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越來越認識到,人的特點或秉性,實在是難以改變。不過,如果你認識到了自己的特點,就能很好地揚長避短,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讀書這件事情上,我有以下特點——

1、讀得慢

讀書很慢,基本是一句一句地讀。《未來簡史》,我讀了一週,用了差不多20個小時。其他的書,讀得也慢。

有的人讀書非常快,簡直就是“翻書”,像田俊國、張瑞敏,他們兩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一本二三百頁的書。職業策劃師古典更牛,他說他拿到一本書,頁面上的重要內容會自動地變立體,凸顯於紙面,他只看這些字就可以了。

讀得慢,是因為我讀書少,不熟悉書中的內容,不熟悉相關學科的知識。所以,我並沒有刻意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等我的知識進一步豐富了,閱讀速度會快的。

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2、事實性知識,我讀得快

有人把知識分成事實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前者,“怎樣設計一輛汽車”是後者。

我讀事實性知識,非常快。比如,我讀書歷史、人物、故事、謀略等就非常快。龍院長說金一南的《勝者思維》很好,建議我讀讀。把書拿來之後,我花兩個小時就讀完了,因為裡面的內容我很熟悉。同樣的,讀《美的歷程》、《中國國民性演變》之類的淺近流暢的書,也非常快。

讀《進化思維》就非常慢,不久前讀《正常的另一面》、《大腦的情緒生活》等心理學著作,就非常慢。

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3、讀書容易厭倦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一次性只能讀半小時的書,紙質書大約十幾頁,手機大約50來屏。

最近,我對自己進行刻意訓練,讓自己讀得久了一些。但總體來說,我無法像有的人那樣,拿到一本書,可以一連讀四五個小時,甚至一口氣讀完。

當我讀了幾十頁之後,我就想:別讀了,再向下讀就把前面的內容忘了。《自私的基因》說是給普通人寫的,但我讀了兩次,結果都沒有讀完,慚愧!

因此,我只好順從這個特性,每天多讀幾次,一次不要讀得太多,一本書在一週左右的時間內讀完。

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4、吸收的內容不多

讀完一本書之後,能學到多少知識,受到多大啟發,這個很難講。

我讀的書不算少,但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多麼有學問,也沒有對我的工作生活產生多大的幫助。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本《童年的消逝》,因為我在十年前也有類似的思想。見到有人與自己想的一致,當然要好好地讀讀這本書。結果,這本書前面寫得還行,後面就不太好。我讀完之後,悵然若失,沒有太多的感受。後來,在“得到”APP上發現這本書的音頻版,聽完之後,發現他總結得太好,比我花一週時間讀完全書還有收穫。

現在,我的辦法是:讀第二遍,並做筆記,摘錄重要內容。如果能在“得到”上找到聽書音頻,就先聽一篇別人的概括,瞭解大致內容之後,再自己讀。

5、愛讀電子書

大多數人愛讀紙質書,覺得一頁頁地翻著有感覺。我卻不一樣,我是能讀電子書絕不讀紙質書,能在手機上讀就絕不在電腦上讀。我的手機裡有好幾個閱讀APP,最有用的是“藏書館”。

之所以愛電子書,是因為紙質書貴,我沒錢買。另一個原因是,我出差多,才不喜歡揹著書到處跑呢!當然,如果我需要的書沒有電子版,那隻好買紙質書了。

電子書方便,環保。同時,閱讀時看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馬上就可以複製過來。

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6、讀書的起點低,質量一般

楊振寧讀初中的時候,父親楊武之從清華找了一個功底很深的研究生,教他讀《孟子》。家境好的人,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讀到西方名著,比如荷馬史詩、神曲之類。等他到了青年,已經把東西方經典著作讀得差不多了。這就屬於閱讀起點高、閱讀質量好的人。

與他們相比,由於是農村的,也因為家裡窮,我小時候沒有書讀。在我最愛讀書,求知慾最強的時候,偏偏無書可讀。能讀到的,首先是課本,然後是同學的作文選、故事集,鄰居們的《故事會》,等等。這些書的質量,完全上不了檯面。因為這些,我在最能塑造自己品位與學識的階段,沒有獲得足夠的知識輸入與思想薰陶。

所以,直到現在,我仍在補小時候的缺陷,把最應該讀的、最值得的好書找來讀讀。但問題是,現在讀書與小時候讀書,感覺完全不一樣了。記憶中,我沒有太多美好的閱讀體驗,沒有多少沉浸在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當中的陶醉感。

7、容易忘

讀書的效能不高,知識的轉化率低,對自己的影響更小得可憐。有的人說,他讀一小時的收穫比別人讀十個小時的還多。我就不行了。

哪怕是很好的書,當時讀的時候很受觸動,但過了一段時間,好像也沒怎麼樣。再一回憶,內容差不多忘光了。只能記住極其簡單的一些結論,或者讀書時的感情。

為此,我只能這麼安慰自己:哪怕內容忘掉了,但是如果要用的時候,我還是知道世界上有這方面的知識,知道從向哪裡找。

再一個,忘掉就忘掉吧,有機會再讀一遍,就當是讀新書了。

關於讀書,我對自己的幾點認識(“讀我”系列)

8、不會寫讀後感之類

有的人看了電影之後,馬上就可以寫影評。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馬上就能透徹理解,然後結合自身實際,寫出一篇文章來。有的人能夠提煉出書裡的內容,給別人講出來。

我可是完全做不到。看完一部電影,讀完一本書,當然有所收穫,但要清晰明白地表達出來,形成一篇文章,那就做不到了。

除非我把這本書讀得非常熟了,比如《紅樓夢》,可以為它寫點東西。前面,我曾寫過一篇“幻滅感”,那是我對《紅樓夢》的個人解讀。

(本來想寫十點的,但寫著寫著就不想寫了,太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