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游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96年的獅子座女生,熱愛旅行、攝影和寫作,目前已經走過國內大部分城市,足跡遍佈世界。願永遠做一個虔誠的記錄者,讀萬卷書,行攝萬里路。

海明威寫過一句很適合在朋友圈打卡秀定位的話,“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對我而言就是,假如你有幸在年輕時去過雲南,那麼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她的多元包容,她的古樸沉靜,她的熱情張揚,她的自由奔放,與你同在,永遠與你同在。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作為“一部手機遊雲南”全球體驗官,再次踏上了我的又一場雲南之旅。我和同伴們懷揣即將上線的“一部手機遊雲南”APP前往中緬邊境——芒市、瑞麗、騰衝三地,雲南充滿了靈氣,讓大家在旅行中釋放本性、去妄存真。

整個行程從芒市開始。

勐煥大金塔

這是瞭解南傳小乘佛教的一扇門,傳說釋迦牟尼佛生前轉世為金雞時曾生活於此地。塔的看守人充當臨時講解員,與他的交流中,我表示想看看舍利子,他雙手扶腦,說道:“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看到的,怎麼說呢,要去除貪嗔痴....然後就能看到了。”

邊陲小鎮的生活平淡寧靜,信佛的子民也一定是被佛庇佑的吧,看守人簡單的言語間滿是豁達與從容。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宗教藝術通通美得令人瞠目結舌

勐巴娜西珍奇園

“勐巴娜西”有神奇、美麗、富饒的意思。園裡無奇不有,從古樹名木、奇石、樹化石,到世界上罕見的樹化玉。我們換上傣族傳統服飾追孔雀,化身西遊記中的眾妖精。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每次在旅途中看見奇花異草或罕見植物,我都很想知道其名字、屬性以及相關簡介。曾有一次在呆看許久而無法得知其名的植物時,忿忿地說:“要是有個男朋友能隨口說出這些植物的名字,這些偏門的冷知識都懂,隨時向我科普大自然的種種,我就嫁給他。”朋友在一旁笑道:“不存在的,死心吧。”

然而,兩年後的今天,“一部手機遊雲南”App團隊打造的“識你所見”板塊,完美解決了這個“需要男朋友來科普冷門知識”的問題。勐巴娜西珍奇園中奇花異草繁多,只要打開“識花君”微信小程序,現場拍照或選取相冊存照,馬上就能識別出來,並附有詳細介紹。從學名別名屬性、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佈範圍到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滿足好奇寶寶你想知道的一切。講真,這比縹緲的男朋友靠譜一萬倍。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比如我拍的不知名植物,用“識花君”識別,刷地一下就出來了。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瑞麗。

瑞麗市西南約 11 公里是“一寨兩國”的邊境地區,有個小寨叫銀井,中緬邊境 71 號界碑矗立寨中,國界線從該寨中央蜿蜒劃過,寨中的國境線以竹棚、村道、水溝、土埂為界。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在寨子裡參觀時,我又“走丟”了。一向愛閒逛的我,途中被某個點吸引住就走不動道兒,非得看個夠才肯離開,小夥伴們經常一扭頭就發現人不見了。這種時候,打開“一部手機遊雲南”App,點開景區語音導覽功能,邊走邊聽,隨時掉隊,瞎逛盡興,還能找當地人嘮嘮家常。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語音導覽頁面截圖

語音導覽的聲音很好聽,溫柔地告訴我,這個寨子是我國邊境——銀井,緊挨緬甸的寨子是芒秀。中國的牛跑到緬甸去喝水,緬甸的雞跑來中國生蛋,寨子裡的老百姓雖是不同國籍,卻說同樣的語言,有同樣的風俗,同走一條路,共飲一井水,同趕一場集,不分你我。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傣家姑娘水靈靈,好地方的人都有好心腸和清澈笑容

第三天,旅途行進至多元文化碰撞的集成地——騰衝。

禮失求諸野,善在黎明, 騰衝是少有的漢文化保存完好之地,這樣一個天高地闊、鍾靈毓秀的好地方,民間有著豐厚的人文積澱。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在騰衝非物質文化體驗館,著名籃球評論員蘇群老師和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做了一場現場直播,大家一起了解油紙傘的傳承現狀、製作工藝,還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皮影戲。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皮影即是以韌性極強的牛皮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好玩的是在傳承人的指點下,我們體驗了親手製作油紙傘、製作皮影以及即興皮影表演。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雷響茶

在火塘旁坐著的三位傈僳族歌手,僅憑嗓音,手鼓和搖鈴就唱出了動人的天籟, 唱罷不斷敬茶,伴著民歌喝下肚的封家“雷響茶”,當屬一流,其茶湯色澤紅鬱清透,茶味微苦卻飽含焦香,口齒留甘。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雷響茶”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飲品,首先將茶葉放入砂罐內和糯米一起烤制一段時間,邊烤邊翻鬥,使其受熱均勻,溫度越高,翻抖越快,目的就是要烤透而茶葉不至焦糊。再用煮得滾燙的清泉水倒入陶罐中,這時陶罐中熱水沸騰發出陣陣聲音如同春雷乍響,故名“雷響茶”。茶內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從前馬幫長期行走在外就是帶這種茶。

喝完了好茶,該配當地名小吃咯。

松花糕

我們再次臨時學藝,跟隨《舌尖上的中國》松花糕的傳人,體驗製作並品嚐松花糕。這是所有騰衝人記憶中“祖母的味道”,原材料取自松花粉,松花粉很難收集,花期較短,前後不過十多天,花苞的成熟期也各不相同,若是沒掌握好採摘的時機,不是松花還沒成熟,就是花粉已被山風吹散。相比之下,松花糕的製作工藝就十分簡單了。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雲南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吸引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旅遊愛好者前往參觀和探索,但曾經的旅遊產品開發只是低層次觀光型旅遊產品,體驗性嚴重不足,難以滿足遊客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寫到這裡,我要引入一個概念——體驗經濟。“通常企業只有三種經濟提供物:產品、商品或服務。體驗是新經濟時代的企業應該擁有的第四種提供物。體驗是使個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

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 1999 年提出人們正邁向體驗經濟時代,體驗經濟將取代服務經濟,是滿足人們各種體驗的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其可創造出一系列使消費者值得參與、值得回憶的活動。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當下人們的需求層次在不斷提高,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買而買,他們渴望從這些商品和服務中獲得體驗,這種體驗可以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情、一種記憶。

把“體驗經濟”這一概念代入雲南旅遊產業中,前來雲南旅行的遊客即是消費者,旅遊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上升,主動參與觀念增強,追求獨特體驗和經歷。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旅遊,除了“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我還想知道這個花是什麼花,這個馬是哪兒來的,能不能聞一下花,能不能騎一下馬。

一部手機遊雲南”體驗官遊記 陳若昕:雲南就是我的巴黎!

也就是說,面對旅遊者消費需求的多樣化,雲南省旅遊產品開發要滿足旅遊者由 “觀光旅遊”到“體驗旅遊”的旅遊方式轉變,首要關注的就是遊客的體驗心理需求。無論是在勐煥大金塔按當地習俗繞塔三圈祈福,身著傣族傳統服飾與孔雀一同散步,還是在中緬兩國間來回盪鞦韆,對我們十位體驗官而言,旅行(消費過程)結束後,體驗不會隨之消失,而是長久地存在於心中,快樂而難忘。

也許在互聯網+全域旅遊的新概念下,當地旅遊資源化成旅遊產品過程中,政府和開發者能設計出更多易操作、易參與、易欣賞的旅遊體驗項目,重視增強遊客與當地人、與風俗文化、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互動。因此,強烈建議“一部手機遊雲南”App 開闢出一個新版塊,專門陳列和介紹旅遊所在地的特色體驗項目,帶給 App 用戶更極致的旅行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