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14個兒子分別是什麼結局?

領英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的第六子為李愔,生母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楊氏。

李愔最初被封為梁王,任襄州刺史,後改封蜀王,任益州都督,封邑為八百戶,後調任岐州刺史。

李愔血液中,遺傳了外祖父隋煬帝暴虐的基因,生性殘暴,多行不法,常常無故毆打地方官員,遊獵無度,屢遭太宗、高宗皇帝的責罰。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最疼愛兒子的皇帝之一,不論兒子如何頑劣,他都能容忍,長子李承乾逼宮謀反,也僅僅受到廢為庶人的懲罰。

皇六子李愔胡作非為,父親屢屢教導,卻不思悔改。

李愔就藩之前,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個性,所以直到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才獲得親王應該得到的食邑八百戶,比同期就藩的親王遲了整整三年,可見父親李世民是何等厭惡他。

李愔到了封國,毫無收斂之意,動不動把當地縣令狂毆一通,跑老百姓莊稼地裡縱馬肆意踐踏秧苗,弄得當地官員叫苦不迭,百姓怨聲載道。

蜀王李愔有個下屬叫楊道整,曾好言相勸,讓李愔收斂一些。李愔非但不聽,反而把楊道整從馬上拉下來,一頓拳打腳踢,打得楊道整鼻青臉腫,滿地找牙。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消息,氣得破口大罵:“就算是禽獸,你只要善加馴服調教,尚可聽命於人;就算是鐵石,精心打磨雕飾,也可製作成可用的器物,而你李愔,冷如鐵石,簡直禽獸不如!”

唐太宗下詔,削去蜀王食邑的一半封地,撤掉蜀王府一半的官員,貶蜀王李愔到虢州任刺史。

唐高宗在位的時候,李愔沒有了父親的訓誡,更加肆無忌憚。

御史大夫李乾祐彈劾李愔肆意妄為,唐高宗對這個叔叔十分不滿,對皇叔李元景等人發牢騷說:“蜀王遊獵無度,經常騷擾百姓,地方官員無辜被責罰。別人奉承他,他就會很開心,別人不聽他話,他就會發怒打人,這樣的人如何能治理好一方百姓?如今又被告到司法部門,我真為他感到羞恥!”

唐高宗對勸諫蜀王的楊整道進行了獎賞,任命為匡道府折衝都尉,貶蜀王李愔為黃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受李恪謀反案牽連,蜀王李愔被廢為庶人。

後來,唐高宗於心不忍,又改封庶人李愔為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李愔再度獲罪被貶,當年死於發配之地巴州。


漢周讀書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個兒子,即使在古代帝王中也算兒子比較多的。雖然有一箇中國曆史上最傑出帝王之一的父親,他們的整體命運卻實在算不上好,有涉及太子之爭喪命的,有被武則天所殺的,大多沒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下面挨個介紹下李世民的14個兒子。

廢太子恆山王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長孫皇后所生。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登基不久,就被封為皇太子。貞觀中後期,李世民的另一個兒子李泰受寵,李承乾唯恐被廢加上玄武門事變的先例,李承乾竟然策劃政變幹掉自己老爹。

玄武門事變的重要策劃人侯君集參與了李承乾的政變策劃,事情洩露後,侯君集等人被處死,李承乾被廢去太子之位,貶為庶人,流放黔州。貞觀十九年,李承乾在流放地去世,死於李世民之前。


(李承乾)

楚王李寬

李寬是李世民的第二子,母親地位很低甚至無記載只說後宮所生。李寬早早夭折,可能就活了五六歲,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就病死了。

吳王李恪

吳王李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所生,這位隋朝公主和李世民是表兄妹,可能在李淵起兵造反佔據長安後作為戰利品被納入李世民後宮。

李恪是李世民第三子,在庶子中比較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認為這個兒子英武類似自己。李承乾被廢后,重新立太子的時候曾經短暫考慮過李恪,但因母親身份尷尬和長孫無忌等人反對作罷。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的第四年,永徽四年(654年),長孫無忌在處理房遺愛謀反案中,把李恪誣陷牽扯進去,將李恪處死。

李恪可以算是涉及到太子之爭的犧牲品。

(李恪)

濮王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長孫皇后所生的嫡子。

李泰比較受李世民寵愛,貞觀中後期很有勢力,對太子李承乾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玄武門事變的先例,李世民不是太子的兒子有希望時肯定不會放棄。

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認為李泰是造成李承乾謀反的罪人,也覺得李泰性格不夠寬厚成為皇太子後李承乾、李治等競爭對手會死無葬身之地,就沒有立李泰為太子。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的第三年,李泰去世。

齊王李祐

李祐是李世民的第五子,母親是陰妃。

陰妃是隋朝長安守將陰世師的女兒。陰世師和李家有深仇大恨,李淵造反後,陰世師等人捕殺了沒來得及逃走的李淵庶子李智雲,併發掘了李家祖墳。李淵攻破長安後,陰世師被抄家滅族,陰世師的女兒自然被貶為奴婢。後來陰世師女兒作為奴婢被李世民寵幸, 被納入後宮。

李世民這個兒子非常不省心,在封地經常和下屬官員發生矛盾,最終鬧出了誅殺下屬首席官員長史權萬紀之事。貞觀十七年,李祐殺了長史權萬紀之後,在封地起兵叛亂。叛亂很快被平定,李祐被俘虜押往長安。李世民將李祐賜死,貶為庶人。

蜀王李愔

李愔是李世民第六子,和李恪一樣是隋朝公主楊妃所生。

李恪被處死時,李愔也被牽連,流放巴州,貶為庶人,後來改封為涪陵王。在哥哥李恪死後,雖然待遇不好,還繼續活了14年,算結局不錯了。乾封二年(667年),死於流放地巴州。

蔣王李惲

李惲是李世民第七子,王氏所生。李惲母親地位低微,連封號都無記載。

李惲此人很貪財,唐高宗李治很不喜歡這個哥哥。

674年,李惲出任箕州刺史時,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李惲謀反,高宗派人調查,李惲恐懼自殺。李治之後殺了誣告李惲的錄事參軍張君徹。

李惲被誣告後選擇自殺,說明對李治和武則天能公平對待自己很沒有信心。

越王李貞

越王李貞是李世民第八個兒子,燕妃所生。

越王李貞善騎射,涉文史,有吏幹,是宗室中難得的人才。武則天廢除唐中宗李顯皇位時,李貞聯合一批李家宗室起兵討伐武則天,很快兵敗被殺。

越王李貞是死於武則天之手的李世民兒子之一。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第九個兒子,武則天的老公,就不詳細介紹了。

紀王李慎

紀王李慎是李世民第十個兒子,為韋妃所生。

韋妃也是個傳奇人物,是二婚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第一任丈夫是隋朝大臣李子雄之子。李子雄參與了楊玄感之亂,被抄家滅族,韋妃可能在家族幫助下逃脫了輪為奴婢的命運,後來進入李世民後宮。長孫皇后死後,韋妃封號貴妃,是後宮之首。

李慎和李貞一樣,都是宗室中比較有賢名的人物。越王李貞起兵時,李慎不肯參與。李貞失敗後,李慎也被牽連下獄。之後被免除死刑,以61歲高齡以囚車流放嶺表。這種處置和直接殺了區別其實不大,果然李慎在流放途中就病死了,五個兒子也被殺掉。

紀王李慎實際也可以算死於武則天之手。

江王李囂

李囂是李世民第十一個兒子,燕妃所生,和越王李貞同母。

李囂幼年夭折,無事蹟。

代王李簡

李簡是李世民第十二個兒子,母親地位低微無記載。幼年就夭折,無事蹟。

趙王李福

李福是另一位楊妃所生,李世民的第十三個兒子。李福後來被過繼給早就被殺的李建成,成年後先後做過幾任都督。咸亨元年(670年)去世。

曹王李明

曹王李明是李世民第十四個兒子,母親是李元吉的老婆齊王妃楊氏。


唐高宗李治時代,李明被過繼給李元吉。

永崇元年(680年),李明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被降封零陵郡王,流放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則天授意下被都督謝佑逼迫自殺。

曹王李明同樣也死於武則天之手。


仁勇校尉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大部分結局都很慘。其中有3個夭折;有8個牽扯進謀反案中,或被貶為庶人或被流放,然後被殺、自殺;還有1個謀太子不成被打壓鬱鬱而終;只有2個算得上是善終(病死):唐高宗李治(56歲去世)和趙王李福(37歲去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和史書的刻意修飾讓後世忽略了其父李淵的謀略和格局,其實李淵很多地方比兒子都強,這裡不說別的,就說生育能力,李淵在53歲之後還有31個孩子出生,而李世民不到40歲就不再有孩子出生了,所以李世民只有14個兒子,女兒倒是不少,有21個,不過,帝王家雖然很看重子嗣,然而子嗣多了卻也不是好事,畢竟皇位只有一個。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弒兄,後又逼父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若干年後,他的兒子們又會如何呢?

先來說說三個夭折的:楚王李寬、江王李囂、代王李簡。

李寬是李世民的第二子,也是庶長子,生於619年,母親沒有記載,李寬出生的第二年,被過繼給了李淵第五子李智雲,當初李智雲在李淵起兵之時被隋軍所抓,被陰世師殺的時候才14歲,但李寬的命也不長,過了幾年就夭折了。

李囂是李世民的第十一子,為燕德妃所生,和越王李貞一母同胞。632年夭折;李簡為李世民的第十二子,母親沒有記載,631年夭折。

這三個都是很小就夭折了,還沒有體會到帝王家的無情,歷來,對這種無情體會最深的一般就是皇帝的嫡子,李世民有三個嫡子:嫡長子李承乾(第一子)、嫡次子李泰(第四子)、嫡三子李治(第九子)。三子為長孫皇后所生,無一例外的都得到了李世民的喜愛,但再喜愛,太子也只能有一位。

626年,李世民繼位後,年僅8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李承乾聰慧,仁孝,學習能力很強。李承乾20歲之前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儲君,然後20歲之後,他開始叛逆起來,而且他向來身體素質不好,又有了足疾,行事難免有些不合規矩,為此,李世民專門挑了十幾個素有聲望的老臣去東宮輔佐太子、糾正太子的錯誤。


只是這些大臣難免矯枉過正,更激起了太子的逆反心理,行事更加荒唐,還包養男寵,為此李世民很失望,但一直沒有廢太子的想法,只是李承乾先坐不住了,他很忌憚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泰。李泰聰敏絕倫,在文學、字畫、書法上的造詣頗深,是李世民最喜愛的兒子,沒有之一。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往往會僭越規制,按照慣例,成年後的李泰應該前往封地居住而不能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卻只給李泰封地而不讓他去上任,李泰得以一直住在京城,李世民甚至還想讓李泰住進武德殿,後被勸止,李泰在641年完成《括地誌》的編纂,一時間賞賜和規制比肩太子,甚至有些已經超過,這不僅給了李泰一種錯覺:他可以謀劃得到皇位,而且也招致了太子李承乾的忌憚,他害怕李世民會廢嫡立賢,於是想對李泰採取不利的行動,失敗後又想效仿李世民發動兵變逼宮,當然再次失敗了。

謀反是大罪,按律當斬,然而李世民卻不願意殺了兒子,最後將李承乾貶為庶人,流放黔州,不久,李承乾鬱鬱而終,消息傳來,李世民深感悲痛。

李承乾謀反失敗後,李泰趁機對李世民撒嬌說:“如果自己做了皇帝,百年後一定殺了兒子把皇位留給弟弟李治。”

但最終李世民還是沒有立李泰為太子,在李世民看來,倘若李泰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為了保全長孫皇后給他留下的三個兒子,他不得不選擇立純孝心善的李治為太子。

為此,李世民狠心將李泰從魏王降為東萊郡王,只是四年後依舊捨不得李泰,讓他做了濮王。李世民去世後,李治繼位,對李泰確實很優待,只是李泰最終還是鬱郁不得志,於652年去世,時年33歲。

李治繼位後政治還算清明,但到了660年,才33歲的李治就被家族遺傳病折磨,常常影響政務,於是他最信任的武則天開始代他處理政務,後來出現二聖臨朝的局面,武則天有了稱帝的野心,李治拖拖拉拉病了二十多年,於683年去世,算是得了善終。

另一個得了善終的是李世民的第十三子趙王李福,李福生於634年,母親是楊貴妃,李福受封趙王后就被過繼給了李建成,一生沒有什麼大起大落,670年去世,時年37歲。

剩下7個都和謀反案有牽連:吳王李恪、楚王李佑、蜀王李愔、郯王李惲、越王李貞、紀王李慎、曹王李明。

最先謀反的是李世民第五子楚王李佑,李佑是陰妃所生,而陰妃是陰世師之女,上文說過,李淵之子李智雲被隋朝陰世師所殺,後來李淵又把陰世師殺了,所以李世民和陰妃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李佑被封王后大部分時間只留在京城,和外祖家有聯繫,在舅舅的勸說下蓄養死士,去封地後又不思進取,多次被李世民斥責,父子失和,終於在643年,李佑舉兵謀反,不過月餘就被壓下,李佑被貶為庶人,賜死。不久之後就是李承乾謀反被發現。


吳王李恪則是被長孫無忌陷害,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母親為隋煬帝楊廣之女楊妃,李恪少年時期可能比較聰慧,但成年後卻很一般,在地方上執政多有疏漏,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但李治確實比較柔弱,有時候所作所為難免不被李世民認可,於是李世民對著長孫無忌說:

“公勸我立雉權,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吳王恪英果類我,我欲立之,何如?”

長孫無忌自然不會願意,而李世民也沒有說別的,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很多人以此認為李世民中意李恪為太子,其實不過是個玩笑話。從史書上根本看不出李恪有什麼才能,但到了653年,房遺愛謀反案發生,長孫無忌卻誣陷李恪參與其中,李恪被殺,其子遭流放。李恪的同母弟弟、李世民第六子李愔遭連坐,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659年,長孫無忌獲罪,李恪和李愔算是得到平反,但李愔卻並沒有被放回,而是繼續待在巴州,667年去世。

同樣被冤枉的還有李世民第七子郯王李惲,674年,50歲左右的李惲被張君徹誣告謀反,李治派人去調查,李惲聽說後很害怕,謀反這樣的事說不清道不明,一旦沾上很難活命,於是李惲選擇自殺。



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則是真的反了,683年,李治去世,李顯繼位兩個月不到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從此武則天攝政,大肆誅殺李唐王室,李貞等害怕遭到殺害,於是聯合反武,到了688年,諸王相約起兵反武,但真正起兵的只有越王李貞,很快就被鎮壓下來,李貞畏罪自殺。而和李貞齊名的李慎則受到牽連。李慎是李世民第十子,韋貴妃所生,素有才名,為官也有賢名,李貞起兵之時,曾約李慎一起,李慎並未答應,但李貞兵敗後,李慎也被下獄。本該處死,後被免除死罪,689年在流放途中去世。

曹王李明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兒子,為齊王李元吉之妃楊氏所生,擅長書法,後被過繼給李元吉,李明的前半生很平淡,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但他在680年和廢太子李賢交好,有謀反嫌疑,被貶為郡王,流放到黔州,兩年後被逼自殺。


蕭曉四姑娘


古人都講求多子多福,兒子多是件好事。可是在帝王家,兒子多就不見得是什麼好事了。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就是靠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著父親李淵退位才當上皇帝的。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報應吧,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基本上也都是不得好死,替他們的父皇還報應了。

唐太宗有十四個兒子,其中有十二個兒子都屬於慘死,只有兩個兒子算是善終。



善終者——兩人

九皇子——唐高宗李治(55歲,病死)

李治不用多說了,大唐皇帝的繼承人,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之一。別的皇帝怕老婆,比如隋文帝、明孝宗等,起碼皇權都還能抓在自己手上。李治倒好,被武則天拾掇的服服帖帖。武則天不僅管他的私事,比如不允許他去見別的女人,就連天下的大事也要替他管一管。最後李治病死了,當時的人還懷疑是不是被武則天給害死的。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十三皇子——趙王李福(36歲,病死)

李福是個幸運的人,躲過了當時所有的政治鬥爭。太子李承乾被廢掉時,李福只有六歲;唐高宗李治繼位時,李福只有十三歲。自己本身年紀小,再加之他的生母在唐太宗的妃嬪中並不突出。因而太宗一朝的廢立之爭,跟他沒什麼關係。

永徽三年,李福此時十五歲。當年爆發了一場導致多名宗室被殺的謀反案,李福因為年紀太小,沒有參加謀反的能力,躲過了一劫。這場謀反案中,唐太宗的第三子吳王李恪被殺,後面再細說。

武則天得勢後,她害的是她自己的兒子。因為她的兒子才有資格繼承皇帝,李福由於是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的弟弟,在武則天時代已經不具有皇位繼承權了,沒必要迫害,因而又逃過了一劫。

公元670年,趙王李福病死。十三年後,唐高宗也病死。此後武則天為了自己能當皇帝,開始了她的殘酷統治。李唐宗室反對武則天的鬥爭,是從高宗病死之後才開始的。此時李福已經死去十三年了。所以,李福是幸運的,他完美的躲過了所有的能劫難。這主要是因為生得晚,死得早,重要的劫一個都沒趕上。


被殺者——三人

三皇子——吳王李恪(34歲,被勒死)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唐太宗本來想立老三李恪為太子,但由於長孫無忌從中作梗,堅持要立老九李治,太宗最後只好作罷。不久後,唐太宗懷疑李治仁弱,便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李治為太子,李治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國家,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堅持抗爭,認為不可以。太宗說: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的吧!長孫無忌說:太子李治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呢?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在被長孫無忌一通忽悠後,太宗最後還是立了李治。但是從此以後,李恪跟長孫無忌算是記仇了。唐高宗繼位沒兩年,因高陽公主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從而引發了初唐時期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房遺愛為了活命,在長孫無忌的授意下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

根據李恪的墓誌記載,他是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的。他的四個兒子全部被流放嶺南。

五皇子——齊王李祐(生年不詳,死時應該不到三十歲,被賜死)

這個兒子是典型的不學無術之人,在封地內為非作歹,太宗派人調查他。欽差讓他回京城向朝廷說明情況,結果他就造反了。當得知朝廷派出了平叛大軍後還不當回事,照樣花天酒地的混日子,最後被活捉,押送到了京城。太宗以謀反罪將其貶為庶人,賜死於長安的太極宮內省。

十皇子——紀王李慎(61歲,流放中遇害

紀王李慎是太宗兒子中活的最長的一位,他的早年和十三皇子李福一樣,躲過了幾乎所有的政治事件。但是,李慎太能活了!唐高宗病死後,武則天大權獨攬,引起了李氏宗室的強烈不滿。垂拱三年,越王李貞偽造皇帝璽書,起兵欲推翻武則天。他將起兵的事情通報給了李慎,但李慎認為時機還不成熟,沒有答應參與起兵。

結果等李貞失敗後,李慎還是因此事而被牽連下獄。起先是被判死刑,但在臨被處死前又被赦免,改為發配嶺南。在流放途中去世,他的五個兒子也同時遇害。只有最小的一個兒子被赦免,後來在唐中宗復位後,繼承了李慎的爵位。



自殺者——三人

七皇子——蔣王李惲(生年不詳,據推測死時應該在五十歲左右,自殺身亡。)

李惲這個人一生沒有什麼亮點,既無大志也無野心,就是喜歡搞點手工活,熱衷於製造器用服玩。有人因此事上奏彈劾他,唐太宗認為這不算什麼罪過,沒有深究。唐高宗繼位後對他也還不錯,雖然沒有重用,但也沒有刻意的打壓。結果,李惲最後還是撲街了。當時有人誣告他謀反,高宗派使者去調查。這個事本來是說的清楚的,結果李惲被嚇得惶遽不堪,居然自殺了。唐高宗知道實情後,斬了誣告的人,並追贈了李惲。

八皇子——越王李貞(61歲,服毒自盡)

武則天廢掉唐中宗後,李貞認為武則天有取代李唐江山的意圖,便聯合韓王、魯王、霍王等宗室一起反對武則天。本來約好的一起出兵勤王,結果起兵當他大夥都慫了,只有李貞一個人傻不愣登的起兵了。武則天迅速調集大軍平叛,李貞兵敗,服毒自盡。其他原本跟李貞約定一起起兵的藩王雖然沒有起兵,但依然被武則天下令處死。包括前面提到的十皇子李慎。

十四皇子——曹王李明(生年不詳,死時大概不到五十歲)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的小兒子,一直深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關照。唐高宗暮年,李明因與李賢有合謀,遭到了武則天的猜忌。黔州都督謝祐希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逼迫李明自殺了。(李賢是唐高宗的兒子,原本的皇太子,但是被他生母武則天給廢了。)唐高宗在得知李明去世後,非常難過,但也沒有追究武則天的所作所為。



早年夭折者——三人

夭折的三人分別是:二皇子楚王李寬、十一皇子江王李囂、十二皇子代王李簡,三人都是早年夭折,沒有後代。

幽閉致死者:一人

四皇子——魏王李泰(32歲,死於幽閉所)

李泰是長孫皇后的兒子,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兒子,沒有之一!太宗不僅特別寵溺他,多次對他的逾制行為選擇包容。而且歲對李泰的兒子也格外的寵愛,各種照顧。唐太宗的騎這種寵愛給了李泰一種錯覺,他認為父皇肯定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因此,在太子李承乾被廢,老九李治被立為太子後,李泰跑去跟唐太宗說:父皇你先把皇位傳給我,等我去世後,我把我兒子殺了!我保證皇位一定會給九弟李治。這種喪心病狂的話怎麼能欺騙世人呢?於是李泰被唐太宗支出了長安。唐高宗繼位後,李泰病死在了幽閉之處。

貶為庶民遭放逐者——兩人。

皇長子——太子李承乾(26歲,抑鬱而死)

廢太子李承乾也是長孫皇后的兒子,原本是太宗兒子中最後前途的,生下來就註定是大唐江山的繼位人。可是後來老四李泰跟他爭寵,李承乾一怒之下要暗殺李泰。暗殺失敗後,李承乾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與人合謀,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學李世民當年殺兄逼父的做法。

結事情敗露,造反被鎮壓。唐太宗念在父子之情,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充軍流放了。而參與李承乾兵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等人則被處死。

六皇子——蜀王李愔(生年不詳,死時應該四十歲左右,流放而死。)

李愔是老三吳王李恪的親弟弟。一直就有點性格變態,經常無故毆打官員,以及幹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情,因而被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貶官作為懲罰。吳王李恪因與長孫無忌有仇,在永徽四年被害死。李愔是李恪的親弟弟,也遭到了連坐,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後,唐高宗念其舊情,改封李愔為涪陵王,但仍然將其流放。結果李愔就死在流放地。



最後做個總結。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若是按照死亡方式,可以分為六類。

善終:唐高宗李治、趙王李福;

被殺:吳王李恪、齊王李祐、紀王李慎;

自殺:蔣王李惲、越王李貞、曹王李明;

夭折:楚王李寬、江王李囂、代王李簡;

囚禁:魏王李泰;

流放: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愔。


Mer86


唐太宗李世民,總計有14個兒子,他們的生平與結局大多都不咋的。

一、太子李承乾(619―645)

李承乾是李世民長子,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剛登基就立了他為太子,當時的他只有八歲。史書上的說法,李承乾小時候還是蠻可愛又聰明的,長大後就慢慢長殘了,腿落下了殘疾,連品行都不怎麼端正。

貞觀十六年(642年),做太子做膩歪了的李承乾,勾結了一幫人打起了皇帝寶座的主意,最終還是沒有玩過他老子,廢為庶人,被髮配到了黔州充軍。貞觀十九年(645年)李承乾死在黔州,李世民為其廢朝,併為其舉行了葬禮。

二、楚王李寬

李世民二子,李寬的個人事蹟不詳,生卒年份不詳,生母不詳,曾經過繼給李世民的五弟李智雲,因為死得比較早,史書對他的記載也較為簡略。

三、吳王李恪(619-653)

李恪,是李世民三子,為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剛出生沒多久,李恪就被封了長沙郡王,到貞觀十一年(637年),已經是吳王。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世民曾徵詢過長孫無忌,自己想立李恪為太子。李恪因此為長孫無忌嫉恨。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謀反案中,長孫無忌故意將李恪牽扯進去,致使李恪在長安宮禁內被縊殺。直到神龍元年(705年),李恪才得以平反昭雪。

四、魏王李泰(620-652)

魏王李泰,李世民四子,長孫皇后所生,李世民對他極為寵愛,即使成年後,也不讓他去封地。李泰本人確實才華不錯,書畫上的造詣也不低,在他的身邊也籠絡了不少的人,李世民的過度溺愛也助長了他的不小的野心。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承乾謀反案後,李泰涉嫌陰謀奪嫡,為了這兩個兒子以後的相安無事,李世民在將李承乾廢黜的同時,也將李泰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到均州鄖鄉。永徽三年(652年)李泰因病在鄖鄉去世。

五、齊王李佑(?—643年)

齊王李佑,李世民第五子,陰妃所生,貞觀十年(636年),李佑改封齊王,因病在長安住了幾年後,直到貞觀十五年(641年)才去往齊州封地。

貞觀十七年(643年),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佑,因與權臣權萬紀的糾紛,在聽取身邊重臣建議後,竟然發動兵馬造起了反,沒過多久後,叛亂平定,李佑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六、蜀王李愔(?—667年)

李愔,李世民六子,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他的具體出生年月不詳,做過樑王、蜀王,他完全是不作不死的典型性代表。

李愔喜歡遊獵而不知道收斂,官員們多勸上幾句,他就要施展拳腳功夫,李世民在位時,他就是這個德行,因此還被削去過封邑,李治繼位後,他還是這副德行,獵照打,官員也照打,被人一告一個準,最終被貶為黃州刺史。永徽四年(653年),藉著“房遺愛謀反案”由頭,他受同母兄李恪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於乾封二年(667年)去世。

七、蔣王李惲(?―674年)

蔣王李惲,李世民第七子,妃王氏所生,李惲如同李世民的其他兒子一般,先是做了郯王,後又封了蔣王。

李惲其人比較喜歡器玩用物,一次搬家就用上了四百輛車,為此還被人告了一狀。李惲為人還膽小怕事,上元元年(674年),有人告他謀反,李世民派人前去調查,他就此認慫,在惶恐中自殺了。

八、越王李貞(627-688)

李貞,唐太宗第八子,生母為燕德妃,貞觀十年(636年)李貞被改封為越王。

李貞這個人還是比較崇尚武力的,他本人也是精通騎射,而且他還有著一定的行政能力,時人把他與紀王李慎並稱,然而他也剛愎自用的一面,還喜歡縱容部屬。垂拱四年(688年)李貞不滿武則天掌權而起兵,但沒有蹦躂多久就兵敗,他本人服毒自殺了帳。

九、唐高宗李治(628—683)

李治,李世民第九子,長孫皇后所生,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為了太子位置爭來爭去,頭破血流,沒想到,還是這為貌似懦弱的弟弟李治,在長孫無忌的扶持下,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相繼被廢后,李治就被冊立為了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成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時還是幹出了點成績,只是本人體質太差,致使武則天掌權,讓唐王朝又一次經歷波折。弘道元年(683年)李治駕崩,時年五十五歲。

十、紀王李慎(628-689)

李慎,李世民第十子,生母韋貴妃,貞觀十年(636年),李慎被改封為紀王,當時只有八歲。

李慎在地方上還是有些作為的,被百姓所擁戴,與越王李貞並稱為“紀、越”。李貞起兵前,也曾經聯絡過李慎,李慎認為時機不到,也就沒有答應,然而李慎還是因此受到牽連入獄。永昌元年(689年),李慎被流放嶺表,途中死在了蒲州。

十一、江殤王李囂(?-632年)

李囂(?-632年),李世民第十一子,生母燕德妃,出生年月不詳,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江王,第二年即去世,諡號殤。

十二、代王李簡(?—631年)

李簡,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詳,出生年月不詳,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代王,同年去世。

十三、趙王李福(634—670)

李福,李世民第十三子,生母楊妃(不是那個隋煬帝女兒楊妃),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咸亨元年(670年)去世,具體生平事蹟不多,史書也較少記載。

十四、曹王李明(?—682年)

李明(?—682年),李世民第十四子,生母楊氏是原先的李世民的弟弟齊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的反派之一)的妃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為曹王,唐高宗李治時期,被任命為梁州都督等職,他後來還被過繼給了李元吉為後。

李明在任上的作為不大,史書上說他,經常不遵循法度,不聽長史的勸告,手下的親信人員也多有不法。永崇元年(680年),李明因為是與先前的太子李賢有“勾搭”,被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武則天並不因此而放過了他,永淳元年(682年),在武則天的有意安排下,李明在都督謝佑逼迫下自殺。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從《新唐書》、《舊唐書》的記載來看,唐太宗一共十四個兒子。

其中,長孫皇后生育了太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楊妃生下了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陰妃生下了齊王李祐,王氏生下蔣王李惲,燕妃生下越王李貞和江王李囂,韋妃生下紀王李慎,楊妃生下趙王李福,另一位楊氏生下曹王李明。

另外還有兩個不知道母親姓氏的兒子,一個是楚王李寬,另一個是代王李簡。

這其中,李治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這裡就不細說。另外,李寬、李囂、李簡、李福等人死得很早。

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字高明,是唐太宗的嫡長子,八歲時被立為皇太子。

唐太宗對這個小小的皇太子異常寵愛,寄予厚望。但李承乾成年之後毛病越來越多,聲色冶遊,無所不好。

唐太宗為了調教好皇太子,傷透了腦筋,但收效不大。李承乾身邊有一個小伶人,容貌異常俊美,李承乾異常寵愛,大大超出了正常的尺度。唐太宗知道後,大怒,把伶人殺死。

李承乾極度傷心,懷疑自己的弟弟、魏王李泰做了手腳,就派封師進、張師政、紇幹承基三個刺客去謀殺李泰,沒有成功。此後,李承乾又和漢王李元昌、兵部尚書侯君集等人秘密商議,準備發動政變。

政變的圖謀暴露,最終,皇太子李承乾被廢為庶人,發往黔州安置。漢王李元昌被賜死,兵部尚書侯君集、駙馬都尉杜荷等人被處死。

貞觀十九年,庶人李承乾死在黔州。

魏王李泰:

李泰,字惠褒。李泰很有文才,曾經主持編寫一部《括地誌》。唐太宗對李泰另眼看待,各方面的待遇甚至超過了皇太子。

魏王李泰的名望高,人緣好,又很受父皇的賞識,讓他生出非分之想,也給皇太子李承乾很大的壓力,擔心自己被李泰取代。二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各自在大臣當中尋求朋黨。

太子李承乾出事之後,李泰也被處理。唐太宗要給後代留一個規矩:如果皇太子行為不端,其它的皇子想要取而代之,那麼兩人要一起被廢為庶人。

所以,李泰被奪去左武侯大將軍等職務,降封為順陽王,關進了將作監,以後又遷居到均州的鄖鄉縣。

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李泰死在鄖鄉,時年三十五歲,死因不詳。

吳王李恪:

李恪在兄弟當中排行第三,兼任安州都督。李恪的生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給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兩個兒子。

李恪擅長騎射之術,文武雙全,各方面很像自己的父親,在大臣與百姓中間名望很高。

李承乾被廢,排行第二的李寬又早死,唐太宗曾經考慮過排行第三的吳王李恪,遭到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唐太宗只好放棄李恪。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後,在處理房遺愛謀反案的時候,長孫無忌趁機把李恪歸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絕後患。所以李恪死得非常冤屈。

李恪的同胞弟弟李愔就很不成器,被封為蜀王,出任岐州刺史。李愔喜歡打獵,經常騷擾百姓,讓唐太宗很生氣,幾次將他貶官。李恪出事之後,李愔也被廢為庶人,徙封涪陵王,不久死去。

齊王李祐:

李祐,字贊,是唐太宗的五兒子,母親陰妃。早年被封為宜陽王,進為齊王,兼任齊州都督,貞觀十一年前往藩國就任。

李祐聽從舅舅陰弘智的勸說,秘密招募一些劍客與武士,要組建自己的私人武裝。唐太宗派權萬紀出任齊王府的長史,對齊王嚴格約束,又把齊王的幾個親信抓起來。

李祐殺死權萬紀等人,開始公開招兵買馬,修造兵甲,加固城防。唐太宗得到消息,親筆寫信給李祐說:“你從前是我的兒子,現在是國家的仇人!”

然後派兵征討齊王。齊王李祐和幾個親信被生擒,押送長安。唐太宗把李祐貶為庶人,賜死在內侍省。

蔣王李惲:

蔣王李惲擔任箕州刺史,在安州、梁州等地做過都督。李惲生活奢侈,收集大量的文玩器物,每換一個地方,運送他的玩物需要大量的車輛和民工。

上元年間,有人舉報李惲謀反。唐高宗派人前去核實,李惲嚇得自殺了。

越王李貞:

豫州刺史、越王李貞是唐太宗的兒子當中很出色的一個,善騎射,精通文史,有管理才幹。

唐高宗死後,武則天纂位,許多皇室宗親密謀起兵。垂拱四年,李貞的兒子李衝率先起兵,幾天之後就被部下殺死。

越王李貞響應兒子李衝,首先攻下上蔡,招募到七千人馬。武則天派出十萬大軍前往豫州。李貞閉門守城,最後服藥自盡,他們父子的首級被送到都城示眾。

紀王李慎:

李慎勤勉好學,擅長觀星占卜,做過貝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時,李慎並沒有參與,但武則天沒有放過他,用囚車送他去巴州,死於途中。

曹王李明:

李明的母親是巢王李元吉的妃子,被李世民奪來。李明做過都督、刺史等。後來受皇太子李賢牽連,降為零陵王,在黔州被地方官逼死。


於左


談起皇家事,先從後宮起,大多數是後宮爭寵、王子爭帝。唐太宗作為一代帝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開闢了前所未有的貞觀盛世,也為了中華民族留下了燦爛的文化。作為開明的君主,他同時也對自己的十四個兒子教育、安排做了詳細的規劃,但也最終還是由於權利燻心,沒有避免篡位、自相殘殺的局面。


唐太宗總共有十四個兒子,其結局各不相同,以下是其十四個兒子的結局:

1.李承乾

李承乾,唐太宗長子,字高明,為“太子”。由於刺殺老師,與漢王 、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 、 等人勾結,起兵逼宮,最終失敗。其結果在唐太宗的保全下被判充軍到黔州。


2.李寬

李寬,唐太宗第二子,被過繼給 第五子 承繼香火,早薨。

3.李恪

李恪(619- ),唐朝宗室,唐太宗第三子,是唐太宗與隋煬帝之女楊妃之子。由於進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 誣陷致死。 神龍元年( ),李恪平反昭雪,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升元三年(939年), 追諡李恪為 孝靜皇帝,廟號:定宗。



4.李泰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 第四子,母 ,封為魏王。由於喜歡書畫技藝,深得唐太宗喜愛。唐太宗為了讓幾個兒子共存,將其分配到均州之鄖鄉縣, 最後死於隕鄉。


5.李佑

李佑,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643年),母陰妃,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以"謀反罪"貶為庶人,賜死,葬以國公禮,國除。


6.李愔

李愔,唐太宗李世民第六子。是唐太宗與隋煬帝之女楊妃之子,封為“梁王”。因" “牽連到同母親兄吳王李恪,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咸亨初(670年),復其爵土,贈益州 ,陪葬昭陵,諡曰悼。


7.李惲

李惲,(?― 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唐高宗李治異母兄,母王氏 ,封為蔣王。公元674年,轉箕州刺史。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李惲謀反,高宗派使者調查,李惲惶遽自殺。唐高宗知道實情後,斬張君徹,追贈李惲司空、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8.李貞

李貞(627年-688年10月12日), 第八子,母 。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後封為漢王、原王、越王。 當政時,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

9.李治

李治( 7月21日- 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 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李承乾、李恪被廢后,唐太宗為避免皇子自相殘殺,由於李治性情較為和善,重親情,因此將其封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 )即位於長安 ,開創了有 的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 ,廟號高宗,諡號 。



10.李慎

李慎(628年-689年), 第十子,生母 。 貞觀五年(631年)進封 ,貞觀十年(636年)改封紀王,食邑八百戶。此後多次封秦州都督、襄州刺史, 即位後食邑加至一千戶。 垂拱四年(689年),越王 起兵推翻 政權,李慎受牽連下獄,後被流放領表,又說巴州,途中逝世。享年61歲。


11.李囂

李囂(?-632 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燕德妃所生。631 年,李囂封江王 ,公元632 年去世,諡號殤。無後嗣,封國江國廢除。

12.李簡

(?—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詳。李簡進封代王后逝世,無子女。

13.李福

李福(634年—670年),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生母楊貴妃。 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累加秦州都督、右衛大將軍、梁州都督等職。 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贈 司空、幷州都督,陪葬。


14.李明

李明, 第十四子,妃元氏,母親楊氏原是巢剌王 之妃。顯慶年間,授梁州都督,後歷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李元吉後。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 的授意下,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後來 哀悼弟弟,將黔州官僚全部免職。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

以上是唐太宗十四個兒子的最終結局,希望能夠解決大家疑惑。


內蒙古小寇


唐太宗的兒子裡面,其實就是三個嫡兒子的故事,跟李淵一樣。這都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表樹立了壞榜樣。就是隻要能力強,手段厲害,不是嫡長子,也是有機會的。

李世民的正宮長孫皇后,給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李承乾。這個大兒子,人也很聰明,也很尚武,平時也喜歡舞刀弄劍,順理成章成了太子。不過他有個缺點,就是有條腿瘸了。這就導致他,心裡面留下了敏感的心理,也就是總是想的太多。

老二魏王李泰,最像李世民,英俊瀟灑,剖有膽識。做事噶淨利潤。李世民特別喜歡這個兒子,賞賜總是比別人多,露臉的機會,都快追上了太子。這是李世民沒有反思他爹李淵犯的錯誤,又犯了個錯誤,他沒意識到,他這個區別對待,會害了兩個兒子。

太子李承乾整天擔驚受怕,擔心老二取代自己。老二仗著自己老爹的寵愛,野心膨脹,日夜想著玄武門之變重演。

最終,逼的李承乾,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愛將,也是李承乾的岳父,侯君集的協助下,陰謀發動軍事政變。結果還沒來得及下手,被人告發失敗。李承乾自殺,侯君集一家也完蛋了。

李泰以為太子之位,非自己莫屬,更加的囂張跋扈。結果因為犯錯也被李世民處罰,從此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而第三個嫡子,也就是李治,這個宅男,沒事就喜歡寫寫毛筆字,遊個泳,下下象棋,晚上玩玩女人打打手槍的病秧子,因與世無爭,沒有殺氣,最終被李世民選中。因為李治會善待兄弟,而李泰不會。

為了避免兄弟繼續殺來殺去,傳位給李治最合適了。

至於能不能治國,不重要。李治最大的優點,就是耳根子軟,性格柔弱,李世民已經安排好一大幫能臣將才,輔佐他即可,大唐一定會繼續向前發展。


三生有畫


唐太宗是一代雄主,文治武略都很了得,毛主席有著名的詩詞《沁園春﹒雪》中詩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其中的唐宗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世民在位23年,活了52歲,後宮嬪妃眾多,誕下了14個兒子。他的兒子的結局大部分都不太好。


其中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承乾、第四子李泰、第九子李治。前兩個皇子都是野心勃勃,覬覦皇位,李承乾謀反被廢,李泰爭奪皇位也被貶,李治性格比較軟弱,也沒有什麼野心,因為是嫡三子,在兩位性格張揚的哥哥接連出事後,他被封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李世民的第二個兒子叫李寬,後來過繼給了李智雲,也就是李世民的弟弟,但是英年早逝。


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恪,他出身也很顯赫,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他和李泰是李世民14個兒子中最優秀的二個兒子,他們兩個都是才華橫溢,很有賢能。後來被長孫無忌,也就是李治的親舅舅誣害其謀反而致死。



第五個兒子李佑因為謀反罪被賜死。


第六個兒子李愔,是李恪的同母同父弟弟,生母也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這是一個紈絝子弟的典型人物,吃喝玩樂,違法亂紀,隨意毆打官員。後來因為李恪的緣故也落難,流放到四川巴州那裡,最後也在那裡去世。


第七個兒子李惲,是個製造車輛的高手,動手能力一流,曾經自己造了400輛車。唐高宗時代,被人誣陷謀反,嚇得自殺了,後來平反。因為閒得無事,李惲生了一堆兒子,有16個之多。


第八個兒子李貞,在歷史上頗有名氣,被封為越王,用來紀念他的越王樓和滕王閣、黃鶴樓、四大名樓 岳陽樓並列"中國唐代四大名樓"。李貞還是個很有能力的皇子,有文學能力,也擅長騎射。這個兒子很有血性,武則天稱帝后,他聯合李氏宗族的很多諸侯王起兵反對武則天,失敗後自殺身亡,後來被懸首示眾。


第十個兒子李慎,後來被封為紀王,和李貞同名,都有治理能力,在襄州做官做得不錯,百姓為他立石頌德。李貞反對武則天,讓他一起參與,他沒有同意,不過因為和李貞關係好,武則天也沒有放過他,最後被貶,死在了去往四川巴州的路上。


第十一個兒子李囂和第十二個兒子李簡都死得很早,也沒有子嗣。


第十三個兒子李福過繼給了李世民的死去的哥哥李建成,李建成的兒子都被李世民殺光了,沒有子嗣後繼。他被封為趙王,後來也作了好多官,不過也沒有子嗣。


最小的兒子叫李明,生母是唐太宗弟弟李元吉過去的妃子,李元吉被李世民殺後,其後宮中女子也進入了唐太宗的後宮。原本他的日子很好過,做過虢州、蔡州、蘇州三州的刺史,可是他後來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攪合在一起,李賢謀反被廢,他也逃不掉干係,最後被貶到了黔州,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這一帶,不過武則天也不想讓他活下去,所以就授意當地官員逼他自殺了。


科壇春秋精選


一代雄主李世民有14個兒子,但他們大多未得善終。這14個兒子分別是:皇后長孫氏生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 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長子李承乾被立為皇太子,但後來因為不討唐太宗喜歡而擔心被廢,於是發動謀反,結果失敗,被流放至黔州,不久後就離世。

2子楚王李寬,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薨,無後,國除。

3子吳王李恪,最有能力也最有聲望,李承乾被俘廢后,唐太宗想立他為太子,卻被長孫無忌阻攔。李世民離世後,長孫無忌藉口“房遺愛謀反案”殺李恪,李恪就此冤死。

4子魏王李泰,善於工於心計,為了和李承乾爭奪太子之位而各樹朋黨,太子李承乾被流放後,李泰也被“幽閉”起來,後改封泰為順陽王,遷居均州的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進封濮王。高宗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三十有五死時35歲。

5子李祐,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也聽不進去,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祐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祐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國除。

6子李愔,他田獵無度,不避禾稼,深為百姓所怨,屢次為非作歹,太宗遂將他貶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愔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

7子李惲,喜於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誣告李惲謀反,惶懼自殺。

8子李貞,後來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9子李治,李承乾被廢后被立為太子,後來成為唐高宗。

10子李慎,越王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還是被武則天所殺。

11子李囂,貞觀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諡曰殤。

12子李簡,貞觀五年封代王,其年薨,無後,國除。

13子李福,得善終。

14子李明,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