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號:不僅僅是平台,更是一種思維

很多公眾號運營者,或者說他們背後的領導們,喜歡把公眾號當做一個平臺來使用,認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進行他們夢寐以求的營銷、傳播、推廣等行為。但是隨之而來的往往都是效果不好而成為死號,或者效果太高而被封號,究其核心,是因為他們對公眾號的錯誤認知。

公眾號,不僅僅是平臺,更是一種思維。

公眾號:不僅僅是平臺,更是一種思維

公眾號誕生之初,是伴隨著微信之父張小龍的微信四大原則而成長起來的。在四大原則中,最最最核心的一條就是:以用戶的價值為核心。張小龍曾經說過: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想,這個事情是不是從用戶價值本身出發考慮額,我們要讓用戶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級。而也正是這樣的理念,讓微信可以一路發展至今,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當之無愧的霸主!

公眾號運營者,大都數都喜歡把公眾號當做一個營銷平臺,或者說是公司領導想讓公眾號成為營銷平臺,一篇文章10W+且吸粉過萬,然後美滋滋的賣公司的產品。

恕我直言,這種方法能成功算我輸。

目前公眾號頭部TOP10級別的大號,沒有一個是營銷號,清一色都是打造優質內容的公眾號,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優質內容是黏住用戶的最簡單直接且有效地手段。用戶的價值,就體現在優質內容中,我相信沒有一個用戶願意關注一個一天到晚傳播營銷信息的公眾號,正如張小龍所說的那樣:用戶不喜歡騷擾,就不要騷擾用戶。

而凡是能夠騷擾到用戶的行為,基本上也都被微信打壓了。比如知識付費+粉絲裂變的模式,比如三級分銷,比如誘導分享/關注等等,凡是可能騷擾到用戶的行為,統統被封殺,但巧合的是,這些行為也都是企業營銷最想要的行為。

公眾號是在阻礙企業營銷麼?並不是,公眾號給予你一個平臺,是讓你滿足用戶需求,實現用戶價值,打造企業品牌的,而不是給你營銷賣貨的,懂?

張小龍曾經說過:微信是系統思維,就是要讓系統在規則下運轉,避免人為的干預。公眾號真正想要實現的,是連接。連接用戶,連接企業,連接一切可以連接的事物,而想要實現連接的終極目標——打造一個以連接為核心的平臺,必須要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規則體系,同時需要一個強大的技術保障,這兩點,微信都做到了,而這兩點,很多運營者也都忽略了。所以也就出現了,一旦被封號就怪微信官方,卻從來不考慮是不是自己違反了平臺的規則。

想要做好公眾號,技戰術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公眾號好壞的更多的是思維。在公眾號這個大的生態環境下,用戶是核心,是關鍵點,是消費中心,任何產品或者服務,都是建立在用戶社交屬性基礎之上的。運營者需要做的,是打造一個可以滿足用戶價值的平臺,因為社交屬性的存在,當一個用戶價值得到滿足之後,他會通過他的社交圈子,以他為核心,傳播他所獲得的價值,從而實現網狀傳播,進而來推動產品或者服務。

這才是微信生態下的商業模式,這一點與傳播營銷模式差距甚遠,如果依舊拿著以前的思維來做現在的公眾號,想成功,可以說是難度極大了。

1、內容傳播

你可以在公眾號上輸出任何形式任何體裁的內容,尤其是小程序的誕生,現在你都可以輸出一些程序級別的內容或者小遊戲等等了,可謂是極大的幫助你為用戶創造優質內容了。

2、場景體驗

這種場景,包括了產品的展現場景、支付場景、售後場景等等,串聯整個商業過程的場景。公眾號的微信支付功能,可以讓用戶在支付上更加的便捷,而且用戶可以和公眾號實時溝通,真正體驗到了售後的場景。

3、創造連接

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終端用戶的連接。公眾號,給予了企業和用戶一對一連接的平臺,省掉了中間環節,企業可以直接參與到用戶的討論和交流之中,從而根據用戶的想法,對已有的產品或者服務進行改進,從而適應用戶的思維。

......

公眾號還有更多的功能,但是這些功能都是建立在用戶體驗價值的基礎之上的,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即便是用戶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也可以給與用戶一直有創造力、有價值的體驗感,從而激發用戶對於價值的追求。移動互聯網,從來不是靠破而後立來改造世界,而是依靠全新的思維模式,來重構這個世界。

公眾號,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公眾號,不僅僅是一個平臺,更是一種全新的用戶體驗場景。

公眾號,不僅僅是一個渠道,更是一種全新的用戶交流體驗。

公眾號,不僅僅是公眾號,更是移動互聯網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