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撒哈拉的那些傳奇經歷都是真的嗎?還是她自己虛構的?

尋找一種叫幸福


應該是真實的,西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島都確有其名。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西甲球隊都不希望西乙的拉斯帕爾馬斯隊和特內里費隊升到甲級。原因很簡單,這兩支球隊距離西班牙本土實在是太遠了,有1100公里。西甲球隊要踢兩這支隊,必須坐飛機去,一路折騰灰頭土臉,自然沒人喜歡。

拉斯帕爾馬斯隊和特內里費隊,就位於西班牙本土西南方向1100公里的加那利群島上。

加那利群島面積不小,7273平方公里,而西班牙本土面積也不過50萬平方公里。加那利群島有兩個大島,拉斯帕爾馬斯隊在大加那利島,特內里費隊在特內里費島上。加那利是西班牙的重要領土,僅人口就有210萬,相當於西班牙總人口的5%。

加那利群島距離非洲只有130公里,加那利群島的正東方,就是和西班牙積怨甚深的摩洛哥。摩洛哥一直聲稱加那利群島是屬於摩洛哥的,但西班牙對摩洛哥的主張嗤之以鼻,嘲笑道:加那利群島離你近就是你的?你離西班牙還近呢?

加那利的意思是什麼呢?說出來能笑死人,竟是“狗島”的意思。相傳兩千多年前,有個喜歡冒險的非洲國王,派船隊浪蕩到該島,發現島上有很多野狗。船員問船長說這地方叫啥名?船長白了船員一眼,你這個白痴,沒見遍地都是狗,以後就叫狗島好了。

西班牙最早和加那利群島發生聯繫,是在公元1404年,明成祖朱棣篡位成功後兩年。西班牙國王亨利三世支持一個叫貝當古的法國航海家,佔領了加那利群島群島的東半部分,並出任被佔領三個島的群島國王。小兄弟葡萄牙也來分一杯羹,佔領了特內里費島西邊的戈梅拉島,等於在西班牙人制作的玫瑰蛋糕上插了一根不倫不類的絲瓜。西班牙和葡萄牙牙在公元1479年做了一筆交易,葡萄牙把戈梅拉島送給了西班牙。

至此,西班牙獨佔加那利群島各個島嶼。

西班牙最討厭摩洛哥的一點,就是摩洛哥成天說加那利群島是他們的。西班牙人有時就忍不住懟一下摩洛哥:你說加那利群島是摩洛哥的?可據我們所知,摩洛哥成立於1957年。更何況,摩洛哥北部和南部之前都是西班牙的保護地,趕緊把這些地盤交出來!

西班牙越說越上火,加那利群島正式歸屬西班牙的時候是1497年,拿個算盤,自己算去!別說1497年沒有摩洛哥,就是有,西班牙也不可能讓出地盤。除了貪婪的本性外,加那利群島還有一個重要功能。西班牙在美洲擁有大量殖民地,而西班牙本土去美洲需要橫跨風雨無常的大西洋。加那利群島正好處在西班牙本土與美洲殖民地之間,所以,西班牙的艦隊去美洲,都會在加那利群島進行休整補給。你讓美國交出做為西太平洋戰略跳板的夏威夷群島,可能嗎?

等到美洲的殖民地紛紛獨立後,加那利群島並沒有受到影響,依然受到西班牙的直接管轄。加那利群島和西班牙本土一樣,也基本沒啥大的工業,重要的收入是旅遊。每年來到加那利群島旅遊的人數,就有1200萬人,連帶周邊產業,加那利群島大富很難,小康沒問題。

加那利群島和中國人的淵源其實很深,因為一個來自中國的美麗才女,她和加那利群島,有著一生不解的緣分。

你不認識陳懋平不要緊,但你一定認識作家三毛。1943年出生的三毛,曾去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留學。在那裡,三毛遇到了她一生最為確的一個人——比她小8歲的荷西。荷西愛上了三毛,但三毛對他沒啥感覺。直到幾年後,三毛的感情發生變故,在朋友的介紹下,三毛回到西班牙,重新認識了荷西。

1973年,他們在西屬撒哈拉正式結婚。3年後,荷西夫婦移居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快樂的生活。直到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加那利群島西北端的拉帕爾馬島海域潛水時,意外溺水身亡。

加那利群島的噩夢,讓三毛身心俱疲,又頑強存在了12年。1991年1月2日,三毛在家中自殺。

神秘的加那利群島走進了中國人,尤其是文藝青年的情感世界,大家前往加那利群島,尋找屬於三毛和荷西在時空中留下的一切……


地圖帝


三毛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作家,而她在撒哈拉沙漠的那些經歷,是其杜撰出來的,沒有其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她丈夫也是其杜撰出來的,這個我們可以結合她現實生活中的的實際情況考究的來。

故事裡說的是她和丈夫何西的愛情故事,何西在撒哈拉沙漠服兵役,然後經過短暫的幸福後,何西因任務去世的悲痛故事。

而這只是個文學作品,在加上三毛本身的境遇,而自己杜撰出啦這麼一個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這樣的作品,您可以到任何一個作家的作品中發現。


十年電商人


作為一個三毛愛好者,我只能說這些傳奇經歷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



我們都知道藝術家需要採風,三毛肯定在撒哈拉生活過,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很難寫出這麼有細節有生活感的文字。也有人曾經去三毛呆過的撒哈拉小鎮去考證過,地名和生活習慣是吻合的。那三毛曾經在撒哈拉生活過,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她筆下的撒哈拉傳奇經歷,是不是她和荷西一起發生過的故事,這個就有待考證了。我們寫文章的都知道。即使你記錄昨天真實發生的故事。有時候可能會和真實有點出入,但我們心裡很清楚。



更何況,撒哈拉故事是三毛和荷西的離別後,去美洲旅遊療傷後,回來寫的第一個散文故事,經歷恍若隔世的打擊後,他再撰文回憶過去,肯定和當時的真實情況有所出入。

可能是撒哈拉那居民講的很多故事,都寫進她和荷西的故事了。好比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歷史上很多牛人的光輝事蹟都集合在他身上了。

她和荷西的故事和對白,肯定有虛構的成分。但是知道這些沒有任何意義。就好像你明知道美國的科幻大片兒是虛構的,但你依然想去看。這說明,一個好故事能帶給人愉悅的體驗。所以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也能帶給我們美好的人生體驗。

這是我個人理解,如有不同之處,歡迎評論互動。


富春江翁


大家好,我是木木,三毛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

三毛是一個富有才情,也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她影響了很多人,即便在今天,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她,想要像她一樣去流浪。她們羨慕三毛的勇氣,三毛也成為了她們心目中的偶像。

但是,我要說,三毛所寫的故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虛構的。

最初接觸三毛,是從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的。我詫異於竟然有人,能夠在漫天黃沙的艱苦環境中,將枯燥的生活過得如此有韻味。因此,我便產生了強烈的願望想要去了解她這個人,這個真正的三毛是怎樣的。

為此,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市場上能見的《三毛傳》我幾乎翻了個遍。但是結果很令我失望。因為這些傳記,大部分都是所謂的“三毛迷”們,通過把三毛自己寫的故事重新整理,再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加以她們“富有文情”(添油加醋)的描寫,得以成章,其實內容非常空洞。沒有任何考據的資料,滿篇只是煽情和辭藻。

後來我看到一本書,名為《三毛之謎》。後來才知道,這本書90年代曾出過一本,名為《三毛真相》,當時轟動很大。因為那個時候三毛名聲依然很大,而這本書則似乎有“揭短”的嫌疑,因此作者被罵的很慘。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是充實的。作者是一個旅行家、探險家,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由是他對三毛當時的好友、鄰居等人走訪之後,所寫出來的合集。

讀完這些書之後,我結合自己的思考和推斷,曾寫了一篇名為《三毛:這個充滿傷痛的女人,卻給我們留下最美的回憶,最深的遺憾》的文章。現在告訴大家一些最基本的事實,與大家共享。

第一、三毛與撒哈拉

我們從三毛的書中,只看到了她的流浪與灑脫。卻很少有人知道,三毛之所以能夠流浪,是因為她有一個當律師的爸爸,家裡很有錢。她是帶著錢去流浪的。而且她在撒哈拉只住了兩三年,之後嫌居住質量太低,三毛放棄沙漠,搬到大加那利島。她拿出父親給的錢,買下男人海灘的一幢花園洋房和一輛高級轎車,過上了高品質的生活。

第二,三毛與荷西

三毛實際上比荷西要大上八歲,而不是她書中說的三歲。三毛為什麼會認識荷西呢?這是因為三毛在臺灣失戀,其父出錢讓她去西班牙留學散心,然後交代了自己的一個西班牙的朋友照顧三毛。而荷西就是三毛父親這位朋友的鄰居家的小孩。遇到三毛的時候,荷西還在讀高中。三毛說荷西等了她七年,不能說沒有文學虛構的成分。

而且兩人婚後關係並不是如她書中說的那樣好。荷西意外去世,是因為他當時的工作是潛水員的工作,他要掙錢養活自己。荷西去世的時候,三毛父母剛好去大加那利島看他們,並且停留了半個月。荷西在三毛父母到達的第二天從工作地回來與之見面(第一次見丈人),但是第二天就趕回另一個島上班,之後就出事了。其實兩人當時關係已經出現了問題。

第三,三毛與筆仙

三毛晚期回到臺灣,當時已經是大紅大紫的人物了。但是這個時候她卻再也寫不出來好的作品,轉而去拍了一部電影《滾滾紅塵》,結果也很慘淡,並未能斬獲什麼獎項。

再後來,她開始去玩所謂“筆仙”、“通靈”等,去結識這方面的人事。偶爾在報刊專欄發表文章,也是淡而無味,無非是報社雜誌借她的名聲才給她發表。

以上大概是我讀書中獲得的一些信息,以及自己的一些所感所想。但無論如何,三毛的才華是不容抹殺的。但必須要提醒大家,文學中有虛構。曾在書上看到某位作家說過一句話,“所有的自傳都是作品,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傳”。

希望大家在讀書的時候,不唯書,不盡信書,能夠多多思考。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關注我,我是木木~


木木讀書


不不不。不是虛構的,現在撒哈拉還有當年三毛住過的地方,荷西工作的地方。我看過照片🤗,還有當年三毛郵信郵稿的郵筒,我看一個女孩也去了撒哈拉,說那裡的人一聽到問三毛,很不耐煩的往一個方向指“就在那裡!”也有人找到了三毛書中人物或者後代好像。而且還有照片啊!那輛白車!三毛和荷西去找化石結果荷西物誤入沼澤吧,三毛求幾個人幫忙,他們不幫還要qj三毛,三毛開著車瘋狂跑……

結婚記荷西一身深藍色的襯衫,大鬍子也修了修,三毛也是藍色的長裙。那張照片沒有顏色,我每次看結婚記的時候都去找那張照片來想象一下。

當然你如果願意相信是虛構的,那也沒辦法,你不信,我也沒辦法。。。😐其實人們信不信無所謂吧,只要別再多個小二姐就成……


清蘋風末


這個問題有些可笑,還有些薄涼。



三毛本質上是個文藝女青年,這個毋庸置疑。但她並不是一個小說家,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從行文上說是一本散文集,卻不是小說。

三毛說她不會編故事,所以筆下記錄的都是真實的自己。

可總是有人不信,去質疑那詩一樣的生活,不可能真實的存在。究其原因,是他們沒有經歷嗎?



不,不是的。其實三毛的經歷未必比所有人都震撼和不凡,很多人有比她更加豐富多彩的經歷。

但這些人都不是三毛,沒有三毛敏感而又純粹的內心,也沒有三毛單純而又浪漫的性格。



就像,我們看一陣風吹過,樹葉兒隨風飄落,或秋或冬,有些許悲傷,就已經覺得自己多愁善感,是個挺靠譜的文藝女青年了。

但三毛想的卻是要做那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這就是三毛和普通人的區別,是造就她與眾不同的命運的致命因素,也是有人無法理解她在撒哈拉傳奇人生和經歷的根本原因。

那個最真的女子,並不屑於這些爭論和質疑。所以,無論真假,你們開心就好。


Share汪


我個人認為,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是真實的。

我認為大家不應該把《撒哈拉的故事》看成是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裡生活的真實記錄。

《撒哈拉的故事》,親愛的們,這是一本散文集,並不是自傳或者紀實小說,也不是新聞特稿。

為什麼很多人非要把書裡的故事跟現實一一對應起來?



的確我們在書裡看到的,令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撒哈拉的生活竟然是這麼美好而富足?三毛和荷西靠什麼來支撐生活?他們不缺錢嗎?

實際上,三毛的家境很好,她的父親是律師,家裡蠻有錢的,所以當時的三毛生活條件並不差的。

而寫書,寫散文,這些文字是表現生活的美好,表現撒哈拉的美好。

事實上不止在國內,國外有也過類似的情況,很多讀者喜歡把作家們這種類似半自傳半虛構的作品裡描寫的場景,當成作家們真實的生活經歷。

文學是允許適當的誇張的,合理的虛構的。

這本書,給我們打開的是一個“畫家”畫出來的美麗世界。這個畫家就是三毛。

所以我認為,大家所說的“撒哈拉的傳奇經歷”是半自傳半虛構性質的。

我想堅持一生的事:讀書,寫字。——沙慄

沙慄


剛剛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急切的想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體驗。閱讀過程中,越往後越覺得震撼,很多故事很有傳奇色彩,至於三毛的故事是真實還是虛構,我認為這並不重要,因為我們更應該關注作品本身,而不是各種花邊新聞。但是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資料。

首先看飛羊入井的片段,有很多旅行者追尋了三毛在撒哈拉的足跡,我也是拾人牙慧。

該旅行家專門去了三毛在撒哈拉的故居,也就是金河街44號,步行確實需要40分鐘左右,他還看了下週圍的方位,鄰居罕地的羊欄依然存在,羊能通過矮牆爬到三毛家來,而且還有這樣的一個“天井”,三毛所述無誤。

這位旅行家又訪問了三毛周圍的鄰居和眾多書中出現的人物,對象除了有一部分人找不到之外,全部吻合,所以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絕對真實,這裡質疑者可以閉嘴了!

但是我是帶著問題來的,我對《死果》和《哭泣的駱駝》本身的真實性也產生了懷疑,特別是《死果》,好像還帶有些靈異色彩,我查了下資料,死果中的項鍊確是真實,當地人對毛里塔尼亞的巫術也是十分了解,至於三毛自己是否經歷過此事,資料中查不到,但是經過對三毛後期喜歡靈異神秘的經歷,以三毛如此高智商的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此事,她是不會信的,所以我認為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我仍不相信巫術,只有我親身經歷,我才會信,所以質疑者總是在質疑也有些道理。

最後《哭泣的駱駝》,三毛怎麼這麼巧,能夠同時遇到在撒哈拉獨立領袖巴西里和他的妻子,從開始到最後死,三毛都訴說的相當真實,是不是太巧合了?沒有辦法,我還是查了資料,目前說法不一,有人說沒有巴西里這個人,但是有一個領袖和巴西里的死亡狀態很像,就是三毛描述的“血肉模糊哦,臉都不像了”,是不是三毛記錯了名字,或者他們對三毛使用了化名,我們不得而知。有人說確實有巴西里這個人,而且還寫到了當地的教科書了,巴西里的家人名字全部吻合,這種說法就是說三毛百分之百的描述正確。兩大觀點雖然不一,但是都大多印證了三毛的說法幾乎都是正確的。

由於我只看了《撒哈拉的故事》,所以對三毛的其他作品我無權評論,但是我認為三毛的一生是真實的、坦蕩的,她的真性情告訴我們,她不會對我們說謊,請大家不要在糾結了,因為三毛說過她“心眼不盲,心亦不花”。


平民對對話詩詞


說是小說,虛構的成分在,也是合理的,藝術來自生活高於生活。我看過有人寫過一篇文章,好像說三毛的文章欺騙了大家,她和荷西的關係怎樣的差勁,她的性格怎樣的歇斯底里不好相處等,哪個藝術家沒個性?她的作品給人正能量,讓人喜愛就夠了。


平常的人157512859


如果你理解三毛,根本不會去問真假;如果你不理解三毛,何必在意真假,真假你都會認為她的一生是烏托邦。


任何作家的任何作品包括自傳都有虛構的成分,三毛的作品也不會例外。美好,悲傷,神秘,浪漫……所有這些可能都會稍加渲染,難不成要把文章寫成流水賬?那樣還有人讀嗎?

非要追問真假,就好像吃了一盤很好吃的菜,就想知道菜從哪個菜地長出來,都有什麼成分,哪位廚師做的,都用的什麼調料……當你把菜分析成各種原子分子,把廚師的經歷弄個一清二楚,這道菜你覺得還有原來的味道嗎?


撒哈拉的故事影響了很多人,三毛自由浪漫的情懷,異域神秘的風情,追求真善美的勇氣,和荷西唯美的愛情,所有這些打動了很多人,讓無數人為之著迷。

喜歡三毛的人,喜歡她的文筆,她的才情,她的神秘,她的風情萬種,可是最喜歡的是她的善良。她一直在追求真善美,她用自己的筆書寫著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傳播著這個世界的美好。

三毛的作品基於經歷,稍加修飾,為的不過是呈現給大家更美好的東西,這樣能說是假的或者虛構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