一根筋了,和我当初一样,就像着魔一样。

我当初高考只考了个二本,离我心仪的学校差了70多分。一本正经的想复读,那时候英语有点差,语文有点发挥失误,补补英语还是有希望的。

然后家里人劝我不要复读,什么本来我就晚读一年书在复读一年你就比别人晚两年了、二本可以了好多人还上不了二本呢!、复读一年的压力太大什么的。都没有打动我复读的决心。

后面还是我爸,和我长谈了一次。现在的失败只是一时的,现在选择复读考入我心仪的学校,不如四年好好学,考研考入我心仪的学校。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心结,考研考进去着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是要卧薪尝胆四年,而且算起来我还可以节约一年时间。

随后,进入大学。和我想的还是不一样,寝室虽然有学霸但是都在图书馆,我们寝室游戏玩的巨嗨!又有了女朋友。半年就把考研放到脑后去了。

现在我并不后悔当初选择没有复读,有时候人真的是一根筋。我好多复读的同学,复读了一年,成绩还没有没复读考的好,所以啊!复读这样的事本来就是量力而行的,承受不住这个压力就别去复读了。


王大良先生


被邀请回答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更高兴。因为,我有一位高中师兄情况极其相似,每年都能考上二本,执着地复读8年考取了一本,我们的高中数学老师就是他当年的同班同学。

当年的我们,看待那位师兄像看待怪物一样,远远避之。既有年龄差距带来的沟通障碍,也有对其做法的不解。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执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坚持梦想何错之有。我们理解就说是对的,不理解就说是错的,这样做太主观,对人太不公平。每个人都有自己追逐梦想的权利,在此真心祝福追逐梦想的人们梦想成真。


航空漫谈


在孩子成长的教育问题上,首先我必须强调的是培养他的责任感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现在社会下的教育,逐渐倾向于右脑思维的培育,即情商,想象力,决策力。而不是一味强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了。成才先立德立品。

考一本学校重要吗

考一本学校当然重要,但是现在就业缺口如此之大,考一本学校又显得不重要,985,211才是最好看的就业通行证。考不上一本,那就请努力。努力还考不上一本,那就请放弃。即使是二本学校,那也是你的归属,而你更应该换个方向去考虑,如何在当下规划适合自己去走的人生道路。你的人生不止只有你一个角色,还有你的家人和很多你需要考虑的责任,舵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船上还有其他人。

学会反思

抗战7年奋斗清北,那我无话可说,即使你的价值观偏颇,但必须承认,清北确实难考。但你说用7年时间考个一本,我笑了,浪费的是家里的钱,流失的是自己的时间,丢掉的是你现有年龄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固执己见地追求失败多次的目的,却得不到成功,那确实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偏颇。否则这种死循环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总之,这种屡教不改,固执己见的人,他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一定是扭曲的,这种行为可能是有心理障碍的存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一味告诉他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功,而应该告诉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什么,如何做选择,做好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昭惜说


这是在是一个自私和不适合读书的人。

为什么说他自私呢?他已经岁了,和他同时毕业的人现在都已经研二了他却还在读高中,另外25岁本科早就毕业,已经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年纪了,他却还赖在学校读书,继续享受父母的恩惠,这实在是对父母不公平。家里人劝他不要去复读也有这个意思,就是想让他早点上完大学就业,家里人已经老了。


为什么说他不适合读书呢?复读6年,在难的题也会做了吧,只要一遍一遍的做下去,书早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可是还是只考了个二本。这就说明了他要么没有认真读书,要么,就不是读书的料。6年时间,你对教材和高考的动向比老师还熟,甚至你自己都可以猜题了,那么有针对性的学习,哪所大学你考不上?

看到一个复读8年上北大的人,无疑,这个人也是和那个人一样,总想着自己占便宜,却没有考虑到家庭的负担。25岁以后,人的学习能力早已经不在巅峰,许多知识也会遗忘,这个时候赶紧去大学吧,还有机会,以后去大学都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

另外,一本二本区别不大,除非是211,985,不然还真没有多大的区别。为什么要执意考个一本呢?


陈老二452


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学生已经有了很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家长及时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加以干预治疗。

本人就是老师,一般来讲如果当年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毅力的同学会选择复读一年,最多也就复读两年或三年,而且此类现象很少见。

而这位同学已经复读6年,也证明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能力,而执拗地要上一本已经有偏执的心理疾病。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做过相应的劝说,却并没有从心理上去追寻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

青春是短暂的,二本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如果有理想有追求,大可以继续在大学里努力,可以接着考硕士、博士,而不是沉迷于想象之中的一本有多么好。

建议家长及时请心理医生加以疏导开解,不要让学生继续执拗地沉迷于幻想之中。


一船小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