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樂之城》第二期: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合時宜的綜藝節目

在7月,大型內地綜藝節目《幻樂之城》一開播便引得許多人的關注,這些關注來自於兩方面,一是以王菲內地綜藝首秀,各路成名演員歌手參演所帶動的流量關注,另一方面,便是對於關注這個創新的,可能會開闢新天地的節目的無數業內相關人士的關注。

《幻樂之城》第二期: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合時宜的綜藝節目

《幻樂之城》第二期: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合時宜的綜藝節目

在節目第一期,作為節目監製的梁翹柏便闡述了他們製作這個節目的意義以及對其的期望:我想把音樂、電影、現場結合在一起,把一氣呵成的音樂現場用電影的呈現手法直播出來,完成大家一個沒有嘗試過的藝術形式,呈現一種沉浸在電影故事中音樂現場的表演。

作為一個國內的非常有開創性的節目,我們其實很佩服《幻樂之城》的主創團隊有這樣的想法和勇氣去做一個這樣的節目。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有意思的綜藝節目,大多都是買的國外節目的版權,即使是改變節目內核,也很難否認其節目的根源。但到現在,在網上所看到關於節目的討論,很少是關於節目核心意義的,當然,作為一個綜藝節目,根本意義是娛樂大眾,只有取得大眾認同,才是一個節目作為商品屬性合格的象徵。

但開播兩期以來,我們看到的每一場秀,都有不自然的,弔詭的地方。像第一期雷佳老師帶來的這場秀更多的偏向音樂mv,即使把其中表演的部分刪除,也絲毫不影響這個作品音樂性的表達。另一種則是如同第一期任素汐,第二期馬思純表演的秀,他更多帶給我們的感覺是舞臺劇的表演,音樂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敘述複線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作用是豐滿整個故事與烘托情緒,音樂只是bgm。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表演上。而這檔節目是想做一個把音樂現場用電影的呈現手法直播出來的開創性的東西,沒有人知道這個標準是什麼樣子的,只是在我的心裡,他好像還沒那麼能讓我震撼。

避開更偏向於mv的表演不談,仿若舞臺劇的表演會讓我有弔詭的感覺。我們看電影要去電影院,看舞臺劇戲劇要去劇院,因為坐在那裡觀看會有沉浸感,這也是常常為什麼我們用移動端看的爛片去電影院觀看會感覺還不錯的緣由。而作為載體是手機電腦電視的綜藝節目,我們沒辦法與現場觀眾一樣獲得那種沉浸感。我們都知道,電影長達2個多小時的敘述表達一個故事,而作為一個八分鐘的秀,短時間內輸出很大的信息量推著整個故事不斷高潮,會讓我感覺的疲乏,也由此故事的連貫性邏輯性有缺陷,情緒升級的很生硬,加上較為誇張的表演模式。看好多網友說感動哭了,表演巨好。

對不起,我真沒感動。

作為一檔節目,《幻樂之城》是不合時宜的,但我希望他更不合時宜一些,不要去考慮市場等因素,因為我相信好的東西大家一定是有共識的。畢竟只開播了兩期,所以好的節目都是慢慢變好的。最後,我想談談關於大張偉的這場秀。

《幻樂之城》第二期: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合時宜的綜藝節目

大張偉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年少成名,既沒傷仲永也沒莫欺少年窮,彷彿就永遠那麼玩世不恭吊兒郎當,即使經歷過全網黑和謾罵,但他每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還是那個樣子,嘻嘻哈哈,即使是道歉,也沒感覺他有多真誠,但他至少真實,他的段子裡全是毒雞湯和喪文化。所以,我不喜歡他這場秀。

伊能靜的這個劇本不是他,也不是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它只存在於小時候的童話中,他不存在於現實。他給的劇本人設是一個傻傻的相信著身邊每一個人並且用微笑感染他人不怕受傷的人,是幼稚的被一點點傷害打倒,會被一點點安慰鼓舞,也是卑微的帶著微笑去討好每一個人,這樣的主人公只能是晨間劇的女主角。他的快樂來源於快樂。場面調度匱乏,高於其他組的鏡頭沒帶來豐富的內容體現反而覺得空洞。給我們講了個童話故事卻沒告訴我們童話寓意。

而大張偉,他的快樂不來自於快樂和悲傷,來源於豁達與深刻。

對不起,我真沒感到你有多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