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简介:这是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战略布局的第二篇,如果感兴趣,可以先阅读第一篇。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未来10到20年

我们在上一章里讲到,未来5年,阿里ET大脑和操作系统AliOS将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城市、工业4.0、航空航天、农业、汽车等等方面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些领域,每一个如果能够大规模渗透,都会是万亿规模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将技术能力拓展到海外,阿里的布局不可谓不宏大。

今天,腾讯、华为、百度等公司奋起直追,在各自的“大脑”项目中重金投入,中国未来在“数据+AI”的领域,将会处于世界的前列。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领域,中国的城市“在线”程度,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我国的体制决定的。这在今天看起来像是吹牛,但5年后,这一切将会逐步成为现实。

未来5-10年,随着5G的普及和超算能力以及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AI算法、训练和模型的不断成熟,真正的智慧城市将会在国内不断落地,普惠我们的生活。而另外一个巨大的改变则是工业4.0领域,以德国为首的工业4.0,主要是在设备和软件层面进行了改变,

而以ET工业大脑为首的中国版工业4.0,则是基于云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工厂层面进行了业务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做一个C2M的反向改造,以适应未来的柔性生产需求,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变革,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多次强调,这种反向改造是拼多多故事里面最为重要和核心的一环,但拼多多要实现这个梦想却毫无根基,ET工业大脑在这方面早已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巨头们,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少在一些应用技术层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而在未来10年的竞争中,阿里至少在几个大赛道中进行了布局:物联网、海外业务、文体、大健康等。

由于文体和大健康领域目前阿里的布局并不算出色,仍然需要观察,所以我们重点说说物联网和海外业务。

2018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2018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宣布:阿里巴巴将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胡晓明表示,阿里云IoT的定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阿里云计划在未来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

随后,阿里云IoT总经理库伟阐述了阿里云IoT的“1234”战略:1朵云、2个端、3类伙伴、四大领域。其中,1朵云指的是物联网使能平台,已于2017年6月对外服务;2个端:在设备端,阿里云提供了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在边缘端,阿里云推出了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3类伙伴:指开发者、芯片/模组开发商、行业合作伙伴;4大领域:城市、汽车、生活、制造四大物联网核心领域。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物联网领域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平台、市场以及标准。之所以有这三个方向,主要是基于行业的三个痛点:

1,在物联网城市建造时,多是单点规划,没有形成建设统一的 “网”。

2,城市物联网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间无法互联互通,更是无法进行统一计算。

3,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构模型的建立都缺少统一的标准。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阿里巴巴为此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包括利用ET大脑,渗透进入阿里巴巴物联网战略中的城市、汽车、生活、制造中,利用AliOS介入智能汽车和物联网操作系统领域,使其不仅“在线”,而且“智能”,阿里巴巴还开放了AliOS Lite和AliOS Things,紧锣密鼓的布局生态,在物联网的操作系统领域,走在了全球领先的位置。

要知道,中国之所以在操作系统领域落后于美国,不是因为无法独立研发出自主的操作系统,而是因为在别的操作系统已经相对成熟时,新的操作系统无法构建生态所以,必须在行业萌芽期就开始做操作系统和生态,才有成功的可能性。AliOS已经在60万台汽车上运行,生态已经逐步形成,是全球唯一一个真正的智能汽车车载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也已经开源,迭代迅速,具备了在构建生态的基础能力。

从技术来看,阿里在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投资和布局,比如说,国内大部分的AI芯片公司都被阿里巴巴投资了,包括中天微、寒武纪、深鉴科技、耐能等,还包括国外的barefoot networks。总体来看其实这些具体的投资行为就是帮助阿里打通并保证“操作系统+处理器芯片或应用芯片+算法+终端+应用+云”的整条通路,虽然短期内看不到盈利,但在物联网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说过,未来IOT领域最牛的公司会出现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做操作系统的,一个是做芯片的。阿里巴巴在这两方面都进行了多年的布局,低调潜行。

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布局,阿里巴巴还悄悄的做了一个样本——无锡鸿山物联网基础平台(飞凤平台)。一期工程就涵盖了从民生到市政等多个项目,包括绿化、交通、城市协同及城市管理等都被物联网重新定义,从而实现了智能高效的管理。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物联网造城”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传感器能提前发现火情,消防准备时间和行车时间在规划后大幅缩短;水管爆裂后快速定位,抢修时间缩短77%;路灯自动调节亮度,降低40%能耗;ET城市大脑通过摄像头和各类数据来源(高德地图、滴滴、共享单车等)对城市交通进行控制,大幅提升出行效率;市政部门能够第一时间对空气、管网、群体事件等进行分析和官宣,市政效率和形象大幅提升。

以上,仅仅是阿里物联网的小试牛刀。

根据Gartne的预计,到2020年,将有95%以上的新产品纳入物联网技术,有超过208亿台联网设备。Markets and Markets表示,市场将从去年的1700亿美元,到2020年增值至5000亿美元,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退,5G时代不断迫近,物联网市场即将迎来爆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从2017年到2023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将会有每年20%的复合增长率: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事实上,随着5G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布局和发展将不会是线性的发展,而极有可能是指数级的发展。(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阿里巴巴将IoT提升为集团主赛道,意味着什么?》)

除了将物联网设置为阿里巴巴集团第五大赛道之外,阿里巴巴更为宏大的布局,则是其海外的布局。

由于文化、政治以及竞争等因素,阿里巴巴的海外布局实际上并不顺利,甚至可以用艰难来描述。

比如说,从2010年4月就上线的AliExpress,一直以来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Amazon, Wish, eBey与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着激烈的厮杀,尤其是咄咄逼人的Amazon。

这种情况一直到近两年,终于有了明显的改善。

根据全球知名移动应用数据与分析公司App Annie的数据指出,阿里巴巴速卖通(AliExpress)在今年3月已经位列全球苹果及安卓手机APP下载总榜第九位,成为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购物类APP,当选全球最受欢迎购物类APP。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AppAnnie的调查显示,速卖通的购物应用在2016年至2017年期间的全球下载量由2800万次猛增到5000万次,增长了80%。目前,速卖通已经成功打入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市场,且一直居于月活跃用户数量前五名的榜单上。另外,速卖通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拥有大量粉丝。

当然,AliExpress虽然增长势头较快,但总量上离Amazon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目前的布局只是雏形,未来10~20年,阿里的海外布局才能真正看到效果——或者成为全球翘楚,或者死亡。

阿里还在印度与软银一起,投资控股了在支付领域处于第一的印度“支付宝”Paytm并投资了该公司的“天猫”Paytm Mall,近期巴菲特有意大额投资Paytm,从侧面证明了Paytm的成功;阿里还在东南亚则控股了电商排名第一的Lazada,在巴基斯坦,全资收购了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Daraz,在印尼,阿里巴巴还投资了该地区领先的电商Tokopedia,而在近期,阿里则成为了Trendyol,一家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且成长最快的电商平台的最大股东。近期,还传出阿里和谷歌将联手投资印度线下零售最大的企业Reliance Retail。

值得一提的是,Reliance Retail属于印度最大家族信实集团旗下,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免费运营商Reliance Jio就是该集团的产业。Reliance Retail不仅仅和阿里以及谷歌进行了谈判,还和亚马逊等公司进行了谈判,这家印度本土的财团可能会成为巨头乱斗的最大受益方。

此外,马云在前段拜访非洲,设立基金,虽然非洲总体仍然处于开拓当中,但未来潜力巨大,可能在20年,30年之后,会成为全球最为热门的地区。(非洲总人口超过12亿,平均年龄不到20岁,预计20-30年后,非洲总人口可能达到25-30亿,如果能够顺利发展经济,人口红利显著)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布局中,尤其以印度和东南亚的布局最为重要。这关系到阿里巴巴未来10年国际化战略到底能不能成功。

一方面,这两个地区人口基数巨大(印度2017年13.39亿人口,东南亚2014年就有6.25亿人口),而且人口红利充足(平均年龄处于青壮年,都比中国小),中国+印度+东南亚的总人口,接近了全世界的一半!另外一方面,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GDP增长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东南亚的很多国家人均GDP跟中国相当,甚至高于中国;最后,则是地缘优势以及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匹配。

下图为全球平均年龄地图,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关于阿里巴巴在印度和东南亚的布局,可以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阿里巴巴被围攻,中美巨头在印度将一决高下!》以及《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谁能在印度市场胜出?》等文章。

阿里巴巴在海外的布局已经开始沿用国内最新的“新零售”模式,和多业务协同的模式,比如说印度市场中,阿里先前投资了排名第二的snapdeal,但后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之后阿里加大投资了Paytm,打造印度版的“支付宝”,并且不断投资扩大Paytm的业务边界,如下图所示: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大家有没有看出阿里的布局,跟其在中国的布局越来越像,打造一个印度版的支付宝,然后拓展电子商务和本地生活服务,如果本次和谷歌共同投资Reliance Retail成功,则意味着印度版的“新零售”可能很快将会出现。

阿里巴巴在印度的目标,其实已经不再仅仅是电子商务,而是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以及印度的支付宝,毕竟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线上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占零售的比例也不足20%,绝大部分会在线下发生。至于电子商务,先让Flipkart,亚马逊,和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厮杀去吧,躲开主战场,把“支付宝”以及新零售发展起来,或许是阿里在印度的主要策略。

当然,对手们并不会轻易放弃,无论是Flipkart,Amazon还是Google,Facebook等公司,都不会放弃印度的支付、零售和物流市场,正面的厮杀迟早还是要来的。

印度市场扑朔迷离,谁的商业模式最后能笑到最后,目前还是一团迷雾。东南亚的市场则更加难做,因为这里各个国家分散,物流体系极度不完善,每一个万家体量都不大,都在拼命砸钱阶段。

阿里巴巴控股了东南亚第一名的Lazada以及印尼领先的Tokopedia,并且在近期派出了马云的心腹大将彭蕾担任Lazada的CEO,同时追加20亿美金的投资,大有势在必得的劲头。

这个人事安排可能与Lazada的主要竞争对手,腾讯参与投资的Shopee在近期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发展势头较快有关。

从众多的海外竞争者来看,能够实现协同并且发展壮大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一个半,其中那一个是亚马逊,亚马逊不仅有电商,还是全球第一的云服务商,另外,亚马逊在视频和广告领域也处于极为快速的发展之中。另外半个,则是来自于中国的竞争对手腾讯,或者说是“腾讯系”,因为包括京东和美团等公司在内,也在海外布局中开始与阿里正面交锋。

根据iPrice Group在年度《电子商务地图》(Map of E-commerce report)中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主要东南亚国家,Lazada都处于领先地位,但Shopee正在奋起直追。

在马来西亚,2018年Q1,Lazada季度访问量为2799万次,Shopee以1230万的季度访问量排名第2,11Street以640万的季度访问量排名第3。

在印尼,阿里系的Lazada和Tokopedia在2017年Q4处于前两位,且遥遥领先。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在泰国,2017年全年来看,Lazada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但目前东南亚的市场并非大局已定,因为亚马逊还没有大规模介入,而Facebook也正在尝试社交电商,整个东南亚的电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Lazada虽然暂时领先,但并不一定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新一季(2019年Q1)的阿里财报中,国际商业零售板块(包括Lazada和AliExpress)等,总额度为43.16亿元,增速为64%,这个成绩只能说比较勉强,大家可以看看季度增速图: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在总体基数并不算大的情况下,阿里国际商业零售的增速一路下滑,这与AliExpress以及Lazada们存在的巨大成长空间并不匹配。

彭蕾调任Lazada的CEO,应该也有提振业绩方面的目标。

总体而言,海外电子商务乃至于新零售的业务发展空间巨大,从某种程度上说,阿里巴巴当前的布局与总体市场空间相比较只是凤毛麟角,依然值得深度挖掘。

而与电子商务共同发展的,则是阿里巴巴的整个生态发展,这种生态发展在国内已经取得了甜头,目前正在推向海外。

典型的如蚂蚁金服的金融拓展,以及UC浏览器为首的浏览器、搜索引擎及内容产业拓展。

其中,蚂蚁金服的策略,一方面是服务中国的旅游用户,布局海外各个旅游网店进行支付;另外一方面,则是与全球各个金融或者科技机构合资,进行技术赋能,共同打造适合当地政策的支付工具(比如印度的Paytm,泰国的TrueMoney、韩国的Kakao Pay、菲律宾的GCash、印尼的DANA、马来西亚的TnGD等等),通过这类的合作,支付宝及其全球伙伴在截止2018年3月31日实现了全球8.7亿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增速惊人;还有一类,就是通过投资企业获得当地的各类金融资质,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复制支付宝在国内的金融业务。比如Lazada近期将会为新加坡卖家提供金融服务,Paytm全方位拷贝支付宝的金融服务模式等。

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的协同,在国内已经看到了巨大的效果,在海外,阿里巴巴希望复制这一协同,当然,前期需要不断的布局,10-20年后,这些布局将会看到巨大的效果。

阿里在海外另外一个发力点就是UC浏览器,UC浏览器在国内被很多人唱衰,但实际上在全球,UC的季度活跃人数达到了惊人的6个亿,并且仍然在不断发展中。UC浏览器在新兴国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流量入口、资讯和视频内容入口、应用分发入口、电商导购入口等。

根据应用市场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统计今年一季度苹果和谷歌两大应用商店的全球下载量,来自中国的移动应用UC浏览器挤进前十榜单,排名第5,超过Snapchat、YouTube和Netflix等国际知名应用。在满屏社交和娱乐产品中,UC是唯一一个浏览器产品,超过了Google浏览器等知名产品。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根据机构StatCounter的统计,2017年,在印度市场,UC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1%,谷歌Chrome只有30%;在印尼,UC也以41%对32%在市场份额上胜过谷歌。截止2018年2月,UC宣布在印度和印尼的月活人数超过了1.7亿。其中,印度月活用户已突破1.3亿,印尼月活用户也超过4000万。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之二)

UC作为一个流量工具,对于阿里巴巴电商和金融的海外拓展具有极强的导流作用,这一点是其主要竞争对手没有的。(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阿里巴巴投资的企业都死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综合而言,阿里巴巴在未来10年的布局上,比较明确的,成功概率较大的,一个是其物联网战略,另外一个是其海外战略,两者都将有几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任何一个成功都将会造就比现在的阿里大好几倍的庞然大物。

至于蚂蚁金服,菜鸟网络,云计算等三大业务板块,都会和阿里巴巴的零售板块进行协同,未来每一个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不再展开讨论。

而未来10年间,阿里在双H战略(Health&Happiness)之下,其文娱、体育和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值得长期关注,这些业务当前虽然不那么耀眼,但存在爆发的可能性,比如阿里巴巴成为了奥运会的顶级赞助商,下一次的奥运会以及冬奥会,很有可能会成为阿里体育和大文娱爆发的一个节点,因为这是面向全球的项目,对阿里巴巴全球的业务也都会有协同促进作用。

关于大文娱,体育以及健康产业,我们以后再做单独分析。下一章,我们会讨论阿里巴巴为20年以后的发展进行的战略布局。

(未完待续)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延伸阅读:

《阿里巴巴将IoT提升为集团主赛道,意味着什么?》

《阿里巴巴被围攻,中美巨头在印度将一决高下!》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谁能在印度市场胜出?》

《阿里巴巴投资的企业都死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