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京东新动能 刘强东的智慧供应链怎么玩?

京东集团近日的公布2018财年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京东二季度净收入达12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不仅创下单季净收入新高,还实现了连续9个季度的稳定盈利。

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3C、家电等既有核心优势业务构成的京东第一条增长曲线之外,爆炸性增长的大客户、生鲜等新兴业务领域已经构成京东第二条增长曲线,而基于智能供应链、数据服务和门店科技等驱动的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京东业绩持续增长的第三条重要曲线。

“京东过去十年的发展是第一条曲线,现在进入第二条曲线,主要是新品类的成长,比如来自于大客户、生鲜等和对外赋能;大概两三年之后,我们会进入第三条增长曲线,主要是以技术拉动和供应链服务作为核心的增长推动点。”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如是解读。

在今年的618期间,京东作为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大量品牌商、渠道商通过京东智能供应链实现精细运营,京东开放物流助力商家实现高质量服务。而在刘强东的计划中,接下来要做就是将“京东模式”输出给全行业,帮助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降成本、提效率、增利润。

向供应链要效率要利润 开放“京东模式”让全行业受益

为什么Costco的东西卖得那么便宜还可以盈利?为什么村镇小卖铺的商品卖得比大城市的超市还要贵,但还是不赚钱?刘强东曾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和数量众多的品牌,商品质量不错、毛利率也很高,但就是不赚钱,这其实都是被低效的供应链给浪费掉了。“零售业的竞争,核心在于供应链效率。”他说。

数据显示,我国的社会化供应链成本占GDP的18%左右,而欧洲、美国只有7%-8%,日本则可以做到5%-6%。像Costco这样的全球超级零售公司能够将综合费用率控制在10%之下,因此只要达到11%-12%的销售毛利率,就可以实现盈利。而国内的众多零售商往往要实现20%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实现盈利。

这无疑是让人痛心的,但同样也意味着机会。

“相比于只有十多万SKU的传统零售商,京东商城的SKU高达数百万,这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难度来说几乎是几何级的增长,尽管如此,京东商城的自营业务仍旧能够将综合费用率控制在堪比全球超级零售公司的水平,更多的利润则可以让给品牌商和消费者。”刘强东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让大家共享京东的供应链体系,通过规模优势让供应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从而实现让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向供应链要效率、要利润。”

实际上,京东力推的“无界零售” 的核心,从后端来讲就是供应链一体化,把供应链和产品、库存、货物全部升级成一个系统,减少品牌商的操作难度;而从前端来讲,就是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的需求。

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京东新动能 刘强东的智慧供应链怎么玩?

京东为为沃尔玛提供了一套智慧供应链开放系统

以京东和沃尔玛这对“老伙计”为例,目前京东为沃尔玛提供了一套智慧供应链开放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与沃尔玛的对接,也称为“两步走+流程融合”方案。当消费者通过京东下单了一桶食用油,而该用户的收货地址就在某个沃尔玛门店的三公里范围内,那么在其下单的那一刻,智慧供应链开放系统就可以通过库存监测确认这个距用户最近的门店是否有目标商品,如果有则立刻下单,并且能第一时间通知门店的管理员进行生产出货。如果该门店刚好缺货,京东仓库将无缝隙接手这桶食用油的发货。

这一切都是在消费者“无感”的情况下完成的,但结果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优质商品。对沃尔玛来说,通过京东带来的订单流量,提高了门店的库存周转,也提升了销量。而对京东而言,沃尔玛的进驻为京东用户提供了越来越多有品牌信誉保证的品质好物, 能够极大提高库存现货量、提高商品配送效率,商品交付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数据也可以验证智慧供应链的价值。据悉,8月8日88购物节当天,沃尔玛官方旗舰店、沃尔玛全球购官方旗舰店、ASDA全球购官方旗舰店三家店铺的总销售额创新高,对比之前最高日销售额高出13倍,京东到家沃尔玛当天订单量也比7月日均订单量增长超过200%。

黑科技加持 京东有机会把物流成本降到3%

京东既有前沿科技,又有丰富应用场景,这使得京东可以将大数据、智慧供应链等创新科技与自身业务场景相结合,进行大规模商业落地,形成可以对外输出的强大优势。

当然,技术实力是这一切的基础。京东的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京东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为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9.8%。京东要打造科技驱动创新企业的决心巨大。提升物流效率和供应链效率无疑是京东的巨额科技投入的重点。

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覆盖整个完整供应链的企业并不多,而京东就是其中一家。“前十年,京东已经布局覆盖了整个中国的物流体系或者供应链体系,下一个十年就是把这一套创新的供应链服务管理体系带到全世界,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物流和供应链企业。”刘强东说。

京东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与智慧供应链事业部总裁裴健教授如是透露京东供应链计划的核心,“未来的京东将打造短链供应链,让整个社会受益。”比如做到更精准的库存预测、库存调拨、销售预测等。目前,这一部分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以智能补货为例,目前京东已经可以支持商城57%的采购订单自动下达,而到今年年底的目标是94%-95%的SKU全部实现智能化采购、定价,库间的调拨、补货的决策与管理等。

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京东新动能 刘强东的智慧供应链怎么玩?

京东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与智慧供应链事业部总裁裴健教授

另一个更大的维度的优化则是如何把供应链变得更短。京东拥有行业最完整的价值链,对京东而言,京东可以在这个价值链上的很多地方实现价值,而京东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把这个价值链变得更短。

在过去的供应链中,消费者的声音要“过五关斩六将”、层层上传后才能被制造商、供应商、品牌商获悉。供应链变短之后,他们就可以更快地听到消费者的声音,从而使供应商的产能更最精准。

以京造平台的一个旅行箱为例,京东通过对商品销售的数据的分析,可以反馈给京造的设计者,什么样的旅行箱在什么地区更受欢迎,这就可以通过供应链高速传递,使京造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快速反应、生产商品、推向市场。

让供应链变得更短,让供应链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向供应链要效率、要效益,技术是核心的一点。为此,京东专门成立了聚焦于打造智慧供应链的京东Y事业部。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各渠道的销量预测,结合预计的销量和实际库存,为品牌商提供优化调整各渠道库存的建议,以保证各渠道的库存量最优化和永不断货。

以Y事业部打造的“库存智享”为例,“第一个吃螃蟹”的“好奇”和“耐威克”可尝到了大甜头。此前,“好奇”和“耐威克”既要向京东自营供货,也要向其京东旗舰店供货,还可能为京东上的其他第三方商家供货,品牌商需要在运营上耗费很多精力和成本,效率较低。而在“库存智享”的场景下,品牌商只需向京东仓供货,由京东仓统一根据销售、库存等数据合理为品牌商在京东自营、京东品牌旗舰店、第三方店铺商家们等渠道进行调配,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订单由京东履约,时效大幅提升。京东还结合品牌商在京东上各渠道的销售大数据,使用智能预测、智能调拨等方式,协同品牌商进行生产和管理库存,确保消费者购物不缺货,可快速拿到最新生产的钟爱商品,这为其品牌旗舰店和第三方店铺吸引了更多客户复购。

“现在京东自己的物流成本只有5%左右,随着无人仓、无人驾驶卡车、无人配送站、无人机、配送机器人技术陆续成熟和投入使用,未来我们认为京东有机会能够把物流成本降到3%以下。更重要的是,这套供应链技术不仅仅将服务京东,更将会直接服务于整个行业。”刘强东表示。

在刘强东的计划中,目前京东的业绩增长主要还是来自零售业务,但在未来,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服务与技术驱动将成为拉动京东业绩增长的新动能。“虽然以物流为载体的供应链业务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需要1000亿甚至几千亿的投资才能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而且能够为行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刘强东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