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近日,新零售千人大課完美落幕了,經過兩天的課程學習,大家對新零售知識的渴求仍有增無減。怪不得吳曉波說,新零售是一場“世紀共謀”,那麼在這場“世界共謀”中,有哪些新場景值得學習?又有哪些新趨勢值得探討?

一.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吳聲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造物學出品人

“超級用戶是零售新物種時代的發現引擎”

這個時代正在發生著四種屬性的變化:

第一種叫近場屬性。也就是說,越來越沒有邊界的消費場景、越來越多的一體化前置倉模型,和越來越立足於本地的效率體系,構成了我們今天對零售業態人貨場關係的重新認知。

第二種叫聯名屬性。品牌越來越呈現為一種複合的形態,它們基於生活方式的圈層感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單一的功能性服務,它們越來越成為從情緒到情感層面的深度連接。

第三個是顏值屬性。它考驗一個新零售業態場景是否有設計感,細節能力是否經得起挑剔,體驗是否能滿足個性化需求。

最後是刷新屬性。我們進入了一個刷新時代,一個萬物信息流的時代,我們需要刷新人設、刷新觀念、刷新心智,需要重新審視自己人格的可能性、IP的可能性、網紅的可能性,和刷新機制的可能性。

這四個屬性透露了零售新物種“用戶即場景”的底層密碼,這些新物種從向外擴張的新用戶獲取,到向內而生的已有用戶關係深度經營轉變,形成了高價值鏈接和小生態構建的超級用戶思維。

二.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孟祥奇

小米有品電商平臺高級營銷總監

“生活中99%的產品都需要再創造”

零售離不開人貨場三個重要的要素,而今天,通過科技及技術解決方案的認知和進步,人貨場的重構在逐漸被推動,而對貨的重構,精準化和精品化是要點。

產品精準化,是在大數據和消費者行為洞察基礎上,去引領消費者需求,創造及推送給消費者他們需要、甚至優於他們需求的產品。

產品精品化,體現在當前的消費者有能力且願意為更好的產品買單,而真正電商的平臺,零售的業態,最終要去解決的營銷其實是信任,消費者如何跟一個品牌和一個平臺建立信任關係,這背後就是精品化的過程。

消費者在去決定選購一個產品的時候,其實最核心的還是要回歸到產品的本質,用極致性的產品體驗,擴展到更多的生活消費的領域,這個方法論具體地來講,其實就是一個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

我們如何保證產品各方面嚴格的標準呢?比起選更重要的是創造,重新定義產品概念,解決通用性問題,對產品的原型進行設計,在消費者群體裡面重新建立認知,打磨產品,形成一個打造爆品的閉環。

同時,以嚴格的管控標準做減法,去掉多家的多平臺的比選,真正給用戶提供一個省時、省心、省力的消費環境和模式,在產品的結構和邏輯上,包括符合用戶端的瀏覽習慣上,真正地去解決不用比選,不用挑。

三.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田江雪

騰訊智慧零售戰略合作部副總經理

“零售即生活”

零售經歷了門店獲客時代,和線上線下各自為陣的二元佈局時代,到今天我們進入了一個越來越一體化的,能夠打通、互聯的新時代。零售的發展,是不斷貼近用戶的過程。

而在這個時代裡,很多零售業是喜憂參半的,一方面是機會確實來了,增量的來源非常龐大;而另一方面,挑戰也很大,增量來自消費者的觸點化和碎片化,消費需求變得更復雜,線上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線下到店率越來越低。

智慧零售體系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面數字化升級的零售體系。其原則很簡單,就是希望藉助科技,能夠讓所有零售業都把生意做得更好。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互聯網轉型專家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效率是新零售的核心,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這個時代,我們用數據賦能,提升“場”的效率;用坪效革命,提升“人”的革命;用短路經濟,提升“貨”的效率。新零售效率表現為:

場的效率,是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被重新組合。原來超市的運營模式,是不向信息流收費,但是在資金流處賺取差價;而在互聯網出現之後,我們可以通過線下獲得免費的信息流,在線上完成資金流和物流。

貨的效率,是商品價值鏈、供應鏈效率提升。一件商品從設計、生產到消費市場,可以歸納為D(設計)-M(製造商)-S(供應鏈)-B(商場)-b(商店)-C(消費者),從D到C,今天的零售在科技助力和數據賦能下,減去了很多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

人的效率,是“流量×️轉化×客單價×️復購率”公式下,流量和轉化率的提高。互聯網帶來的流量是極度分散的,流量在今天被重新分配,新零售不是說要把過去線下的位置變得更有效,而是那個位置也許可以比原來的更加有效,但是更加有效的效果點已經不是原來的效益點。

互聯網當然會帶來新零售,它會進一步促進零售效率的躍升,而我們,要去擁抱和理解新零售。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盛聰

盒馬CFO

“新零售時代的變化是很顯然的”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並且加上現代物流,這是馬雲提出的概念,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通過數據和技術驅動的整個人貨場化學反應的重構成為了新零售的新概念。

新零售時代的變化是顯然的。過去,人們習慣於weekly shopping的購物模式;而今天,人們則更傾向daily shopping,一餐食的小包裝被創造,門店可以一站式購齊所有生活用品,全程透明的優質供應鏈,讓海鮮和牛排趨向平價優質;大量的半成品、即食食品、淨菜暢銷;線下體驗與線上銷售結合在一起,30分鐘送到家的方式,更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而除了商品,餐飲的場景、成本結構、製作方式和品質管理也在發生新的變革,高檔的食材平民化,擠壓掉不應該有的利潤空間,利用技術與數據提高效率。線上線下加上餐飲,整個消費場景的構建將加快門店的整個供銷。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鈴木榮治

原無印良品開發本部長

“解決消費者的‘不’”

無印良品的原則是不打折,而是通過銷售渠道傳遞無印理念和性價比的理由,會對消費者解釋清楚“為什麼便宜”。

在日本消費環境相對穩定的時期,MUJI從追求簡單的、崇尚自然、具有功能性或是具備商業用途的策略,升級到了活用全球設計師進行合作開發的world MUJI,以及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消費者調查、尋找的found MUJI。

因此,MUJI的品牌價值,來自於優質的商品、雅緻的購物環境、及時準確的信息和優質的服務,這幾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而在設計理念上,MUJI的模式是,做“這樣就好了”的產品,而不是“這個好”的產品。因為“這個好”太主觀了,每個顧客都有“這個好”的個性化標準,而“這樣就好了”是在品牌認同下,這一大部分人的認可。

做好零售,就要不斷解決消費者的“不”,找到消費者感受到的不足之處、不滿意、不方便、不愉快、不親切等,然後找到解決方案,開發獨創性、日常性、有說服力、信息明確的產品或服務。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但捷

言幾又集團董事長兼CEO

“不止書店的想象力”

書店是一個很傳統的生意,並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了低谷期。但是這兩年,大家或許都能感受到,它又變成了一個熱門的、玩法很多的商業模式。

今天的書店,和原來的書店已經很不一樣了,就像言幾又,它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我們把它定義成文化的消費平臺,也就是以書為媒介,以書店為基礎,結合線下文化體驗、生活體驗的平臺。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廉景進

少海匯召集人、有屋科技總裁

“我們在探索這個時代的組織形式”

從阿里投的居然之家,到少海匯模式,家居的新零售場景革命正在發生。

傳統的家居行業,消費者通過店面提出需求,再反饋到工廠,進行後端的採購和研發,整體看起來是串聯的,單一的,沒有多向交互。而像少海匯這樣的商業模型,它的用戶體驗過程,就是用戶購買過程。

我們構建了家居消費場景,而這個場景就是研發生產的場景,用戶在這個場景裡完成體驗和購買,形成了很好的交互。

之所以能夠完整地構建家居消費場景,是少海匯形成了從前端入口到裝修、全屋定製、智能家居等一系列的產業鏈,是個完整的家居生態圈。

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沒有一個商學院的課程和案例裡提到過,而這個生態是新消費時代的產物,也會給新時代帶來無限可能。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李玲

安踏集團副總裁

“零售需要執行力”

消費升級點燃了新機遇,面對新的探索,我們通過最先進的物流化管理體系和大數據來指導整個公司未來的發展。

在零售的轉型期,存在銷售規模超越消費者需求等問題,多品牌、全渠道、全覆蓋,成為了主要的轉型方向。

精準市場定位,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全渠道覆蓋消費者,線上線下、物流,還有大數據的應用,都使人貨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而消費者也產生了這樣幾大變化:價格不再是他們追求的第一要素,他們更追求的是產品的品質,體育消費的社交化特徵更加明顯。

面對這樣的變化,吸納來自全球的設計趨勢,跟消費者進行溝通,整合營銷的力量對於中國的品牌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消費升級的鏈條已經傳導到非常末端了,零售需要執行力。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吳曉波

財經作家、百匠大集發起人

“新零售是場‘世紀共謀’”

新零售下,“人”“貨”“場”“時”都被重新定義:

“人”:從感性人群到新中產理性人群。他們為技術買單,黑科技帶來價格脫敏;他們為設計買單,認為顏值就是生產力;他們為非標買單,新匠人產品逐漸流行;他們為服務買單,從硬件交易到提供生活解決方案;他們為體驗買單,購物場景從購物空間到生活空間;他們為參與感買單,形成了投資人+設計者+傳播者+消費者四位一體的身份標籤。

“貨”:從標品到非標品的迭代,大眾品牌的式微,人格化、小眾化、娛樂化、本土化的新國貨崛起,是消費認知升級的必然結果。

“場”:渠道突變,扁平化、大數據、定製化、體驗式的渠道帶來更高的效率。而渠道變革的本質,是消費者關係的重建,“無交互,非渠道;無數據,非渠道;無體驗,非渠道”。

“時”:交互與體驗,線上與線下的融通,空間與服務的融通,圈層與社群的融通,改變時間的邏輯。

中國新零售,是零售業者、互聯網人、產品創新者和風險投資人的一次“實際共謀”。

與吳曉波等行業大咖們一同共謀新零售世紀轉型之戰(圖)

時間飛逝,兩天的新零售千人大課上,我們聽了很多的故事、理論和方法,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新戰友。在這一程,我們都是變革的親歷者,同時也期望在以後學習和成長的路上,一起探索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