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楓橋經驗|石嘴山市「專業+行業+X」調解模式 在多元化解中實現矛盾不上交

践行枫桥经验|石嘴山市“专业+行业+X”调解模式 在多元化解中实现矛盾不上交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践行枫桥经验|石嘴山市“专业+行业+X”调解模式 在多元化解中实现矛盾不上交

專刊十九

為了破解矛盾糾紛跨度大、週期長、化解難、疑難複雜的瓶頸,石嘴山市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專業+行業+X”矛盾化解工作新模式,通過培育專業調解隊伍、發展行業調解組織、聯動多方力量參與,構築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形成全方位“大調解”工作格局,實現矛盾不上交。

調解隊伍專業化。一是開展金牌爭創活動。強化專業調解隊伍建設,印發了《全市開展爭創“金牌調解室”、爭當“金牌調解員”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在全市打造22個個人調解工作室的基礎上,著力培育“金牌調解室”和“金牌調解員”,打造調解功底紮實、群眾信賴、口碑好、威望高、調解技巧精湛的“金牌調解員”和調解組織健全、規範化程度高、隊伍結構合理、化解疑難複雜重特大矛盾糾紛成效顯著的“金牌調解室”,擴大典型示範的引領效應,有效化解重大疑難、跨區域、跨部門矛盾糾紛,發揮“金牌調解室”和“金牌調解員”和諧建設的橋頭堡、社會穩定的排頭兵作用。二是建立人民調解專家庫。市、縣區兩級均成立了人民調解員專家庫,目前有專家75名。整合內部資源,邀請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家、學者參與人民調解工作並提供專業化諮詢建議和化解技巧,將“兩代表一委員”和“五老人員”納入調解隊伍,形成工作合力,破解信訪化解難題。

三是開展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工作。積極引導律師參與信訪事項調解工作。在全市各級信訪部門全部建立律師值班制度,派駐律師參與化解矛盾,將村(居)法律顧問引入人民調解參與信訪矛盾化解試點工作中,發揮律師專業優勢,目前全市313個村(居)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

行業調解廣覆蓋。一是突出社會化行業性調解。積極推動人民調解在訴前、房產、消費、交通、醫療、勞動爭議、物業管理、拘留、煤炭集中安置、婚姻家庭、律師事務所等15個領域建立50個最有代表性、人民群眾需求最集中的行業性調解委員會,既在區域分佈上廣泛覆蓋,又在矛盾多發領域精準出擊,實現“專業組織幹專業事”,精準化解特定領域、特定行業的矛盾糾紛。二是突出法律行業權威性調解。完善人民調解與公安、檢察院、法院的對接機制,在司法所成立“三官一員”調解工作室,把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進行延伸。積極引入“法官、檢察官、警官”參與信訪事項調解工作。由法官、檢察官、警官等法律專業人員在調解室輪流值班,通過預約辦理、實地協調和集中調處等形式,零距離解決信訪糾紛的調處化解。

“X”方力量齊整合。一是開展“五無”創建活動。在全市開展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創建“五無”(無進京非正常上訪、無進京越級上訪、無20人以上到自治區、市、縣黨委、政府集體上訪、無初信初訪轉為信訪積案、無因信訪問題引發的極端惡性事件或群體性事件”)鄉鎮(街道)、部門、無上訪村(社區)活動,堅持綜合施策化解積案,堅持及時就地解決問題,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就地解決,切實將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初始。同時,將“五無”創建工作列入年度信訪工作責任目標管理考核和依法治市目標考核之中,通過創建活動,激發了各方力量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以來全市進京到非接待場所上訪24人,同比去年50人減少52%。二是對接機制多元化。提升人民調解服務的主動性,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機制建設,推進訪調對接、援調對接、訴調對接、公調對接等工作,提升調解實效。完善“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市、縣(區)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綜治辦等X方力量聯合調解的化解機制,構築矛盾多元化解模式,做到哪裡有糾紛,哪裡就有調解組織,哪裡就有人民調解員,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在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中,石嘴山市創新“專業+行業+X”矛盾化解工作新模式,切實做好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截止目前,“大調解”專項活動共排摸了1771次,預防了670件糾紛,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817件,已化解2711件,防止群體性上訪19件,涉及975人;共辦理信訪部門委託移交案件293件,已化解229件,64件正在化解當中,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供稿:市司法局基層科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践行枫桥经验|石嘴山市“专业+行业+X”调解模式 在多元化解中实现矛盾不上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