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如何做出差异化?

新品牌如何做出差异化?

大家好,大家跟分享品牌如何做出差异化。就这个题目跟大家聊一聊自己的一些理解。首先说一下对背景的理解,时代变了,就是说我之前跟大家讲,如果把马克思老先生穿越到现在的时候,他肯定说我们的物质已经很多了,想象不到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什么样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时代的唯物主义的思维,不适应整个现在社会的发展我们去思考问题的思路了。在这里面,在所有的品类上,价值的诉求点都从物质转移,我现在甚至有一个极端的观点,除了我们消费掉的一些非常基础的消费品,比方说自来水龙头里面的水,比方说我们去超市买的两块钱的大米,除了这些东西以外,我们买的商品认同都是精神价值,而非单纯的物质价值。如果说,我需要买辆汽车,从功能使用来讲,买一个夏利就够了,为什么花40万买宝马,花四百万买一个劳斯莱斯,更纯粹精神的享受,脑袋方面的销售,不是物质方面的需求。因为北京的拥堵的状况,开夏利和劳斯莱斯没有什么区别。

回到品牌的话题,我们考虑到做品牌的时候,怎么能够让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更多的精神价值,产生更多的精神层面的认同和精神层面的议价,这个是在我们做品牌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这里面刚才大熊的话不同意的。因为从零售的角度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零售市场始终有机会,而且冷不丁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大机会,原因在什么,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变,消费者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消费者在获得旧的精神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新的精神满足,当他们变化以后,当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化以后,当他们的精神诉求变化以后,就会给新的平台,特别是垂直平台,新的分众平台很多机会。所以说,在这里面,昨天跟老林在聊,我说,更多的时候,在这个这个时代做商业,我们考虑的更多是回到常识,回到1+1等于2的常识,消费者为什么在买,消费者在这个时刻去买这个产品,这个才是所有消费领域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的终极本质,就是他选择你的理由和原因。在后工业时代,追求精神价值的时代,这个原因就是,消费者看到你这个商品的时候,他感知到是它的价值,我们能够贡献他的可感知价值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去做品牌的时候核心要关注的东西,所以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去讲一个产品的性能,重要不重要,有可能重要,也有可能不重要。我们去讲一个品牌的逼格重要不重要,有可能重要,也有可能不重要。确定的是什么,当你把一个产品提供消费者的时候,他的可感知价值是什么,他的内心里面,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感反应,唯有这种主观的东西,唯有这种主观的接受程度才是客观的东西,唯有主观才是客观。至于你这个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它的性能怎么样,能做到什么,你自己觉得多装逼不重要,消费者接受了,认可了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里,在市场听的最不喜欢的是什么,给消费者贴标签,举个例子,消费者装逼,这个词根本不大好,也有可能也许认为装逼中性的词,但是给人感觉不好的。有些人觉得某些消费者比较脑残,或者说像我们经常说脑残粉的概念,有关于这些概念,其实都不足以让我们去理解消费者的本质。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消费者的话,有两个视角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第一,要对消费者保持足够的尊重,无论他是哪一个层面,哪一个层次,哪一个分众的消费者,我们都要有一个尊重和好奇的心。或者说从佛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慈悲心,是一种众生平等的心,我们怀着尊重和好奇的心去看他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了解到他们心里面真正情感的反应是什么,真正的诉求是什么。比如都教授为什么走红,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女性的A片也好,精神鸦片也好,击中女性什么样的心态,红成这个样子。再比方说,前一段时间,包括YY,9158视频网站上市,有很多小姑娘唱唱歌,有很多砸花篮,砸别墅,砸飞机,搞的这些网站赚钱赚的跟开自来水一样。我听到很多,周围朋友两种态度,一种很鄙视,不知道干嘛。第二不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心态,看半天看不懂。其实这个没有看不懂的东西,我们进入他们的心里,空虚也好,寂寞的也好,他们被压抑掉的东西,有什么东西需要释放的时候,对于他们这种玩法,对于他们这种行为才能有真正的了解。

因为今天的时间有限,我觉得不大可能花特别长的时间去把这些问题展开,但是有关这些典型的一些社会上的现象,或者社会上某群人的心态,投射到网络上产生的产品,投射到产生某种现象,比如LV,成为代表性的产品,是什么样的原因,他们击中什么样的阶段的,什么样的群体心态。在这样一个过后,在写的文章里,在公众帐号里详细的解读,因为时间有限,不再多说了,抛出来,希望引发大家更深入的思考。今天我会跟大家提一个新的观点,这个新的观点,基本上在5月份形成的,什么样的新的观点,如果说我们假设所有的产品都是社交产品,我们会对一个产品有什么样的理解。为什么说所有的产品都是社交产品,这个不是完全绝对,绝大多数可以这么理解,为什么说,比方说我这件体恤,这是我一个朋友刚刚做得品牌,很喜欢这个图案,如果说,这个体恤不是一个社交产品,我完全没有必要今天穿着这间体恤上来,我只要去买大朴网黄色的体恤,不需要领子,跟王总说,你这个体恤只要能够避体就够了,不需要染色,没有社交需求的话,我这个并不需要把这个衣服搞成这个样子。所以说你的衣服为什么要有品牌,为什么要染色,为什么要有领子,为什么要图案,这些全部通通社交需要,这不是新的东西,也不是新的概念。所以说在这里,人生活在世界上是社会动物,人生活在世界上处理三者的感到,第一处理和自己的关系,在200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搜狐,我一个男同事很高兴向我炫耀,买了一个名牌手表,大概价格万八块钱的时候,在2001年对我们屌丝程序员来讲是天价手表,他给我讲,作为一个男人带上很精致的东西,自我感觉比较良好。这就是一个处理和自己关系的需求。当我们去用某些品牌,当我们选择某些品牌的时候,也许感受到一种激情,感受到一种力量,更舒服,更爽的东西,这就是我用这个品牌处理自我的关系。

第二,处理的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绝大多数品牌都是为了处理他人的关系,我为什么用一个名牌的服装,我为什么背一个名牌的包包,为什么要开一辆豪车,这些处理和别人的关系,这些产品统统社交产品,有它的社交属性和社交目的。第三,处理和老天的关系,这一类的产品相对比较少,也有,比如说佛教用品,特别大量跟宗教有关的关系,跟灵性有关的关系,处理无法控制自然的东西,和我们和未知世界的关系,处理精神世界的关系,和老天的关系。所以说在这个角度,我们更多把目光落实到社交产品上面,落实到那些用来处理我们和他人关系上面,从这个纬度来观察每一个产品。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我们会对很多产品不同的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到很奇怪的现象,这个最臭的东西没有中国的足球臭,最烂的东西没有中国足球烂。为什么说,中国的足球那么臭,那么烂,大家看的乐此不疲,足球是为男性,年轻的男人,年老的男人找到一个共同话题的手段,两个世界观可能完全不一致的人,两个生活完全不一致的人,他们也许能够在足球上面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在这个话题共同聊,所以说足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产品。

第二,我们知道很多人去骂小时代,很多高票房的电影,觉得这些电影是烂电影,都会有人去骂。早年胡歌最开始的微视频兴起的时候,有一个胡歌的人做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讽刺陈凯歌的电影,陈凯歌还想跟他打官司。从那个时候,票房很高的大烂片上映,为什么这些片子这么烂,票房这么高,大家知道很烂片,第一天看看豆瓣的评论就知道了,知不知道烂片,为什么大家知道烂片还会去看,大家一起吐槽的时候,有一个槽点。我看了这个电影以后,我就可以去找到大熊吐槽,你看过那个电影,我觉得真的好烂,所以说他还是一个社交产品。当它呈现出很鲜明的社交属性的时候,这个片子本身的品质不一样,它是好片还是烂片反而显得不重要了。我去看这个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话题,去跟别人谈论,找到一个素材,可以提炼出来一些观点去跟别人讲,所以这个东西本身究竟能给我多少愉悦,多少享受反而不重要了。所以说,最近在电影市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预测一个电影的票房变得越来越简单,就是看这个电影上映的头前几天,开始上映的前几天和刚开始的上映的一两天看,我们去微博上看,去网络上看,看这个电影有多少这个话题,这个电影的讨论的量,百度搜索的热度基本上和这个电影的票房是一一对应的。因为我认识一个做电影的朋友,他们说有一些,他们在这个小时代,在老男孩猛龙过江,看到这个片子不是一个好片子。因为在此之前,成果做了一个小苹果营销,通过小苹果这首歌,把这个电影预热了,所以说这个电影即便在和小时代档期冲突的情况下拿到三亿的票房,非常的牛逼。让我们反过来看,当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具有强社交的属性的时候,这个产品本身的性质甚至变得都不太重要了。其实在过去的市场上也是这样子的,你说大牌的东西,有品牌的东西,他们品质真的好吗?他们的工艺真的很牛逼吗?不一定的,麦包包是一个工厂,为什么它的价格贵50倍,因为它具有社交属性,一个女性带一个CUCCI的包出去的时候,是社交的价值不是本身物质的价值。

过去我们玩品牌,过去老一辈做品牌的讲,讲的很多方法,在这个时代不适应了。因为媒体垄断性的不重要了,大家不愿意看电视了,不愿意看报纸了,大家更愿意看手机上的内容。在这个时代,旧的媒体的价值粉碎了,这不是绝对了,第一本身内容变成媒体,作为媒介作为的媒体丧失了,报纸、电视台的频道,这叫媒介作用的媒体,媒体作用的特性显露出来。举个例子,我投央视几套的广告,我投北京卫视投几个节目,现在投哪个节目的广告,投爸爸去哪儿的广告。这个时候,节目本身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媒体的重点转移了。这个引发一个问题,像核心的节目,像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比电视台要少了,所以说出现的急剧马太效应,少数的品牌去投,小的品牌拿钱来砸,未必有实力砸的上去,所以旧有的经验不太成立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对于中小品牌来讲怎么办。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突出,我们要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传播力,关注内容本身的传播力,当一个产品有越强的社交属性,它在越有可能在社会化网络,在微信、微博上面形成自传播。这个时候,产品和内容一旦有自传播力,能够在某一个群体,甚至说大众群体中间成为社交,成为表达的工具,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原子弹的裂变反应,链条反应,出现雪崩效应。这个时候,有可能我们用了很小的成本就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像老男孩猛龙过江,他们利用小苹果做他们电影的宣传,所付出的宣传费用非常少的,但是拿来的回报非常高的。这个时候就对于我们去做品牌的人,做市场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对消费者更了解,需要对社会心理更了解,需要对社会化的传播方式更了解,才有可能策划出来这样的方案,才有可能做出来的这样的效果,这对我们的策划能力,这对我们消费者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那种大炮轰炸式的,拿钱砸这种方式越来越奏效了,前一段时间,我朋友跟我说现在做一个品牌越来越难了,以前三五百万有反应,现在三五千万不见得有什么好的效果,不是媒体越来越难做了,而是轰炸群众的效果越来越少了,地毯式的红占效果不奏效了,所以说花钱出去没用了。无论是做产品,做品牌,最关键我们对消费者了解是不是深入了,深入到消费者内心去做选择,为什么喜欢这个东西,为什么拿这个作为表达的工具,向他的朋友,向他的同类去表达。

在这个时代,我们特别讲究返璞归真,什么叫返璞归真,就是回到产品的本质,回到品牌的本质,抛弃任何形式上的东西去看品牌。我们一般来讲,从我们整个教育体系培养他的人,未免会有一些教条化,我们这个人群总是撞逼的,这个人总是想装逼的,这个人群是屌丝人群会如何,90后会如何,80后会如何,这是一个经验性的教条。我们这个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变化的时代,任何旧有的经验随时有可能打破。不变的是什么,是人性,基本的人性不会变的,几千年不会变得,只不过同样的人性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外在的反应,所以回归到本体,最关键的还是人性。所以说在这里面,我特别认同庄子讲的有关道家的修炼的两种方法,一种叫直力其德,举个例子来说做品牌,一定要找代言人,这就是教条,找代言人增强公信力,为什么消费者选择了这个品牌增强公信力,是不是在这个时代,我去找一个明星做代言,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公信力,不一定。前一段时间,这个品牌找刘德华做代言,现在找一个刘德华做代言,觉得这个产品品质好吗?不一定。一定要了解消费者真正的影响是什么,把过去的教条,所有的框架都拿来剖析一下,研究清楚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放空一切标签化的东西。

第二个,在这个行业里面听到一种声音,行业是什么,大小的卖家需要什么,供应链需要什么,工厂需要什么,老板需要什么。这些全部都是本位化的思考,或者说这个产品有什么特性,这个也是本位化的思考,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那叫什么丧我,真真正正、彻底不要有值,不要有我效,放在消费者的去思考,以消费者真正接受的东西,以消费者真正认可的东西,以消费者认真幸福的东西为出发点,这叫丧我,不要本位的考虑问题,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说到现在,越有机会,回归到品牌同样的本质,我们去附盘,从2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品牌,从70年代到00年代日本的品牌,他们的时代击中消费者样的心理需求。所以说在郎咸平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在于一个品牌击中一代人的心里,中国有品牌细分的国家,跟美国不同,中国有亚文化济南房的北方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公务员的,外企的,私企的,文化圈子特别不重要。所以说我觉得在未来,在中国的消费层次里面,会有各种各样不大品牌的机会等着我们。而把这些品牌做扎实,做好了,将来也许很多的品牌,将来成长中国的大象,成长为有中国品牌里自主的品牌。所有这些事情都要从消费者来看,都要从本质开始。

我用我自己的一句话,为今天的演讲做一个总结,或许大家听完我的演讲以后,会有一点莫名其妙的,不明觉厉,如果有更多的解释,可以扫描关注我的公共帐号。用自己的一句话结束自己的演讲,逻辑和道理都是主观选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的道理,只有感受才是客观存在,价值存在于消费者的真情实感中,所以说,当我们越尊重消费者,当我们离消费者的真正的感受越接近,我们的离品牌的真实,离真正的品牌真实越接近,谢谢大家。

口述/泰山兄弟创始基金投资 合伙人 简江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4派代电商年会演讲速记稿整理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