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平时该如何预防?

中老年保健杂志


血脂异常分为哪些情况?

血脂异常是个笼统的说法,具体需根据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干预。

第一种情况:所有指标都在绿色部分的范围内,表示血脂指标优秀。这说明您的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继续保持即可。

第二种情况:有任何一项指标落入黄色范畴,但又都没有进入红色范畴,则需要进行非药物治疗方式。这包括调整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限制酒精摄入、戒烟等。

第三种情况:如果有任何一项指标落入红色范畴,则属于中高危患者,需要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按照下文所列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若血脂指标升高(符合表1中的红色范畴),分以下情况按照以下原则用药。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

  • 易患人群:主食吃太多、摄入过多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反式脂肪、不爱运动、体重超标者、年龄超过50、吸烟者、有家族遗传者。


  • 主要危害: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 用药阈值:LDL-C≥4.14mmol/L。

  • 用药原则:首选他汀类药物。若对他汀类药物存在禁忌,则使用肠道胆固醇抑制剂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胆酸螯合剂、烟酸类。

(2)甘油三脂(TG)偏高

甘油三脂的危险性虽不如LDL-C和TC那么大,但也会影响心血管的健康,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急性胰腺炎。

  • 易患人群:

    爱吃油腻食物、爱吃主食、爱喝酒、肥胖、不爱运动者。

  • 主要危害:脂肪肝、胰腺炎、加速粥样硬化。

  • 用药阈值:TG≥2.26mmol/L。

  • 用药原则:若同时,LDL-C或TC也升高,首选他汀类药物;若同时,HDL-C偏低而LDL-C无明显升高,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

(3)HDL-C偏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能将血管中的垃圾带回肝脏处理。若HDL-C偏低,粥样硬化速度会加快。高密度脂蛋白是肝脏分泌的,有氧运动可促使它分泌。

  • 易患人群:不爱运动、营养不良、大量喝酒致肝脏损伤、有肝脏病变者、吸烟者。

  • 主要危害:高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大于60mg/dL)对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高密度脂蛋白(男性低于40 mg/dL,女性低于50 mg/dL)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 用药阈值:HDL-C≤1.04mmol/L

  • 用药原则:若同时LDL-C也偏低,选用烟酸类或贝特类药物。单纯HDL-C偏低,选用他汀类药物+烟酸或贝特类药物联用。


平时应该如何预防?

上述血脂异常多余饮食不健康、不爱运动有关。因此,想要预防血脂异常,需要做到:

  • 少吃主食,尽可能以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替代;

  • 少喝酒,酒会伤肝,且会摄入过多能力,逼迫葡萄糖以脂肪形式存储;

  • 少吃油腻食物,这会直接减少甘油三脂的量;

  • 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食物中的胆固醇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少(20%),但如能减少饮食摄入的胆固醇量,则可将这部分影响去除;

  • 定期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这可以减肥,也会直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量;

  • 戒烟,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状态。




血脂异常这个概念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因为血脂的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这些指标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可以过高,也可以过低,都算异常,不过常见的血脂异常为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

出现这样的血脂异常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性的原因:有些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可以有极高的甘油三酯或胆固醇水平,这种遗传性的原因,没啥办法可以预防,只能靠吃药治疗。

2. 药物性原因:某些药物可导致血脂升高,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等,这类药物只能尽量避免,实在不能避免的时候,就注意监测血脂水平。

3.疾病性原因:有些疾病可以出现血脂升高,比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时候的预防措施也就是治疗原发疾病等。

4. 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比如如嗜酒、暴饮暴食、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等习惯都会引起肥胖和血脂升高,这时候的预防措施就是改变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了。


协和康复刘淑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被发现有高血脂症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里指的高血脂症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甘油三酯升高等多个指标。因为这些指标里面有的是升高,有的是降低的,所以现在更多的人称这种疾病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甘油三脂血症还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都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有些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成了很多人的话题。

为什么会发生血脂异常的情况?与其他许多疾病一样,都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脂异常的内在原因,大都是一些遗传因素;而外在原因与我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久坐的生活工作方式、缺乏体育锻炼、吃了太多含有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吃了太多预加工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吃了太多的高胆固醇食物等。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脂血症,如:

1、处于糖尿病前期或者已经罹患2型糖尿病的人群。人们发现高胆固醇血脂的患者大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而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2、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身体肥胖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腹部肥胖的人,更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人群,也很容易出现血脂异常的问题;

3、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疾病的人群。甲状腺功能低下,必然会造成能量代谢的障碍,也会引起血脂代谢的异常,约80%以上甲减的人都会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

4、患有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人群。在发生胆汁淤积性肝病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异常升高,引发血脂异常的情况;

5、患有肾病综合征的人群。肾脏是脂质代谢分解的重要场所,肾功能低下的人,脂质无法顺利代谢分解,也会引起血脂异常的情况。

6、吸烟和服用了某些药物,也会造成血脂代谢的紊乱,引起血脂的异常。

可见出现了高血脂症,一方面要积极接受降血脂的治疗,另一方面还要寻找造成血脂异常的各种原因,积极治疗可引起血脂异常的其他疾病。


药疗君


  血脂异常即高血脂症,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同时也是威胁糖尿病病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那么,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平时如何预防?

  哪些人容易血脂异常?

  1.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的人。

  2.爱吃肥肉、喜食动物内脏的人。动物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就高达2000毫克,比美国心脏学会建议的每天300毫克多了近7倍;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368毫克,也已经超过了每日推荐的摄取量。

  3.体重超重(24≤BMI<28)或肥胖(BMI≥28)的人。

  4.不爱运动的人。现在的办公室一族,出入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平日所有事务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好了,走路、运动似乎成了没必要的事。然而,对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来说,坚持运动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5.年龄比较大的人(男性≥45岁,女性≥55岁)。

  6.嗜酒的人,如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的人。因为饮酒过多容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酒精经过转化后,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所以,高脂血症病人最好戒酒。

  7.长期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太大的人。

  如何预防血脂异常的情况发生呢?

  一.合理饮食。

  1、饮食提倡清淡,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3、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类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饥饱适度。

  二.少喝酒、戒烟、控盐。

  三.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

  四.适当运动。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乒乓球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控制体重的增长。

  五.保持合理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如果您体重超重或肥胖,要循序渐进进行减肥(一个月减1-2公斤左右),可按每公斤体重每天20-25千卡的热量计算。

  六.定时进行血脂检查,专家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建议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都要进行血脂检查。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血脂异常的危害是可以引起人体的脂代谢紊乱,其最直接的损害是可以引起或加速全身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继发一系列心、脑及外周血管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等,因此血脂异常目前已经被视为最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引起血脂异常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发性血脂异常:主要指遗传性的血脂异常。

2. 继发性血脂异常:主要指有明确病因的血脂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 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嗜酒、偏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

4. 药源性原因:某些药物可导致血脂异常,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

5. 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会导致内分泌代谢失调致血脂异常。

哪些人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呢?血脂异常的易患人群主要包括:

① 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者;

② 体型肥胖者;

③ 35岁以上长期食用高脂、高糖饮食者;

④ 长期吸烟、酗酒者;

⑤ 久坐少动者;

⑥ 中老年人;

⑦ 绝经后妇女;

⑧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者;

⑨ 患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肝肾疾病者;

⑩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者。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果我们能尽早检出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并定期监测这些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应该是有效贯彻和实施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对血脂监测的建议是:20岁以上的成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而对于因ASCVD住院治疗的患者则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一般来说,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但这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故检测定血脂时,医生都会告诉患者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用“五张处方”防控血脂异常

良好的血脂水平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血脂异常的预防(一级预防)比血脂异常的治疗(二级预防)更为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永远是血脂异常治疗的最基础策略和措施。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生活方式干预有“五张处方”,从这几方面着手管理好自己,真正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处方一:合理膳食,严格控制高脂饮食

为预防血脂异常,我们建议高危人群日常饮食最好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提倡饮食清淡,严格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低盐饮食。有关专家将合理膳食归纳为“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成饱”。

血脂异常的患者忌吃的食物主要包括:高脂肪类食品;加工品如香肠等;香辛料如辣椒、咖啡、浓红茶等;盐渍食品如咸菜、酱菜等。

处方二:严格戒烟和限酒

烟草对人的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不仅可以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吸烟成瘾后很难戒烟,后患无穷。有研究报道成功戒烟后的人可显著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强烈建议吸烟者要尽快戒烟。

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很高,多喝不仅加重肥胖,而且饮酒过量还可使心功能减退,对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一定的损害。

处方三:减重,保持标准体重

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肥胖既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标志,中心型肥胖的人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而肥胖者一旦减至标准体重后,血脂紊乱即可明显改善,血脂也会很快恢复正常。粗略的理想体重(公斤)评估方法是用身高(厘米)减105。

处方四:加强运动,并注意适量合理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糖和胰岛素的代谢,还可以减重、降低血脂水平。①运动强度要适量,有研究表明,比较合适的运动强度应该是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0%左右,适宜的运动心率大约是170-年龄。②运动时间要合理,运动前应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运动后再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活动。每周运动锻炼至少要5天。③适宜的运动项目,步行、慢跑、游泳、爬山、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太极拳及骑自行车等。④运动锻炼要注意,不在清晨段锻炼,因为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有较重心血管病者不易做高强度的锻炼项目。

处方五:情绪稳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精神的乐观和愉悦对人体生理功能会起到积极的调节和稳定作用,有利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血脂异常的防控治疗中,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不过度紧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因为长期处于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之下,对于血脂异常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还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反复,必须予以关注。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高血脂高发人群为肥胖者、大量食用饱和脂肪酸食品者、体力运动缺乏者、吸烟者和大量饮酒者。所以,应该通过如上方面来进行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善。

1.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建议减少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动物肥肉,一般人群摄入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能量的10%,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每日烹调油应低于30克,优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植物油。

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低于300克,大致相当于一枚鸡蛋黄的胆固醇量。

2.控制体重。肥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应该通过增加身体运动,改善饮食结构来控制体重,每周建议运动5到7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运动强度。

3. 严格戒烟。吸烟能够有害于心血管系统健康,通过有效戒烟,能够帮助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4.限制饮酒。不建议没有饮酒习惯的人通过饮酒保健。少量饮酒虽然能够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但是同样能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

通过如上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的血脂水平能得到改善。如果有高脂血症,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必要时用药。


惠大夫在江湖


一些平时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不科学的人容易出现血脂异常。有的人平时喜欢吃大鱼大肉,吃的过于油腻,吃完后也不注意运动锻炼,尤其晚上经常出去胡吃海喝,整天好吃懒坐的人,就容易引起脂肪在体内的堆积,引起血脂升高!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再白天睡觉,晚上美美吃一顿,然后出去过夜生活,比如上网通宵玩游戏看电影,聊天,或者去KTV唱一个通宵,这样长期下去导致肝脏不能在晚上得到及时的休息,引起内分泌失调紊乱,就会导致人过于肥胖,血脂偏高。还有一部分人虽然生活及饮食习惯都很规律,但其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能力特别差,也会引起脂肪在体内过度堆积,引起血液里脂肪升高,导致血脂升高。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如果是由于不规律不科学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就需要养成规律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如要清淡饮食,按时吃饭,早睡早起,注意运动锻炼等!如果是由于肝脏代谢功能较差引起,就需要口服增强肝脏代谢功能的药物,以促进肝脏对体内脂肪的代谢!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高血脂是目前中老年人的的杀手之一,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万恶之源。

哪些人群易发高血脂?

一、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日常饮食不合理,营养过剩,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血脂增高,引起高脂血症。除了高脂血症,肥胖往往还会伴随其他疾病,如高血糖、高血压、脂肪肝等。因此,控制体重很有必要。

二、糖尿病人群

长期糖尿病,不但糖代谢发生异常,还会干扰脂代谢。久而久之,引起高脂血症。长期糖尿病人群大多合并有高脂血症。因此,调控血糖也是必须的。

三、抽烟人群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升高血脂,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冠心病、高血脂人群一定要戒烟!

四、高龄人群

对于60岁以上高龄人群,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下降,其中就包括脂代谢。

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罹患三高。即便有的老年人饮食清淡,比较健康,也可能会有三高疾病困扰。

五、长期素食者

长期素食,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饮食。脂类和蛋白质的减少,使得肝脏会代偿性增加脂肪的合成,同时又由于蛋白质比较缺乏,运送代谢脂肪的各种酶也会缺乏,导致长期素食者容易发生脂代谢异常,造成高血脂症。

如何预防高血脂?

一、合理饮食

饮食提倡清淡。低盐低脂低热量。但是不能过分素食,优质的蛋白质是必须要摄取的营养,可以多吃一些鸡鱼肉等低脂的肉类。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要限制摄取。

二、戒烟忌酒

烟酒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都损害。戒烟戒酒是必须的。

三、适量喝茶

尤其是绿茶、普洱茶等,茶叶中富含儿茶酚胺,可以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预防血管硬化,还有一定的降脂降胆固醇作用。此外,绞股蓝也是非常适用于三高人群饮用的音频。

四、适当运动

除了控制体重外,增加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日常生活中,适当增加运动,不但有利于增强体质,还可以消耗过剩的能量,非常有助于健康长寿。

五、正确烹调

除了饮食要结构合理之外,还要注意烹调方式,避免油炸,多采用蒸煮或者烤的烹调方式。

高血脂是万恶之源,可以升高血压,引起脂肪肝,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一系列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积极调控血脂。


鲁南制药用爱解冻




炊事班的炮兵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血脂异常包括高血脂和低血脂,低血脂一般与营养不良有关。高血脂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心脑血管病。下面就来说说容易发生高血脂的人有哪些特点:

1.高血脂家族史,高血脂有的是家族性的,有遗传史,这种高血脂成为家族性高血脂;

2.喜欢高脂饮食的人,尤其是喜欢吃肥肉和动物油;

3.肥胖的人,包括腹围超标;

4.不爱活动的人;

5.糖分或碳水化合物吃的特别多的人;

6.爱喝酒的人,酒精影响血脂代谢;

7.吸烟的人;

8.糖尿病人,代谢综合症的人;

9.使用激素类药物等。


以上讲了容易血脂高的人的类型,预防也是针对这些方面:

1.低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麦食物,少吃肥肉、动物油和精米白面;

2.不喝酒或严格限制饮酒量;

3.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

4.控制体重;

5.戒烟;

6.如果同时有糖尿病或其他代谢病,治疗这些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