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眼前的就是全世界,这是《天堂电影院》的台词,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写照。

我不信七年之痒,但入行地产的第七个年头,我决定离开。

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北漂多年,在某外卖平台混得风生水起的死党时,她尤为不解地问我:“你真的想好了离开这个相对光鲜、赚钱容易的行业吗?”

百万佣金、千万分红,地产行业是造富的殿堂。但与此同时,房企大裁员、中介倒闭潮、地产高管跳楼等屡见报端,更有上海某V动不动鼓吹地产人走上了末路……

这一行没有那么光鲜,也没那么惨。身处这个被狗追得撒泡尿的功夫都没有的年代,谁还不是拿命在赚钱?

好看的女同胞除外。不是她们不用跑,而是没有机会跑,最近听说某TOP30招人女性占比不能超过25%,并且要丑的。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地产行业说到底也是一座围城,外面人想进去,里面人想出来。

1

2011年5月,我揣着酝酿多年的新闻梦,进入了被称为地产媒体黄埔军校的某网。

当时,面试官告诉我:“你多年后会庆幸自己选择了地产,因为你的收入会和同龄人拉开差距。”

面对1200元的实习工资,我没把这句话当真,满心只想着非科班出身的我终于可以干新闻事业了。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总有人说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抛弃一切去追寻,接着不断被现实打脸。

真TM疼!

在一次揭露楼盘精装变简装的报道中,突然被金主花钱撤稿,并让网站刊登报道不实的声明。

自那一刻,我醒悟了。

这个世界本没有真相,有的只是没有花钱摆平的真相,理想终归是理想。

在金主面前,能够站着赚钱就已经不错,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

让人怀念和遗憾的是,很多金主曾经也有理想,他们想让建筑赞美生命、想善待你的一生、想让品质给城市更多改变、想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

如今,驶向拼规模、高周转的快车道,与拼产品、修内功的初心背道而驰,是生存需要,也是膨胀的野心使然。

2

入行一年后,我跳槽到了房企营销部,做策划的这些年,见证了铁锅是怎么练成的。

要问地产哪个部门被锅砸中的次数最多,毫无疑问是营销,多到大概可以写一篇《论营销被锅砸中的100种原因》。

有时候躺很远,锅还是长了眼睛一样飞过来。

开运营(甩锅)会,当你表示取证节点不能定,供货量不足时,工程一脸委屈“工程款不付停工,臣妾也无能。”

接锅的财务见招拆招:“销售回笼慢,资金紧缺。”

眼神厮杀过,营销还是那个背锅人。

可以说,除了开发拿证,其它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营销能力有问题。

投拓部拿高价地怪你没有深入取证参与,设计部搞出个滞销户型怪你客研不到位、定价不合理……

在背锅和市场压力之下,自然是铁打的售楼处门童,流水的营销总。

我跟过一个项目,短短半年营销总换了4任。

有人说,70%营销总的离职源于「背了黑锅」,剩下的30%,因为没有兑现当初吹过的牛逼。

干地产营销的,到头来都会领悟一个道理:没有谁比谁能力强,只有谁比谁更幸运。

3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地产圈不相信没病,见过一个30出头的代理公司策划狗,集肩周炎、胃炎、甲亢、轻度脂肪肝于一身,最多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放了4种药。

每次,我去中医馆做理疗,医生总会告诫我“你这腰肌劳损够厉害的,千万不要久坐,要多锻炼。”

然而,作为地产策划狗,能站着撸完30页PPT吗?

轻微的病痛让我们心存侥幸,并且不断透支着这些侥幸。

突发心肌炎的同事,在医院只躺了一晚,就回来上班了!

他说“客户没盘完,不安心啊!”

今天有人跟你说,到35岁还没混到中层你就废了,明天有人跟你说再过5年你的岗位将被智能化取代,地产人已经走入穷途末路。

也许,地产人最大的病,不是疼痛,而是焦虑。地产人治病最好的药不在医院,而在自己。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这个圈子似乎永远都在加班,午休加完晚上加、晚上加完周末加、周末加完节日加,节日加完猝死了……

呸!节日加完,当然是从头再加一遍。

说起加班,无非三种原因,一种是事情做不完要加班,一种是别人觉得你该加班,还有一种是你觉得自己要加班。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家希望不变的成本让机器创造叠变的价值。

错不在资本家,错在你是机器,错在你选择了地产这个资本堆砌的行业。

在拼规模、拼销量,一个月开工,三个月开盘的快节奏下,谁关心你一天睡几个小时?

但也不是所有的班都值得加,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加班在做事,有些加班在作秀。

销售晚会拖到晚上八九点开,销售、策划、渠道齐上阵,一开两三个小时。

开就开吧,还要把一群人吃盒饭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公司群,然后配文:感谢团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使命必达云云,不知道的还以为发现了传销窝点。

然而,第二第三天就跟没开过会一样,来访依旧冷冷清清,认筹量依旧不见起色。

这种不出成效的班有没有必要加?

到底是加班,还是为秀加班而加班,心里没点数吗?

一切不以出业绩为目的加班都是苦情戏,都是在浪费自己、浪费团队小伙伴的生命。

努力加班和奋斗成功不能划等号,千万不要陷入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里。

地产人,生活很美,能不能少加些无谓的班。

4

的确,地产行业易于造富。中国富豪榜一半搞地产,但那是boss,他们拥有的是一个商业帝国。随便定个小目标都能赚它一个亿。

年薪千万,那是顶级的职业经理人。

佣金百万,那是二十个销售人员中才出一个的销冠。

在地产圈确实有很多人挖到金,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用青春搬砖的人。

贫富差距悬殊,收入分化才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二八现象才是行业规律。

同样干营销,策划收入不如渠道,渠道不如销售。

一个二线城市销售人员,市场好的时候年佣金中位数在五六十万,而策划大概是三分之一。

同样在房企,工程不如设计,设计不如营销。

同样干地产,广告公司不如代理公司,代理公司不如甲方爸爸。

最早入行的那一批地产人,一路走来也算享受到了黄金白银时代的红利。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如今大环境遇冷,即使是赚钱最快的销售,收入也大幅缩水。

随便走个售楼处,像六七年前一家独代、自销的寥寥无几,如今两家甚至三四家联合代理大行其道,最直接的影响是僧多肉少收入腰斩。

光景好的年份,开盘一次够吃三年,现在可能是开盘三次才够吃一年。

如《花样年华》的台词所言,一个时代结束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5

在人类社会,潜规则已经见怪不怪,钱筑起来的地产行业,潜规则更是无处不在。

买热门房源要给销售塞红包,没走关系的投标会沦为陪标,标的过亿的工程项目,好处费至少要200万起…

在房企6年,见过无数优秀的单位败于潜规则,也见过内部无数明争暗斗。

哪里有利益,哪里就像一部宫斗戏。

因为斗争多,站队变成一门技术,站错了活不过第三集,站对了活到下一部。

在这种尔虞我诈的状态下,有些人的心灵是扭曲的,拿乙方出气,对丙方撒泼屡见不鲜。

更有甚者,对乙方人身攻击。广告公司吐槽,某TOP10房企策划对接人,凌辱乙方言语无所不用其极,用bz二字谩骂女性同胞。

此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房企用人不要死盯着985、性别男,应该加一项:职业操守和德行。

作为甲方,要明白一个道理:乙方、丙方拿钱办事是卖力,不是卖身。

干地产7年,我决定离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乙方丙方都值得被尊重。

早上拿着合作方案对你微笑,晚上爆你负面,亮出明晃晃的刀抵着脖子问你:早上的方案,ok吗?对这样的媒体着实爱不起来。

有偿新闻作为现在媒体创收的一大手段,可以理解。

确实也有助于房企营造正面形象。

但为了创收,利用话语权混淆视听、抹黑房企并以此要挟合作,吃相显得特别难看。

房地产这个花钱如流水的行业,谁都想分一杯羹、切一块肉,但钱还是摸着良心赚比较好。

和所有人一样,地产人也有一个买房梦。

但高房价已是整个社会的通病,哪怕赚钱相对容易的地产圈,仍然有很多人望房兴叹:安得便宜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无房人士俱欢颜。

有良知的医生,救死扶伤却治不好自己的病。

有操守的老师,育人无数却没空教导自己的孩子。

有梦想的地产人,日夜兼程但也买不起自己设计的房子。

你说,这是自己的无能,还是时代的悲哀?

本文内容来源于地产人智库,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