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谚语是古人多年积累留下来的生活经验,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这话小的时候也常老人说,所以还是适宜的。尤其是对于华北地区的黄河流域以北一代的农业来说,耕种小麦,就是在秋分的时候。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这种话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子。其中:

一、“白露”节气,通常是9月7-9日交节;

二、“秋分”节气,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节;

三、“寒露”节气,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节。

而“白露”和“寒露”,则是在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意思是在“白露”节气的那个时候种小麦太早,而到了“寒露”节气的那个时候,播种小麦又太晚了,而只有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播种小麦,才是正好的时候。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1、“白露”(9月7-9日)

所谓“白露”,这个节气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在这个时节,夏季热风逐步被秋季的凉风所代替,所以气温会明显下降,也就到了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候。俗话里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就是指的这时。所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不过,白露时节,天气乍凉还热,白天夜里的温差会很大,所以还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而在提醒人们晚上注意防感冒。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2、“秋分”(9月22-24)

所谓“秋分”顾名思义,就是秋天的一半。在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在“秋分”这天,表明秋天日子正好过了一半的时光。而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这个时候开始南下的冷空气,会不断地与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从而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所以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那么,由于秋分时节有着降温快的特点,也使得农业出现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特征。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尤其是在华北地区,秋分正播种冬小的麦好时节,所在农谚还有:“适时种麦年年收,过早过迟有闪失”的说法。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3、 “寒露”(10月8-9日)

所谓“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也就是寒气要到来的意思。它的前一个是“秋分”、后一个是“霜降”。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就是说这个节气的气温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接下来的节气就是“霜降”了,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了。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寒露”时节,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这个时节,传统农业上是季节的分水岭。因为这一时期作物,最怕“寒露风”的到来。因为“寒露风”是这个时节所刮的一种低温、干燥而风劲较强的冷空气,对一些晚熟的庄稼来说,危害很大,常常会降低结实率,导致减产。所以农谚还有:“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的说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以中原带为核心的,所以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也主要作用于华北地区的黄河下游一带,而不包括这个范围以外的其他地区。那么,就这一代来说,其中的某些合理论断,在今天也依然有它的价值。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啥意思?3个节气适于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