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交了學生名單,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把名單交了出去,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八年抗戰中,西南聯大能夠團結發展,梅貽琦可謂功不可沒,提倡民主作風的梅貽琦喜歡說“吾從眾”。在處理很多具體的問題,梅貽琦非常注重調解三校的關係,比如解決老師的生活困難問題,工學院的清華老師組織了清華服務社,開展生產和勘查的業務,並且把賺來的收益補助給清華北大南開的困難師生,很多西南聯大的老師在回憶那段艱難歲月時,都對三校的合作精神大為讚美,鄭天挺先生曾說:西南聯大的八年時間裡,最值得珍貴的就是師生之間團結友愛的感情,不只是老師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也都是如此。

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交了學生名單,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梅貽琦認為老師的職責不在於教導學生讀書,教學生如何做學問,而在於教學生如何做人,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之下,西南聯大也誕生了很多令人稱道的學者,在抗戰的艱難時期,社會動盪不安,但是梅貽琦和西南聯大的教師們仍然堅持不懈,在危難時刻表現出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愛國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梅貽琦愛學生,保護學生是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籤之一,傅任敢先生在文章《值得我們學習》中曾這樣評價梅貽琦:做領袖的通常有兩種人,一種能夠讓人懾服,一種能夠讓悅服,梅校長毫無疑問是第二種,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讓人悅服,因為教育的出發點就是愛。梅校長的品性中就具有這一點,他愛國家,愛清華,愛學校,愛他的學生,因此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學校,他曾經把他的兒子親自送到戰場,他也曾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保護自己的學生……

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交了學生名單,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1935年,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東北,華北整個中國陷入一片恐慌中,當時清華的愛國學生髮出呼籲,華北已經無法再安置一張平靜的課桌了!清華學生開始自發組織各種抗日愛國運動,結果卻遭到了軍警的鎮壓。一次,軍警到清華校園抓學生,學生們同警察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場的老師們沒有任何主意,於是有人把目光投向了梅貽琦校長,意思是問我們該怎麼辦?平時很少說話的梅貽琦仍然沒有說話,直到國民黨向梅貽琦索要學生的名單,想要按照名單抓人時,梅貽琦終於開口說:你要名單,好,我這裡有一份,學生和老師都不理解梅貽琦的行為,不相信校長會出賣自己的學生,等到軍警開始按照名單抓人時,大家才發現軍警一個學生也沒有抓走,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梅貽琦只是把前一年的學生名單交給了軍警。

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交了學生名單,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實際上梅貽琦非常理解也非常同情學生們的愛國感情,他礙於校長的身份不能參與,但是他一直在極力保護著他的校園和學生,學生遊行回來後,梅貽琦總是派人開車把學生接回來,對於當局逮捕開除學生,他也總是想方設法的加以保護,或者通知可能要被逮捕的學生立即離開學校。一次,為了保護一個學生脫險,他甚至把那名學生藏在自己的汽車裡想要偷運出去,而同學們也非常理解和體諒梅校長的苦心,每次發生學生運動,學生們害怕影響到梅校長,總是會貼出擁護梅校長的大幅標語。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梅貽琦在西南聯大的使命也順利的完成了,最後三所學校師生先後北上返校,而清華更是在梅貽琦的帶領下第一個開學,並很快走上了正軌,迅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

他支持學生愛國,軍警來抓人他交了學生名單,之後學生更愛戴他了

可以說,抗戰烽火中的西南聯大之所以能夠傲然佇立,就是內部和外部共同努力的結果,外部取決於民主治校,學術自由的教育政策,而內在條件就是校長、老師,學生的全體努力,這一切都和梅貽琦不可分隔,在戰火頻頻,半壁淪陷的艱難環境中,梅貽琦保存了中國教育的元氣,用自己的精神力量鼓舞和帶動著學生們不斷前行,在中國現代史上最為艱難的風雨歲月中,西南聯大仍然能夠取得傲人的成就,正是中國現代教育歷史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