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符号步鑫生丨中国往事

改革符号步鑫生丨中国往事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1988年1月15日,步鑫生从电台广播里听到自己被免职的消息,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给他下的结论是:粗暴专横,讳疾忌医。

此后,每逢“8”的年份,媒体都不忘关心这位改革开发重要人物的近况。“我是逢‘8’必躲,不少记者找我,有点害怕。”

1998,人民日报称是步鑫生剪开了企业改革的帷幕。

2008,他获得了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步鑫生陈列馆建立。

今年,人们不能再去海盐拜访他了,2015年,81岁的步鑫生病故。告别仪式上,他的孙子准备的悼词引用了人民日报当年的比喻:“爷爷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改革的帷幕……”

作为中国最早被称为企业家的那批人之一,步鑫生的荣誉来自初时未经耕作的市场,也毁于允许那片市场开放的环境。

举着鞭子的资本家

步鑫生的家乡在海盐县澉浦镇附近的农村,海盐县位于浙江嘉兴,以观钱塘江潮水而小有名气,步后来还给一个观潮的亭子题字,“潮源”。

步鑫生生于1934年,9岁失怙,当时家中两个哥哥都在上海学裁缝。1956年,海盐衬衫厂前身,步家荣昌裁缝铺合作化,更名为武原缝纫合作社,步鑫生任主任。1981年,47岁的步鑫生当上了厂长,开始着手改变。

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先,当时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发了步鑫生,他在衬衫厂实施联产计酬制、超定额计件工资制。奖惩制度是“班组承包,超产有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做多少衬衫拿多少钱,做坏一件赔偿两件。那应该是中国第一个按件付酬的企业,后来浙江遍地开设的工厂里,工人们多做出一件合格产品,就多一份收入。

不仅是工人,行政人员也要求准时到岗,上报工作安排,做好工作记录,聊天、看报这些行为均不能出现在工作时间。

回顾步鑫生在海盐衬衫厂的破与立,这些决策今天看来似乎过于简单,连机场的书店都早不屑于卖这种低级的经管书籍了。

也许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些厂规砸了不少职工的铁饭碗。“我的工钱是国家发的,生病发工资是劳保,国家给的劳保,你凭什么扣呢?”国营厂里习惯了吃大锅饭的、长期装病休假的工人有类似诸多抱怨。步鑫生只说,工钱工钱,你不做工又凭什么拿钱,劳保劳保,劳动才有保,你不劳动我拿什么来保。

那时他为落实管理制度,编了不少顺口溜,教训起人来也丝毫不示弱。县里有领导托人给他带话:“劳保福利、固定工资都是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的,要改回去”。他直接表态:“什么改回去,工资发不出你来发?”

除了生产,步鑫生也懂得为市场投入。当时只有三个企业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打广告,日本三洋、中国牙膏、海盐厂飞燕牌衬衣

——这也是步的创新之举,他将衬衫厂从一家代工厂变成了有品牌的企业,拥有了定价的权利。

80年代初期,父母与青春期儿女们最大的分歧也许是裤脚的大小,保守的母亲看着儿子腿上的喇叭裤,开始真的担心孩子以后有可能坐牢。

但没有什么禁止得了年轻人追求新潮,尤其是1984年,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去山东视察时,身穿一袭长裙,搭配金色紧身外衣,并大方地说:“不仅青年人要打扮得漂亮,老年人也要打扮得年轻一些。要解放思想,大胆穿起美丽时装,不要用50年代的服装观点,来看待80年代的穿衣问题。”

海盐衬衫厂的衬衣颜色、图案、面料多种多样,步鑫生只要看到新花样就会立即让车间赶制。“双燕”女式衬衣在杭州、上海风靡后,走俏全国,接下来推出的“唐人”男式衬衣和“三毛”儿童衬衣也受到了市场欢迎。

扩产线,增产量,步鑫生接手以来,衬衫厂职工增加了10倍,利润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1982、1983年,年产衬衫均高于100万件,总产值达1028.58万元,利润58.8万元。

妻子抱怨,步鑫生每月的收入才67元,还因为得罪了不少人,让她整日担惊受怕。

时代捧杀

1983年11月16日,那天步鑫生正式成为了主角。

《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全厂推行了一套独特的经营管理方法,使这个小厂的产品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时任总书记批示:“对于那些对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讲,步鑫生的经验应当是一剂治病的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小人物的冒险游戏得到了领导的全国性鼓励。“甚至从解放以后我国报刊电台所发表的人物报道来看,步鑫生也算是继焦裕禄、雷锋之后的又一重点人物”。

但争议从未中断,步鑫生开除老部下及其妻子的事件,被《工人日报》报道为“无视工人阶级权益”的罪状。

时任总书记要求浙江省委调查。

1984春节前夕,浙江省委组织联合调查团对步鑫生进行调查,肯定了他的首创精神。时任总书记再次批示:抓住这个指引人们向上的活榜样,对干部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统一思想,推动经济建设和整党工作。

那之后,步鑫生再难以每天早晨在工厂门口笑脸迎接工人了。他在全国各地作报告,领域甚至涉及军事和文艺。

“我名气大,官员们要做政绩,肯定也是找上我。当时,县里一位主管局长要我上一套‘三万套规模’西装生产线,推辞过三次,最后一次考虑到他会抹不开面子,点头答应了,但被要求上‘6万套规模’”。多年后步鑫生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道出了当时失败开始的原因。

步鑫生无法拒绝的荣耀光环逼迫他做出毫无根据的决策,规划了市场根本无法消耗的西装产量,踏入自己并未进入的产品领域。

不到一年时间,海盐衬衫厂各项指标大幅下滑,投资600万元兴建的西装厂,生产线还没铺完,市场已饱和。生产流水线停产,下水道、厕所堵塞,生产萧条,海盐衬衫厂一片倒闭状。

1986年,步鑫生被调离海盐衬衫厂。1987年11月,海盐衬衫总厂的负债总额达到1014.46万元,亏损268.84万元,全厂的资产总额只有1007.03万元。

步鑫生被赞颂的理由很简单,倒下的过程甚至简单到荒谬。

“把资源留给年轻人”,生命的最后阶段,步鑫生拒绝挂球蛋白时这么说。那是2015年,年轻人听不到他这句话,他大概也不能得知,他省下的球蛋白,能留给哪个年轻人。

6月6日,步鑫生在海盐病逝,离开的前两天,他抽了最后一支烟,对照顾他生活的蒋女士说了句,“毫无味道。”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