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文 | 戴永懿

导语:

供需两端不平衡是当前中国经济主要的特征。一方面是生产端的价格上涨,行业利润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内需不足,“三驾马车”失速,经济或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自2016年以来,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等政府政策的干预,压缩行业过剩产能,因此黑色、有色、化工等商品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走势,供改行业因此走出长期通缩,行业利润率得到改善。而需求侧的表现则是房地产投资因调控增速下滑,社会消费总额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进出口方面受中美贸易战升级、中美关系恶化及国内外市场消费转型升级的影响,进出口贸易额亦面临进一步走低的风险,净出口对GDP贡献率下降。鸿网认为供需失衡或令中国经济在2019年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8年上半年以来,受经济外围的不确定性和内需放缓的影响,中国金融市场出现了股、债双跌,这和商品行业黑色、化工的轮番上涨形成鲜明对比。根据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看经济增长只有在进入了“滞胀”阶段才会出现股、债齐跌,商品价格上涨的局面。因此当下中国经济或已面临“滞胀”的风险。

在本文,鸿网着重从能化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中国经济进入“滞胀”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

“滞胀”,又叫停滞性通货膨胀,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于能源、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涨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得物价、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的经济现象。进入滞胀,往往意味着传统的经济刺激方式失效 ,即通过增加总需求的方式并不能直接增加国民收入,而会进一步推升物价和失业率。

受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人民币贬值,中美贸易战,及上游原材料原油、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化工品自2017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一轮主要由成本驱动的上涨行情,这无疑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上行的风险。自去年2017年6月份以后,国际原油价格涨幅高达67%,煤炭价格涨幅达23%。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化工品PE(9%)、PP(12%)、PVC(13%)、沥青(13%)、甲醇(18%)和PTA(27%)均出现了10%-30%不等涨幅。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虽说目前国内CPI表现相对温和,但鸿网认为四季度油价大概率仍会上行,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油价上涨一方面是直接通过水电燃料等传导至CPI,另一方面则是间接通过PPI中的化工类产品传导至CPI。同时中美贸易战、人民币贬值或加速通货膨胀走高。因此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来说防患“滞胀”刻不容缓。

因此,鸿网认为面对潜在的经济风险,首先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断干预,恢复市场功能,并稳定市场预期。其次是适当激活信用,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最后是增加居民收入降低税负,激活内需,稳定物价和通胀。

一、化工行业供需两端失衡

今年1-7月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一方面,需求端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方面,供给端的工业生产相对旺盛,企业盈利稳步增长。供给端与需求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失衡。

以化工行业为例,从供给端看,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压缩过剩产能,及上游原材料原油、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内化工品自2017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一轮主要由成本驱动的上涨行情。而进入2018年下半年来受人民币贬值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PE、PP、PVC、沥青、甲醇和PTA均出现了10%-30%不等涨幅。上游涨价,利润得到大幅改善,化工行业生产端表现的欣欣向荣。

从需求端看,今年1-7月数据却略显疲态。三大总需求中,社会消费增速下滑,累计同比增速下滑至9.3%;受房地产调控,紧信用和严监管的影响,国内投资增速逐步下降,累计同比增速降至5.5%;受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进出口总额亦表现出明显的下行趋势。

1、生产端旺盛,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化工行业利润改善。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上游原料涨价。以PP为例,原油、煤炭、甲醇等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CTO、MTO及MTP成本上升,从而大幅推升了国内聚丙烯出厂价格。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人民币贬值。在加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同时,增加了国内化工品原料的进口成本。以PE为例,因进口依存度高,受汇率和贸易战的影响最为明显。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中美贸易战 。2018年8月8日,中国财政部发布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宣布自2018年8月23日12点01分起实施加征25%关税。这意味着从美国进口到中国的聚烯烃成本将增加2500元/吨左右。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环保整治和限产政策。最近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钢铁、焦化、铸造行业9月底前明确具体完成错峰生产方案制定工作。明确提出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四季度环保限产政策无疑会推升煤炭、甲醇等燃料价格,从而推升国内化工品PE、PP、PVC及PTA等涨价预期。

禁废令及其他政府干预政策。减少国内回料进口,增加国内初级树脂消费量。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以PVC生产为例,因政府对企业自备电厂的严控,增加厂商生产成本。就PVC行业平均生产成本而言,生产1吨电石的原料需要消耗3500千瓦/时的电力,电力成本大约可以占到其总成本的50%-60%。而电石作为PVC的主要生产原料,生产1吨的PVC大约需消耗1.4~1.45吨的电石,电石的成本大约占PVC总成本的63%,因此可以推算到电力成本约为PVC总成本的37.8%。

目前氯碱行业产业布局日渐清晰,其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和地理优势多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煤电盐化”产业链,即同时拥有完全配套电石装置、自备电厂、煤矿和盐矿,目前这类型企业产能大约可以占到PVC总产能的54%,其生产成本也是PVC各生产工艺里中最低。

而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高耗能行业的整顿,电价政策也愈发收缩,从2017年伊始,政策已经波及到自备电厂。发改委于2017年3月下旬下发了《燃煤自备电厂规范建设和运行专项治理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控制新建燃煤自备电厂、全面清理违法违规燃煤自备电厂。对于新建燃煤自备电厂但未经批准或未列入规划的,要求从严从重问责,并对该省(区、市)所有发电类项目一律停批,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燃煤自备电厂整治方案”。

例如作为电解铝生产龙头企业的山东魏桥,山东魏桥是通过搭建孤岛电网,自行发电、调度、运行、供电,为纺织和铝业企业供电的,公司热电厂中自用比例约占到34.76%左右,主要用于公司本身及关联子公司生产。电解铝企业,是氯碱行业中烧碱的主要下游产业,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1.3万度电和2吨氧化铝,电能的消耗约占生产成本的40%。

2018年7月1日,吉林省物价局发布《关于第三批降低我省一般工商业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企业燃煤自备电厂每月要按自发自用电量缴纳政策性交叉补贴,征收标准为0.15元/千瓦时。这是发改委发布三批降电价措施以来,第一个真正落实要针对燃煤自备电厂征收高额交叉补贴的省份(目前第三批降电价措施只有北京和吉林出台)。市场人士多预测,政策蔓延到其他省份只是时间问题。

几位发电企业专业人士透露,如果每度电征收1.5毛的交叉补贴,热电联供还稍微好一点点,普通自备电厂经济性将大打折扣,基本属于“炸锅”、“活不下去”状态。

2、需求端,“三驾马车”失速,内外需放缓。国民收入增速减缓;房地产调控收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贸易战加速国内进出口萎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3、生产或收敛于需求,化工品涨价不可持续。官方制造业无论是代表着需求的新订单PMI,还是出口订单PMI均连续两个月下滑,显示经济进一步放缓的迹象。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二、“股、债”双跌,金融市场显示滞胀信号

根据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在经济和通胀的不同组合下,资产价格会有不同的表现。今年上半年股市下跌债市上涨,通常意味着经济下行通胀回落,经济衰退的预期。而只有在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期,也就是在经济滞胀的环境下,才会出现股债齐跌、商品价格上涨。而进入下半年部分商品价格创出年内新高,从侧面印证市场担心经济滞胀风险。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国际上对“滞胀”的定义。一般把通胀水平高于4%,经济增长率低于2.5%,失业率高于6%作为经济停滞的临界点。从绝对指标来看,我国目前尚未进入滞涨状态。上半年我国CPI稳步增长但是远不及4%国际水平,近年来GDP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在中高速增长中。

但鸿网认为四季度油价大概率仍会上行,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油价上涨一方面是直接通过水电燃料等传导至CPI,另一方面则是间接通过PPI中的化工类产品传导至CPI。同时中美贸易战、人民币贬值或加速通货膨胀走高。因此对当下的中国经济来说防患“滞胀”刻不容缓。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从信用宽松的角度看。我国现在处于金融周期顶峰,经济增速下行和通胀上行的“类滞涨”现象。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和M2同比稳定在历史较低水平。

鸿网深度:从能化产品透视 “滞胀”风险

三、面对“滞胀”风险——防患于未然

鸿网认为面对潜在的经济风险,首先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断干预,恢复市场功能,并稳定市场预期。借鉴日本和美国发展的经验,依靠基建投资拉动的经济缺乏自身动能,同时也会加重政府负担。学习美国转型的经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形成以私人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健康模式。

其次是适当激活信用,疏通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机制。适当提高民营和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有助于缓解目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化解供需失衡问题。同时宽财政将改善投资环境,有助于基建回升,也有利于稳定汇率。防范并化解外部风险,避免贸易摩擦升级,稳定汇率预期,激活进出口。

最后是增加居民收入降低税负,激活内需,稳定物价和通胀。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民间投资,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经济的宏观税负,坚持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内需。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看,只有大规模减税才能带来经济的真正增长。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调整好供需平衡,稳定物价和通胀预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